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研究假设
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董事会对盈余管理的制衡因董事会结构不同而有所差别。杨锦地等(2009)认为规模大的董事会在盈余管理上相对于小规模董事会具有一定优势,规模大的董事会更能够防范盈余管理。但是根据组织行为学的观点,董事会规模过大会带来董事会成员之间沟通和协调的困难,决策效率下降。而张利等(2011)认为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之间呈“U”型关系。LiptonandLorsch(1992)认为,虽然董事会监督能力随董事会规模增大而提高,但是由此带来的协调与组织过程效率损失将超过数量增加带来的收益。Klein(2002)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和操纵性的应计存在负相关关系。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H1:董事会的规模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股票流通性的增强助于公司治理的改善。刘立国、杜莹(2003)认为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比例越低,公司发生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可能性越高。梁杰等(2004)发现流通股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显著负相关,增加流通股的比例有利于抑制会计舞弊。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2:公司流通股比例越高,盈余管理程度相对更小。
目前现有研究大多认为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会降低董事会治理效率,此外,证监会也建议将总经理与董事长的两职分离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项重要措施。杨锦地等(2008)认为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由此本文提出:H3: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盈余管理程度越低。管理层持股会使得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加深,一旦公司治理结构难以保证会计盈余信息能够真实的反映公司业绩,管理层便会通过盈余管理来追求最大利益(张兆国等,2009)。此外,Yeoetal(2002)、Bedardetal(2004)也认为管理者持股比例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大。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4:管理者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董事会召开会议是董事会加强对公司治理的一种途径,一般来说,董事会召开的会议越多,董事会对公司事务的磋商也越频繁,这也有助于加强公司治理。Vafeas(1999年)认为公司业绩随着会随着董事会议次数的提高而增加,这主要是由于会议越频繁董事会越有时间磋商公司治理等问题,进而会降低盈余质量。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来源本文选取了2008到2011年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删除了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并且对部分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剔除。最终得到的样本共计7549个,所有样本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研究采用SAS统计软件。
(二)盈余管理计量本文采用了修正的JONES(Dechowetal.,1995),分年度分行业对同期数据进行回归,模型计量盈余管理具体模型如下。
(三)检验模型与变量定义为验证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我们建立以下模型。考虑到盈余管理受公司绩效、财务杠杆的影响,本文控制了总资产净利率roa、资产负债率lev。
三、回归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本文对相关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此外,本文对相关系数进行了分析(由于篇幅限制未列出),结果表明流通股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管理者持股比例以及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绝对值水平在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相关。
(二)多元回归结果分析采用检验模型4,本文对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表2结果显示,董事会规模越大,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越高;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越高,其盈余管理程度越低;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有助于降低盈余管理;此外,高管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最后董事会进行的会议越多,盈余管理程度相对更低;模型(4)中各个解释变量与DA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相关,多元回归结果支持了本文假设。模型中调整的R2为0.2292,表明其对应变量DA绝对值的解释能力较强。
四、结论
本文研究了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之间的影响,分别考察了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流通股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董事会会议次数以及高管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越高、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董事会进行的会议越多,盈余管理水平相对更低;董事会规模、高管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章丽珠唐盈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