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医院解决顽疾是关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医院在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同时,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已具规模,截至2003年底,已有技术人员242.4万人;基本建立了辐射全国、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并且日趋完善;医疗科技水平在满足大众就医基本条件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医疗质量日益提高;在医院改革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实效。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和财政支出方向的转变,也给其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经济条件。
但是,由于受卫生财政投入增长空间的制约,以及社会大众对医疗服务综合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医院工作发展也依然面临挑战。
机遇———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4年,我国通过采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抑制了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9.5%,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中央财政安排到教育、科技、卫生、文体广播、计划生育等事业的支出也比2003年增加了178.76亿元,这说明在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下,国家加大了对科教文卫等事业的支持。
在2005年国家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都会有所不同。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合理调控总量、着力调整结构、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是其取向。财政预算内投资和国债资金重点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这些都为推动卫生事业,特别是医院工作的向前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和有力的经济支撑,可以说这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一位卫生经济学专家表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社会的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孤立地就卫生看卫生,就医院看医院,那样做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经济领域的情况实际上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可以说,当前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经济条件。在研究医院问题的时候,也要使医院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相适应。
挑战:管理滞后制约发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进入21世纪后,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医院管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第一,虽然我国用占世界2%的卫生资源提供着占世界22%人口的卫生服务需要,但其中有不少的卫生资源水平不高、布局不合理,这是我国长期的国情;现在政府财政投入水平还比较低,社会资金利用不足,导致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在总体上投入不足,在农村尤其如此;部门竞相办医,条块分割,自成体系,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严重;医院服务内容、模式与层次的单一、供求结构的失衡与人民的需求有较大的差距,不能适应大众日益增长、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保健需求;目前医疗机构片面的追求功能的齐全和科室的齐备,各医疗机构一味追求建设规模扩大、购置高精尖设备,重复购置严重,后勤服务社会化与医疗资源共享程度低,医疗机构之间缺乏竞争和协作机制,服务的协调性和连贯性不高。
第二,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缺乏活力,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计划经济条件下,医院缺乏经营管理自主权和灵活性,缺乏人事权和分配权,导致人浮于事,吃大锅饭,没有活力,服务意识不强。同时,医院管理者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医院缺乏经营管理意识、成本意识、核算意识,不重视经济管理和成本核算,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改革开放后,虽然进行一定程度的放权,但是政事不分,效率低下的状况还未根本解决。
第三,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不合理,由此引发诸多弊病。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对公立医疗机构实行财政补助、服务收费、药品批零差价收入相结合的复杂经济补偿政策。改革开放后,各级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的财政补助水平相对下降,而且资金的拨付范围和方式也不够规范。服务收费方面,面对一些应用新仪器、新设备为核心开展的医疗诊治服务项目,按成本制定收费标准,大量的技术劳务价格长期低于成本,且得不到及时调整。由此引发了医疗机构过度依赖于药品批零差价和大型检查收入取得补偿,助长了药品购销和大型检查中的不正之风,成为引起医药费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