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灰色关联熵的物流企业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构成是进行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的关键问题,也是首要问题,因此,在构建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这也就是为什么现有学者将主要精力都放在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上的原因。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加,在激烈竞争的同时,也导致物流企业服务对象的细分化,物流企业的服务朝着精、准、快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变化,能有效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自然也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对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应该遵循全面性、经济性、科学性和相关性等原则,通过对现有学者关于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分析,并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最终,本文选择(C1)规模实力、(C2)经营能力、(C3)盈利能力、(C4)发展潜力、(C5)技术实力、(C6)创新能力、(C7)知识管理能力几个指标作为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即得到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模型如图。
在确定出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后,接着就是关于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另一个方面则是关于如何对评价信息的处理,从而实现根据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对物流企业进行排序。下面将分别探讨权重确定方法和评价信息处理方法。
1.基于OWA算子的组合权重确定方法。物流企业竞争力各指标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对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过程中,必须对物流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关于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有很多研究成果,但总体可以分为以专家经验为主的主观赋权法,以评价信息为主的客观赋权法,和综合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为主的组合赋权法,因为组合赋权法能避免主观和客观赋权法的不足,因此,组合赋权是多属性决策的主要赋权方法。以往的组合赋权是对单一的主观赋权和单一的客观赋权进行组合得到的,但是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也有自身的优势,因此,在利用组合赋权时,可以组合多种赋权法,基于此,本文提出在对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组合赋权时,采用对对种赋权法进行组合的方法,下面给出基于OWA算子的物流企业竞争力组合赋权法。在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过程中,因为每种权重方法的重要性不知道,而在组合赋权时,可以利用OWA算子对其进行组合加权,其中OWA算子主要思想是针对第i个评价指标的不同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得到的权重进行降序排列,最终的综合权重应该是对所有权重确定方法确定的权重中打多数数值进行加权综合,组合权重是与位置相关的权重值。通过利用OWA算子,即可对多种(多于两个)权重确定方法进行加权得到组合权重,该组合权重是集结了所采用权重确定方法中大多数权重确定方法的优势,因此更具有科学性。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权重能反映各因素对物流企业竞争力影响的重要程度,对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关于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基于加权灰关联熵的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在对区域内物流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排序过程中,决策者心中一般会有一个理想的竞争力状态,原则上,与决策者的理想状态越接近,对应的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则越强,基于这样的原理,在对物流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排序的过程中,采用TOPSIS方法进行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考虑到原有的TOPSIS方法中,欧式距离容易受单一数据的影响产生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利用TOPSIS方法过程中,采用描述两曲线贴近度的会关联度来代替欧式距离更合理,并将计算灰关联度的关联系数的均值用灰关联熵进行替换,从而得到基于灰关联熵的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下面给出具体的基于加权灰关联熵的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加强区域内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不仅物流企业本身比较重视,生产企业也比较重视,区域经济管理部门也需要及时的了解区域内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因此,对区域内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应该成为一种常规性的服务。设对某区域内n个物流企业的竞争力进行评价,聘请专家以百分之的形式进行评价。在确定出n个物流企业竞争力与理想状态的贴近度后,即可通过对贴近度的大小进行比较,实现对区域内物流企业的竞争力排序和择优。其中择优原则是贴近度越大,则对应物流企业竞争力越强。
三、结语
随着全国贸易范围的增加,商品的流通量和流通范围增加,导致了物流企业的诞生。物流企业的成立,不仅能减少生产厂家对货物运输的成本,还能提升货物的运输速度,降低物流成本。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物流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保证物流企业的竞争力是保证物流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加强对物流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和反馈,并适时的指定出促进区域内物流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政策,能有效增强区域物流集群的竞争力,保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雷丽平单位:浙江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