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危机管理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于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危机管理的效果。方法:2018.1~2019.3,以随机数表法从我院挑选100例接受治疗的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于对照组急诊患者中应用常规急诊护理管理措施和观察组于常规急诊护理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应用急诊护理危机管理措施。结果:实施管理措施后,急诊效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较高,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00%、94.00%(P<0.05);实施管理措施后风险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较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00%(9例)、4.00%(2例)(P<0.05)。结论:将危机管理应用于急诊护理过程中的效果显著,降低了风险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危机管理;急诊护理;风险事件
临床急诊科中,患者的病情普遍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病情严重等特点。患者受病情特殊性的影响,易产生多种负面不良情绪,比如焦虑、抑郁、恐惧、紧张等,同时在急诊科中医务人员受急诊科患者流动性大、不可控因素较为复杂的影响,不仅工作难度较大,而且风险性高,所以在急诊科护理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性。为此,积极探究提升急诊护理的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我院挑选120例接受治疗的急诊患者,分析了危机管理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1~2019.3,以随机数表法从我院挑选100例接受治疗的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为28例、22例,患者15岁为最小年龄、80岁为最大年龄、平均年龄是(45.6±11.56)岁;观察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为29例、21例,患者18岁为最小年龄、76岁为最大年龄、平均年龄是(46.77±11.69)岁。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展开年龄、性别等常规资料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应用在对照组患者中,比如:强化监护与巡视工作,促使异常情况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由经验丰富的骨干护理人员对风险事件予以避免。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管理基础上实施危机管理,其内容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危机小组。有效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小组成员可包括护士长、护士,明确分工,护士长为小组组长,且小组成员的具体工作均由组长安排,并监督和指导小组成员的工作,奖罚分明,促使小组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并相互弥补不足之处。此外,可通过定期组织讨论的方式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问题,以保证护理工作能够得以正常实施;(2)提升危机意识。目前,急诊科护理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危机意识缺乏的情况较为常见,易导致风险时间,对急诊护理质量产生严重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则需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促使护理人员能够正确认识日常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同时可以正确面对这类问题,继而在日常工作中具备足够的自我约束能力。此外,护理人员在不断完善自身能力和强化自我约束的情况,对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规避作用,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起到了保障作用;(3)强化护患沟通。目前,急诊实施护理时,由于人员流动性较大,患儿缺乏沟通能力,同时患儿家长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导致护患沟通的障碍较大,继而导致护理人员难以快速有效的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最终导致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增大。危机管理中的相关理论具有指引作用,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积极和患者进行沟通,从而促使护理人员更加详细的了解到患者的减退情况,在取得患者配合的情况下,保证了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预防了风险事件的发生,摆脱了疾病的困扰[1];(4)形象管理。对急诊科产生威胁的因素较多,在急诊科发生危机情况时,危机管理小组成员需快速掌握危机事件发生的原因,并统一口径,快速告知外界危机事件发生的真相,并保证行动与语言上高度一致,切实有效的维护自身形象。与之同时,积极反思产生危机的原因,处理措施,奖罚分明,积极提升护理质量[2]。
1.3观察和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急诊护理总有效率、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急诊护理总有效率。在实施危机管理后,病情恢复显著、恢复时间较短以及在住院期间未发生护理风险事故则定义为护理效果优秀;在实施危机管理后,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比较,患者的病情恢复良好、恢复时间快,且住院过程中护理风险时间少有发生定义为护理效果良好;在实施危机管理后,患者病情恢复不显著或病情加重,恢复缓慢或发生护理风险时间为护理效果较差[3]。1.4统计学分析在本论文中所产生的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实施处理,其中以(n,%)表示计数资料,运用c2实施检验,P<0.05,显示差异之间存在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急诊效果对比分析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较高,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67%、93.33%(P<0.05),见表1所示。
2.2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00%(9例)、4.00%(2例)(χ2=5.005,P<0.05)。
3讨论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影响下,人们对医疗效果的关注程度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对急诊护理服务水平的要求更高。为此,积极促进义务工作人员的护理措施更加具备全面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能够有效满足患者对护理的服务需求。就危机管理而言,该管理模式属于一种新型管理模式,主要指危机发生前对危机问题进行预测,并在发生危机时快速反应以控制事态发展,对危机事件具有系统性和快速反应处理能力。分别从建立危机小组、提升危机意识、强化护患沟通等方面入手,将“以人为本”作为管理基本理念,并有效实施了分级管理,以护士长为主,护士为辅助,切实有效的明确了护理目标,并统一规划,对护理小组中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予以了明确,最终高效提升了护理服务水平,切实有效的提升了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继而促进了护理服务的有效提升。此外,危机管理还有效的预测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对可能产生的后果予以了评估,有效规避了风险事件,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综上所述,将危机管理应用于急诊护理过程中的效果显著,降低了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明霞.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05):190-192.
[2]李艳萍.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1):122+125.
[3]康福娟,史秀娥,殷哲,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9):146+155.
作者:何德伟 单位: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