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基于ARTEX的国有外贸企业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artex内外部环境分析
(一)产业发展趋势1.国内石材产业发展趋势“十二五”时期是石材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转型期,目前我国石材市场已经成为国际石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按照《石材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5]提出的发展思路,“十二五”期间我国石材业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把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作为行业发展的推动力,抓住企业(行业)升级和行业布局调整两个着力点,加快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在现代石材业的发展道路上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石材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从世界石材大国迈向世界石材强国。2.福建南安石材产业的发展趋势南安石材产业面对外部竞争,正面临着产业发展升级。同时,由于南安石材产业出口基地的性质,使其资源、市场两头在外,仓储物流成本高昂,一船荒料在路平均成本约100万元美元左右。目前,南安石材进出口几乎都依靠厦门的物流,南安石材产业基地中还没有具备现代综合服务职能的大型石材物流园。南安石材产业发展迫切需要现代服务配套产业的支持,促进行业分工协作,形成产业带动效应,需要促进石材产业链各环节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商务活动的现代大型综合的石材产业园区,促进石材产业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二)市场空间南安是中国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石材生产、出口基地,现有建材企业2500多家,年创产值280亿元,其中石材企业15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337家),年产板材总量1.2亿平方米,工艺石材5000万平方米,占中国石材产量和石材产品市场份额的60%和70%,石材进出口总额约占世界石材贸易总量的40%。专家预测“十二五”末,中国石材进口额将达到40亿美元,出口额达到70亿美元,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三)企业资源能力1.贸易业务带动优势ARTEX是中国目前石材一般贸易的最大进口商,在全球近30个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采购渠道,在福建省内特别是厦门、泉州等地市拥有数十家长期的合作伙伴,形成了良好的企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2010年从印度、伊朗、埃及、土耳其、以色列、黎巴嫩、西班牙、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国进口石材达1.6亿美元。2011年石材进口突破2亿美元。公司自身在石材进口及与合作伙伴相应形成的复加工出口的经营规模,特别是随着中艺南安石材园项目的开发,使公司具备了从一般贸易商向产业链管理转型升级的基础。2.ARTEX的转型升级近年来,ARTEX认真贯彻中国工艺(集团)公司关于加快推进业务转型升级的战略,依托进口的政策优势,积极探索向以石材为主要产品的进口和加工复出口业务的转型,到2010年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石材一般贸易的最大进口商。现代市场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供应链的整体竞争,需要企业纵向、横向整合完善产业供应链的能力。为进一步发挥公司在石材贸易的规模优势,在石材产业高利润环节获取更大收益,有必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目前公司正在控股开发的中艺南安石材园项目,将通过建立集石材原材料贸易、新型石头开发与废料再利用、加工、仓储、展销、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石材综合交易市场,实现企业向石材产业的供应链管理的转型升级,实现成为大宗商品贸易商、供应链管理服务商的战略目标。
二、后危机时代ARTEX竞争战略发展建议
(一)ARTEX竞争力提升方向建议按集团要求,加快业务转型,由单纯进出口贸易向实业、物流以及供应链管理转变,争取在三年内再造一个ARTEX。对此,为公司竞争力提升方向提出建议:1.充分利用海西经济区政策,优化贸易资源在充分调研及评估基础上,公司通过几年努力,已经与厦门地区购销方银行、海关、商检、税务、外管等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关系,目前主要贸易融资额度集中在厦门中信银行、厦门交通银行、厦门兴业银行和厦门招商银行,出口货源主要集中于闽南金三角地区,进口产品销售地主要在闽南地区。公司正在把注册地迁至厦门,迁至厦门后,可降低流通费用和资金拆借费用等成本,更贴近公司进口商品的销售市场。同时公司可充分厦门经济特区现有进出口补贴政策及税收优惠政策,实现公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公司与闽南地区知名企业的深层次合作,也有利于扩大公司在银行的担保额度,进一步扩大进出口规模,提高国有资本收益,将大幅度增加公司的利润,提高中艺集团的知名度,将有利于提高福建抽纱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参与并取得共同发展。2.建立全供应链管理模式,降低市场风险,提高盈利能力随着海西战略的全面推进、两岸关系出现的重大积极变化、福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公司2010年进口石材1亿美元以上,但是由于没有自己的加工仓储交易保税市场,使公司的整体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为了能突破现有业务瓶颈,深度拓展石材业务,公司2011年在泉州市南安水头建立集仓储、销售、加工及配送为一体的石材综合交易市场,完善石材领域的供应链管理。加工仓储交易市场的建立进一步延长公司进口商品产业链,优化石材产品结构,完善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有利于公司向实业投资转型,拓展进口业务空间,充分体现现代服务业和传统的贸易业的结合,整合优化了业务效率,提高管理水平,节约交易成本,降低经营风险。同时,以加工仓储交易市场为依托拓展新客户,带动贸易的发展,增强银行对公司发展的信心,从而不断增加公司的营业额和利润,进一步巩固公司在进口石材、木材、木薯淀粉、农副产品、海产品贸易的领先地位,并可增加国家税收,创造就业岗位,尽到国企的社会责任。3.继续完善公司内控制度,规避经济可能下滑带来的财务风险除了盯紧战略转型外,工作的重点需要继续完善公司内控制度,规避经济可能下滑带来的财务风险。建议公司更加注意增加流动性。对于一家净资产规模只有3000多万元的小企业而言,需要时刻注意资金的安全运作。4.积极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培养创新型外贸经营管理团队同时公司将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积极创新,寻找新的契机,抢占新的市场,稳定职工经营队伍,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知人善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最终形成优秀的新型销售、管理团队。
(二)ARTEX战略业务选择建议1.巩固发展大宗商品贸易与服务业务继续发挥国别贸易带动进口业务发展所形成的贸易优势、市场优势、客户优势,大力发展石材、铅锌矿等大宗商品进口贸易,巩固发展渔业产品等进口,保持进口业务良好的发展势头;调整出口商品结构,依托石材产业区域优势及自身贸易优势,开发附合国际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石材产品出口。扩大石材进口贸易规模,保持中国石材产业最大进口商地位,发展高附加值制成品石材出口,形成石材贸易与石材物流园良性互动格局,通过石材物流园带动石材贸易的规模扩张,贸易规模促进石材物流园的服务升级。选择适当方式(参股或交叉参股等)延长业务链条,进入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深加工领域。强强联手,实现贸易业务的转型升级。2.石材贸易与物流服务以石材贸易的规模经营优势和增值服务配套带动相关上下游企业进入园区,建成集新型建材开发与石材废料再利用,石材加工、配送、仓储、展销、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石材物流园。引入无水港服务功能,同时通过提供仓储、加工、展示、交易、金融等服务功能,在石材物流园内形成石材原材料、生产加工、仓储配送、展示交易关一体化经营,与其他物流园区实现差异化经营,成为海西地区最大的现代化国际石材物流园。(1)独特的功能定位打造区域竞争优势①无水港功能将无水港服务功能引入石材物流园,提供“一站式”订舱、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一切手续的通关服务,实现进出口货物在沿海港口与“无水港”之间直接流通,既为入驻节约时间和物流成本,又分担了签约港的仓储压力和投资风险。②交易功能建材综合交易市场将应用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与服务平台,在园区内主要从事荒料,板材,规格板,工艺品等石材的现货电子交易和相关的配套服务。③加工功能石材综合加工区将引进先进的锯割加工、研磨抛光、切断加工、凿切加工、辅助加工及检验修补技术,为石材或者其他产品提供流通加工、深加工、包装等增值服务。④仓储配送功能为了适应市场和客户对货物运输的少批量多批次的供应要求,配送功能成为现代物流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国内现代物流配送中心通过客户服务的深化,园区为客户提供货物的分拣、包装、运输、送交等服务,这也将是园区物流增值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⑤石文化展示功能石材工艺文化区将挖掘石文化内涵,提升石材业文化艺术内涵,改进石材业营销模式,将传统石材业向具有技术与文化艺术含量的石文化产业转型。⑥金融增值服务功能仓单质押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向金融领域延伸的一种创新服务方式,未来石材物流园将作为仓储方,为货柜所有人开具仓单,为进驻客户提供仓单质押融资、贷款融资担保等金融增值服务,有效解决石材企业融资难、银行放贷难的现状。(2)项目建设规划石材物流园项目2012年正式进入施工阶段,预计建设周期2年,分三期投入,2014年完成全部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3.8亿人民币,一期将建成约38万平方米的建材综合交易市场和公共堆存区,二期将建成约9.8万平方米的综合办公区的总部大楼和进出口保税物流园区,三期将建成约13.6万平方米的综合加工区和新型建材加工区。(3)功能实现计划及经济目标2012年一期项目建设完成后,在建材综合交易市场和公共堆存区实现现货现场交易功能、仓储功能。预计实现综合交易市场80%出租率,实现现场堆存20000柜,实现营业收入3000万元。2013年实现无水港服务功能、石文化展示功能。总部大楼建设完成并引入海关、商检等监督机构,实现一站式通关服务,引入货代、船贷或船公司等分支机构。预计实现保税物流区堆存5000柜,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380万元。2014年石材物流园服务功能全部到位,公司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即仓储方,为货柜所有人开具仓单,为进驻的企业提供仓单质押融资服务。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上亿元。
作者:池玫单位: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