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土地能源人口承受力研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者:金永春李永峰张盼盼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从区域土地承载力变动情况来看,粮食产量是影响土地承载力的关键。因此,提高区域土地承载力的关键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粮食产量。
(一)徐州地区粮食产量时间序列分析
针对徐州市2002—2009年的粮食产量作时间序列数据分析。首先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数据的平稳性。利用Eviews6对粮食产量采用ADF方法检验进行单位根检验。ADF值和P值显示原序列为非平稳序列,存在单位根,需要进行差分处理(如表1)。对粮食产量进行差分后再行单位根检验,ADF和P值显示,一阶差分序列数据为平稳序列,因此,产量(CL)序列为一阶单整。说明进入21世纪后,徐州地区的粮食产量整体上是相对平稳的。但是,区域粮食总产量与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密切相关。
1995年以来,徐州耕地面积始终保持在60万公顷(9,000,000亩)左右,相对比较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自1995年至1998年间稳中有升,但1999年到2003年持续下降,2003年到达低谷,粮食播种面积为46.579万公顷(6,986,850亩),导致2003年粮食总产量仅210.44万吨,创历来最低水平;自2003年至2008年又大幅回升,粮食产量也开始又稳步上升(如图2)。究其原因,1999—2003年期间,受政府退耕还林工程、城市扩建和乡镇企业占用耕地等因素的影响,全国耕地面积减少0.1373亿公顷(2.06亿亩);与此同时,粮价低迷严重的影响了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积极性,粮食产量逐年减少。对于徐州市来说,1999—2003年期间耕地面积也有所减少,但并不明显,粮食产量主要受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粮食播种面积的大量减少是由于粮价低迷影响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积极性,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大大提高,因此,粮食产量大大减少至最低谷。
2004—2008年,区域粮食播种面积与粮食产量逐年增加。这与同期国家的政策直接相关。2004年开始,中央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出台了粮食直补、增加农业财政支出、取消农业税等各项惠农政策,使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回升。粮食产量也稳步增长,区域土地承载力也不断提高。
(二)影响土地人口承载的因素分析
区域土地人口承载力是通过粮食产量来反映的。因此,对区域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分析,主要是对粮食产量的分析。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非常复杂,不考虑其中的客观因素,影响因素主要有劳动力(LD)、化肥施用量(HF)、机械总动力(JX)、播种面积(BZ)、有效灌溉面积(GM)、农业产值(NC)。将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如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些因素不仅对粮食产量产生影响,同时他们之间也还存在着相互影响。按照统计分析理论,当相关系数小于0.3时非常弱相关或不相关;介于0.3和0.5之间为低度相关;0.5和0.8之间中度相关;大于0.8时具有高度相关。据此,粮食产量与播种面积、机械总动力高度相关;与化肥施用量、劳动力、农业产值中度相关,其中与劳动力呈负相关;与有效灌溉面积低度相关。因此,可以将有效灌溉面积剔除。同时,为了分析粮食产量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的长期影响关系,在相关关系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协整分析(如表3)。协整关系检验表明粮食产量与播种面积、机械总动力和劳动力之间关系平稳,可以建立协整关系。以徐州地区历史统计数据为基础,可以利用Eviews6建立粮食产量与播种面积、机械总动力和劳动力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下:x1为播种面积,x2为机械总动力,x3为劳动力;E为计算残差。
为保证关系的严密性,对函数关系中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如表4)。单位根检验表明,在粮食产量与播种面积、机械总动力和劳动力的函数关系中,残差E1、E2平稳,而E3不平稳。因此在上述关系中,粮食产量与播种面积、机械总动力正相关,而与劳动力的关系偏差不稳定。说明对粮食产量影响最直接的是粮食播种面积和机械化总动力。因此,徐州地区影响土地人口承载力最直接的因素是粮食播种面积和机械化程度。推动徐州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区域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关键是确保耕地面积,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升。
提高徐州地区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建议
长期以来,江苏省经济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发展,成果引人注目。徐州市地处苏北徐连经济带、淮海经济圈的中心。但徐州市的土地人口承载力在2008年已处于满负载状态,同时,区域人口仍以8%的速度增长。因此,提高区域土地人口承载力,确保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是保障徐州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基础。为此,徐州市应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确保农业耕地面积不减少,并不断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推行土地集约利用,鼓励农业创新,增加粮食产量,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区域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