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土地能源运用方式探究范文

土地能源运用方式探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土地能源运用方式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土地能源运用方式探究

作者:张举钢贾海涛杨红瑞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把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解为一个在特定时段、不同区域内有着不同集约水平评价标准的一个动态、相对的概念,是以合理进行城市用地布局为基础,通过合理增加存量土地等要素投入、改善资源配置方式等途径,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城市土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良好结合的过程。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了能够准确反映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水平,单纯的以单位面积土地上资本和劳动投入量来衡量集约利用水平的做法已不再合适,而应根据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因素,并同时考虑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从不同层面设置评价指标,建立具有一定结构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水平。

基于此,本文在结合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以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联系石家庄实际,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3方面,选取8个指标,来分析石家庄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1)经济效益。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可用土地投资强度来反映,本文选取代表投资强度的地均GDP和地均资产投入两项指标,这两项指标越高,表明土地集约水平越高。

(2)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反映土地资源利用能否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用人均城市用地规模、人均住房面积、人口道路面积及人口密度来反映,前三项指标值越高,表明土地集约水平越高。人口密度越大,会给城市带来压力,限制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

(3)生态效益。生态效益是土地利用过程中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环境造成的影响,用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及污水处理率来反映。其中,污水处理率是土地利用的环境约束指标,反映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值越高,表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越好。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研究方法

(一)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信息熵在信息论中表示系统的有序程度。若一个系统处于无序的状态,则信息熵值越大;反之,若一个系统处于有序状态,且有序程度高,则信息熵越小。在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中可利用信息熵并根据指标值的差异程度,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来进行综合评价。因此,本文采用熵值法来确定各指标权重,能够使评价结果具有更高的客观性,避免了使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方法所带来的主观性。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指标的无量纲化为了使各项评价指标的数据具备可比性,需要将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采取比重法对指标原始值进行标准化,公式如下:2.参评指标的熵值计算3.指标的差异系数依据熵值法原理,对于任何一项指标X,指标值Xij间的差距越大,则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大;若全部相等,则该指标不起作用。指标间的差异由差异系数hj表示,可根据公式(3)计算:4.确定指标权重值权重值计算公式如下:

(二)评价模型及评价标准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每项指标都会对城市土地集约水平产生影响,但每个单项指标都不能全面的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因此在确定因素的权重后,本文按照综合评价模型来测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值越大,土地集约度越高,反之则越低。综合评价模型如下其中Fi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vij为各个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dj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目前我国对城市土地集约水平还缺乏统一的划分标准,本文在参考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并结合实际,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标准进行了划分,见表2。

实证分析

(一)2001年—2010年石家庄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首先,利用上述方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见表3,计算过程不再赘述),然后依据公式1进行数据处理,最后按照公式5计算出石家庄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得分,结果见表4。

(1)从表4中的计算结果来看,石家庄市土地集约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指标分值之间存在一定差异。2001年—2010年三方面效益由高到低排序大致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期间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社会效益始终居于首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排名有所交替。从增幅来看,经济效益为0.028、社会效益为0.018、生态效益为0.026,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增幅明显,这和城市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居住环境有很大关系。但与其他两方面效益相比,生态效益水平还较低,有待提高。

(2)从集约利用程度来看,2001年—2010年间,石家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从低度集约进入到集约利用。2001年—2005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为0.070~0.086,处于低度集约状态;2006年—2009年土地利用水平为0.104~0.131,处于基本集约状态;2010年评价值为0.142,处于集约利用水平。2001年—2005年增幅比较平稳,从0.070上升到0.090,2006年—2010年波动较大,尤其是2008年—2010年,在三年大变样的带动下,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从0.118提高到0.142,但是三方面效益之间还存在差距,协调度还有待提高。总体来说,石家庄市土地资源已经从低度集约利用阶段进入到集约利用状态,正在为实现土地的高度集约化而努力,这主要得益于城市功能定位及背靠京津地区的地理优势,石家庄市以“京畿大省省会、现代服务中心、繁华宜居城市”为基本功能定位。城市以京津为依托,大力发展服务经济,着力构建环境优美、功能完备的生态城市,取得明显成效。

(3)从土地集约利用内涵来分析,石家庄各方面均有进步。从2008年—2010年,石家庄市城市布局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由主大饼式发展变为集中组团发展,文化体育、金融保险、商业商务中心基本确定;单位GDP稳步提升,从2008年的59633.9万元/km2上升到2010年的60125.2万元/km2,在2001年该值仅为40957.5万元/km2,单位土地投入增加明显,土地利用效率得到提升。人均绿地面积由2001年的19.81m2/人增加到2010年的33.95m2/人,城市二级以上优良天数增加到319天,远高于2001的95天[8]。人均道路面积在2001年—2010年间,从8.36m2/人上升到17.36m2/人,人均居住面积、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也有所增长,城市的承载力、环境质量、单位面积产出、居民的居住条件都有所改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实现了良好的结合。

(二)石家庄同其他城市的土地集约水平比较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和石家庄情况相类似的7个省会城市作为比较对象,进行土地集约利用分析,并同石家庄进行对比,对比城市分别为东北地区的哈尔滨、华北地区的太原、西北地区的西安、西南地区的成都、华中地区的郑州及长沙、华东地区的杭州等7个城市,考虑到可比性与数据可得性,均选取对比城市2010年市辖区的数据。

按照上述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确定权重(见表5,限于篇幅计算过程省略),计算出石家庄市及7个对比城市2010年的土地集约利用度(因采用比重法对8个城市的数据进行处理,在此得出的石家庄数据同上有差异,因此算出的石家庄市2010年土地集约度同上文略有差异),结果见表6。结果表明:(1)依据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划分标准,可得出2010年石家庄市及长沙市处于集约利用状态;杭州、郑州及成都三个城市处于基本集约利用水平;太原、哈尔滨和西安市土地利用处于低度集约状态,土地集约利用状况不理想,有很大提升空间。(2)处于不同地区的城市之间土地集约利用度差异较明显,总体来说东部地区沿海城市土地集约程度高于内陆城市。位于东部沿海省份的石家庄及华中地区的长沙评价值最高,地处东北地区的哈尔滨及位于西北地区的西安评价值最低;处于同一地区的城市由于城市功能不同也存在较大差异,石家庄作为商品流通及服务性城市,评价值高于作为能源性城市的太原市。

基于以上分析,可看出城市土地集约水平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自然地理条件。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当地地质、地形等条件的影响。地质条件是一个地区土地利用的基础,在根本上影响着城市土地利用的强度及深度,尤其是资源丰富的城市(如太原),从而影响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地形状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工矿企业的布局及建设,地处平原,选择性较大,处于山区则选择性较小。工矿企业大多集中于市区,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石家庄三面是平原,在进行布局时有更大的选择余地。(2)政策因素。城市定位由政府来规定,而城市定位对土地集约利用有较大影响。杭州把自身目标定为旅游商业文化服务中心、生态美好的现代化宜居城市,加上地处长三角,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土地投入产出比,因此有较高的土地集约水平。哈尔滨作为工业型城市,工业基础已经成型,土地集约水平很难在短时期内提高。在对比中,石家庄能够具有较高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城市的功能定位密不可分。

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在2001年—2010年石家庄市土地集约利用三方面效益中,社会、经济效益分值较高,而生态效益分值相对较低,其水平还有待提高;(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从2001年的低度集约状态进入到2010年的集约利用水平,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方面的协调度还有待提高;(3)石家庄市与其他7个省会城市相比,土地集约水平最高,这主要受城市功能定位由“工业、服务、商贸”城市向“现代服务中心、繁华宜居”城市转换的影响,未来城市土地集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仍需相关政策的支持。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水平正如前述分析结果,石家庄市环境质量在2001年—2010年间有所改善,人均绿地面积由2001年的19.81m2/人增加到2010年的33.95m2/人,城市二级以上优良天数增加到319天,远高于2001年的95天。但是民众的满意度仍较低,而且与杭州、长沙等城市相比环境质量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未来,城市应加大对环境的治理力度,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及人均绿地面积,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三废的排放,提高生态效益水平;同时还应着力培养市民的“低碳”意识,从精神层面倡导土地利用的社会文明,带动民众建设“繁华宜居”城市的热情。

(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010年石家庄市各类用地中居住用地占比为28%,工业用地为15%,而市政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占比均仅为5%,仓储用地占比更低仅为4%。各类用地差距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因此,应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提倡紧凑布局。加大对各类用地的审核力度,鼓励城市用地向高空和地下发展,加快高层建筑物、高架桥尤其是地铁及绿地的建设,以提高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之间的协调度。根据土地级差地租原理,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好、集约度高的行业优先利用土地,区位条件优越而综合效益差的产业实行用地置换。例如目前市区内仍有一些低效且有污染的企业存在,对此政府应该增加城市边缘工业园的数量、扩大现有工业园区的面积,将该类企业迁入工业园内,既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又可优化城市土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合理制定城市长远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编制用地规划是提高土地集约度的关键,因此应该在对石家庄市发展的有利因素及制约因素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服务中心、繁华宜居”的城市定位来科学制定用地规划。并注意突出其长远性,解决好资源保护、产业结构调整、生态建设等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环节。比如根据石家庄气候情况,应该把生活区放在上风向,工业区集中于下风向,既有利于提高土地集约水平,又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此外还应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娱乐休闲、公共绿化等设施的建设,促进城市土地集约状况的不断改善。

(四)加大政府调控力度,探索公众参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政府部门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调控主要体现在用地政策上,因此政府需完善土地储备和土地供应计划制度,有效控制建设用地供应;严格执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约束力度;严格执行供地政策,建立土地集约利用的动态监察预警机制,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政府绩效评估中增加土地集约利用绩效考核指标,鼓励各区政府的土地集约利用行为;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探索采用公众意见调查、环境影响民意评价、建立咨询与听证制度及信息公开制度等政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