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学科专业社会实践问题及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社会实践作为高等学校实践育人的重要抓手,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尤为重要,而相对于文科以及工科学生来说,基础学科专业的同学课业压力相对较重,课堂上实践类课程又相对较少,大部分课程以老师教授为主,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对于理科学生的交流、表达、总结等综合能力的训练是不足的。同时,对于基础学科来说,大部分同学在本科毕业之后会选择深造,而在专业方向的选择上却是一大难题。如何使同学们尽早了解自己兴趣所在,找到自己适合的、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成为在社会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实践;基础学科
一、基础学科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首先是基于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不确定性。对于大部分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专业来说,本科教育处于基础学习阶段,更多是在学习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而对于学习内容的作用、如何去运用所学并不十分了解。数据统计,在普通高等学校基础学科的同学中,选择继续深造(保研、考研、出国留学)的比例超过70%,学生选择继续深造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确实对所学感兴趣,愿意在本专业做进一步研究;二是“跟风读研”。调查中发现,在基础学科专业的学生中,超过50%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在本科阶段就业是比较困难的,故而选择深造。而在两类人群中,很多同学对于自身在深造期间的研究方向并不明确,以致在专业选择之后,一部分同学出现对于所选专业不满意、与导师沟通不顺畅等问题,最终导致研究成果匮乏、甚至出现毕业困难的情况。如何在本科期间尽量使大学生熟悉研究方向,进一步了解明确目标,做好规划,是校方和学院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是基于学生对于深造单位选择的盲目性。了解中发现,当前,学生对于继续深造科研院所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往届学生,而自身主动去了解的能动性和途径较少。这也造成生源过于集中,使得考研难度逐年提升的情况。抛去学生自身研究兴趣的因素,对于一部分科研院所的不了解也是造成该现象的原因。而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走访,使学生亲身来到科研院所,通过参观实验室、与教授学者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了解科研院所的研究特点和环境,对于学生更好的选择自己未来走向,也会有指导性作用。第三是基于基础学科学生对于本科就业的悲观性。统计中发现,基础学科同学在大四上半学期即明确就业目标的学生屈指可数,而在经历考研失败之后,被迫进入就业大军的数量陡增。这其中的一部分人群选择考研的初衷就是以跟风为主,并没有明确自身的研究目标,又想当然的认为自身专业就业困难,“被”进入考研大军,失利之后又重回就业战场。分析其原因,主要也是源于学生对目前人才市场需求估计不足,没有充分了解行情,对于自身特点认识不足造成的。对此,学生也有必要通过实践,实地对用人单位进行走访,了解市场动态,结合自身优势,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毕业去向。最后是基于基础学科同学学习的被动性。在基础学科的学习中,多数课程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做演示、讲述的机会相对较少,学习过程相对较为被动。长此以往也导致一部分学生在沟通交流方面能力不足,缺乏活力和主观能动性。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创新意识和工作能力等。
二、基础学科专业的同学参加社会实践的工作思路
一是明确工作重点,加强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和专业化。对于基础学科院系来说,社会实践开展情况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参加人数少、覆盖面不足、学生可选择空间有限、实践反补学业的作用不大等方面。对此,学院团委应充分重视,理清思路,开展一系列工作促进社会实践活动在学院中的建设。首先,利用新老媒体结合的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做好前期宣传工作。利用QQ、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借鉴实践活动开展相对较好的院系的先进经验进行分享,使学生树立参加实践活动的意识和积极性;其次,适时的开展对于公司企业、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的走访活动,加强与其交流,保持良好往来,使同学们能够更早明确目标和就业方向;同时,配备优秀的教师、辅导员,特别是专业教师建立指导教师库,在前期的方案、路线的策划,中期实践走访以及后期的总结交流上给予充分的指导,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得到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关键是要让学生亲身实地的投入到各个环节中来,用实劲,做实事,在实事中锻炼自己。搭建真正有利于学生学风建设的平台,而并非让社会实践流于形式。二是拓展工作思路,加强各方面交流,建立社会实践工作平台。学院方面要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与用人单位方面的交流,建立学院—学生—单位—科研院所的长效联动平台,主动为学生们搭建实践场所。学院可利用每年招生季与就业季,与用人单位充分沟通,建立社会实习实践基地,让学生有地可选、有地可去。依托学院本身,精细组织,周密安排,让同学们真正能够走进实验室,对话大学者,亲临工作岗,了解各方面需求,及时查漏补缺。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有所用,真正起到拓展第二课堂的效果。三是做好及时的回馈与总结。想要将社会实践项目长效发展,及时地总结和听取反馈必不可少,院系应从每次实践过程和学生体验本身出发,不断总结优缺点,在新的活动中进行改善,同时,多方听取意见优化实践成果。充分利用各类平台,将各团队的实践成果在相关平台进行宣传报道,一方面扩大社会实践本身在学生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覆盖面,另一方面激励活动参与者,使之能够更好的对活动过程进行梳理,对其而言又是一次学习的过程。同时,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答辩会等形式,既使学生实践成果得以集中展示,同时,通过这样一系列平台,锻炼学生的讲述和演讲能力,在第二课堂中扩展其全方位发展。作为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针对基础学科学生特点,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成为目前高校相关院系值得注意的问题,利用社会实践,尽早的让学生去了解实验室,了解未来工作环境,认识当今就业形势,明确今后研究方向,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博 高一戈 单位: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