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小学社会实践有效实施的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主题策划偏离现实、对活动的目的与意义认识不足、活动过程不够科学合理等问题。利用互联网+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活动课题的选择,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对社会实践活动评价,可有效促进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
关键词:互联网+;社会实践;有效性
2017年暑假,尤溪某小学布置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业,并要求把作业晒在微信中,希望家长们评说点赞。笔者浏览了他们的作业,都是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方面的任务及成果展现,内容有旅游的、劳动的、锻炼的;形式或以美篇展现、或以美图展现、或以视频展现。作业内容各具特色、丰富多彩;作业形式新颖,内容贴近生活;活动主题、内容、实施形式、评价方法都充分利用互联网,契合现代信息社会的特点。这是一项非常好的暑期实践性作业,充分利用互联网+提升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成效。
一、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成效性分析
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是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开设。2017年《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纲要的正式颁布,彰显了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关键阶段,表达了中国课程改革的文化自信,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社会实践,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部分学校综合实践课程意识薄弱,根本没有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有些学校领导在主观上虽然重视学生社会实践,但由于过分担心安全问题,不敢安排社会实践活动;有些学校虽然安排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可是形式单一、应付了事;有些父母怕小孩参加社会实践太辛苦,要么代劳,要么造假……总而言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把综合社会实践课边缘化,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的策划偏离现实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然而,许多学校在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主题偏离学生的实际,结果就难以完成,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受到影响。如有些主题偏离了当地的实际,把大城市的要求放到农村,或把农村的要求放到大城市;有些主题忽略中小学学生的年龄特点,从高中到小学,走进基地,在同样的场地,完成同样的任务,没有体现不同年龄学生的差异性;有些主题超越学生的能力与条件,如让小学生写主题报告等;主题选择简单,不进行科学分析,仔细甄别。
(二)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
从科目的重要性来看,有主科与副科之分,教育行政部门侧重对主科的评价,往往忽视副科的评价,学校也是如此。结果,教师与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主科,像社会实践这样的科目就应付了事,没有认真开展,即使有开展也是被动组织,效果可想而知。从评价方法看,社会实践对人的影响无法量化评价,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与制度,一般学校都不作评价,教师不重视,学生更不重视。从意义上看,对实践与认识、短期与长期、学习与生活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注重认识不注重实践、注重眼前忽视长远、关注学习不管生活的现象普遍存在。此外,由于多方条件的限制,课程实施的系统性、合理性、科学性也存在问题,缺乏可操作的运行机制与运行模式,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二、互联网+下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
(一)尊重学生的参与意识
心理学家认为,人都有表现的欲望,这种欲望表现在学习中,学生喜欢“多嘴”“动手动脚”,“多嘴”即总是不停地问为什么,“动手动脚”表现为看到什么都想亲自试一试,渴望参与。中小学生的参与意识具有自发性、无序性、创造性的特点。受家长读好书及学校“以考试为中心”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中小学学生的参与意识受到限制。互联网+下的社会实践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使学生能够参与,有办法参与,彰显了学校对学生参与意识的尊重。因受到尊重,学生会倍加珍惜,认真而创造性地完成学校安排的实践任务;因受到尊重,往往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责任意识,达到立德树人的良好效果。
(二)拓展学生的视野
成功的教育就是打开学生的心扉。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世界那么大,好想去看看”。互联网+下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自然,看看外面的世界。有机会像成年人一样,去完成任务,实现知识与生活的对接。
(三)实现学生的成就感
任何人都渴望自己的成就被认可,学生也一样,希望受到学校的表彰、父母的表扬、社会的认可。互联网+下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将自己的实践成果进行展示,超越了原有的评价范围,增强学生的自豪感与成就感。
三、增强互联网+下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策略
科技是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重要因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果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社会实践的效果将得到极大提高。
(一)利用互联网+提高社会实践活动选择的实效。
2017年10月,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方式有: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和职业体验。对中小学生而言,主要实践活动为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不管哪一项活动,都是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都必须进行选择。例如,考察探究类活动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活动主题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何进行选择?怎样选择才能实现最佳效果?可利用大数据进行科学比较,分析不同活动方式的优缺点、可行度及其意义的实效性,以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如2018年寒假期间,尤溪某小学在选择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时,先确定活动的指导思想: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初步确定了两项活动:《寻找朱子文化》《贺岁》,拍摄一个视频,并对此进行展示。到底哪项活动更加合理,更容易实现?学校利用互联网做了两项调查,一是对家长进行调查,二是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家长与学生百分之八十以上都选择了《贺岁》。该活动项目利用互联网+选择过程,可以扩大社会实践决策的参与面,增强家长和社会对活动开展的理解,用好社会力量推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顺利完成实践任务。
(二)利用互联网+推动社会实践活动系统、连续地开展,提高运行机制与运行模式的可操作性
社会实践课程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学科,具有跨学科的性质,是一门集综合性、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于一体的课程,其预设、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互联网+可以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各项议案(如行动方案、安全方案、备选方案等)进行科学预设,可以对活动过程全程监控,使各项活动有序、有效、安全、方便,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相应的运行机制与模式,如学校+企业、学校+纪念馆、学校+社区等都是常用的模式。再如每年清明,各中小学都会安排学生参加祭扫革命纪念碑活动,对活动的安全议案,可以利用互联网加以优化,如行走路线的选择?路途中共有几个路口?每个路口需配备几名警察与教师?行走时间安排怎样安排最合理等。这些都只须联系交警部门,他们会利用大数据对所有活动进行详细精准安排,利用监控系统对活动进行全程监控,活动的系统性、安全性、实效性得到大大提高。
(三)利用互联网+实现社会实践活动真实多样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我发展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利用互联网+,可以联系家庭、社会,实现有效评价。原有的评价主要载体是文字,互联网+可以使社会实践活动评价载体多样化,图、视频、相片、点赞等评价方式让人耳目一新。因此,互联网+出现后,难评价、怕评价、假评价等评价难题得以解决,评价方式单一性问题得以改变,推动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与实现评价方式的真实化。真实的图片,丰富多彩的视频,记录着学生的实践活动,让社会实践不再流于形式,让实践活动绚丽多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互联网+让社会实践活动课更加科学合理、形象生动、意味深长,让社会实践活动课生生不息、回味无穷、人见人爱。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Z].教材〔2017〕4号,2017-09-25.
[2]蒋天霜.中小学社会实践的探讨[J].福建质量管理,2016(4).
[3]黄永莲.中小学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3(7).
作者:陈松梅;吴长才 单位:尤溪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