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机制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校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机制是高校共青团为了实现实践育人的教育目标,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的系统化的工作方式、制度和管理模式。贵州民族大学团委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活动机制建设上仍需不断改进。
1建立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机制的重要性
深化社会实践活动,构建有效的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机制,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育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全方位创新人才的必然需要。如何使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更具实效性,如何建立和维持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如何保证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如何实现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的长远目标,都需要建立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机制。只有建立切实可行的活动机制,才能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
2贵州民族大学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贵州民族大学共青团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一是对校团委工作人员和各学院团务工作负责人进行访谈,访谈人次共18次;二是对校学生会、社团联、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全体学生干部和美术学院、民族与社会发展学院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7份,回收率达95.7%。主要涉及到二、三、四年级的学生。
2.1学生参与面不够,积极性不高调查结果显示,只有67.2%的学生干部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历。学生干部相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其锻炼的平台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要比普通学生多,但却不是100%的学生干部有社会实践经历,可见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参与面不够,积极性也不高。
2.2活动经费投入不足通过访谈了解到,学校每年下拨给校团委的社会实践活动专项经费为3.5万元,经费开支包括“三下乡”活动、与企业、社区、学校共建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帮扶大学生就业、创业等社会实践活动。经费开支项目多,但资金投入却严重不足。
2.3活动基地建设环节相对薄弱通过调查发现,有53%的学生干部认为在开展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时联系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较困难。也就是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缺乏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数量少且结构单一,无法满足类型多样的实践活动需要。
2.4活动缺乏教师的必要指导大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除了团务工作者或政治辅导员进行活动督促和管理外,鲜有任课老师和专业老师参与其中并给予前期辅导和专业指导,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3对建立贵州民族大学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机制的探讨
3.1建立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动员机制
3.1.1建立方式多样的宣传机制校团委应充分利用网站、广播站、微博、微信、QQ群、飞信等多种新媒体方式和召开动员会、座谈会、分享会、表彰会等会议方式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新闻报道,并将典型案例、心得体会、经验收获、作用意义进行大力宣传,提高学生的知晓率,扩大活动的影响力,传递社会实践活动的正能量。
3.1.2建立多层次的动员机制学校和学院应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多层次动员。一是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集体、学生各类社团协会和党校、团校的作用,调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骨干、学生志愿者参与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二是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动员广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学生的参与意识。此外,应动员广大学生利用返乡回家的机会在家乡进行社会调查、课题调研、“春晖行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趋于常态化。
3.2建立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多元化机制
3.2.1建立品牌机制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不能拘泥于“三下乡”和物质扶贫等传统活动,应该开拓视野,与时俱进,打造活动品牌,建立品牌机制。例如,华南理工大学团委联合招生办公室举办“宣传华工,感恩母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组织优秀学生返回其毕业高中学校,利用学校办学成果等宣传资料,通过PPT展示、召开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华工优势,展示华工硕果,扩大该校的招生影响力。又如该校团委与校友办联合举办“感悟梦想,访谈校友”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采访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杰出校友,展现其积极拼搏、成长成才的奋斗历程和对母校的深厚感情,激励广大师生员工奋发图强,积极投身于学校建设和自身发展。这些案例启示我们,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一定要立足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有利资源,逐步探索、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打造活动品牌,使活动更具现实意义。
3.2.2建立专业特色机制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应与大学生专业特长相结合,以专业和课题为支撑,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目的深入实践进行探索,建立实践活动的专业特色机制。贵州民族大学的学科专业众多,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合理设计实践内容和形式。如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可组建“民族文化调查与传承”实践团队赴少数民族地方开展了解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现状,保护及传承地方少数民族文化调研活动;外国语学院可以组建“教育帮扶青少年”实践团队,赴地方小学或中学开展英语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座谈、学生课业辅导等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活动内容,又能使教学课堂延伸至社会,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对提高大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3建立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的考核激励机制在高校实践育人的目标要求下,学校应实行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制”考核制度,将其作为必修或选修课,明确其任务要求,规定学时学分,要求学生利用每年寒暑假时间和课余时间以团体或个人的形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完成规定学时和要求。对以团体形式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由辅导员和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课程任务要求完成情况对其进行考核;对以个人形式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上交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并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上进行登记盖章,由辅导员给予相应的分数,不及格不计入学分。校团委应成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机构,建立科学可行的激励机制,对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学生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并在学生中立典型、树模范。尤其是要设立创新奖,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开拓创新。同时,还可以向有关工作单位推荐优秀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分子,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3.4建立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的保障机制
3.4.1建立实践基地长期稳定机制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础。近年来,校团委为建立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付出了一定的努力,如加强与地方企业共建合作,在贵州荔波漳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但从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愿意去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公益活动场所和社区街道开展社会实践或实习占很大比例,校团委、学院的基层团组织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学工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强与之沟通联系,寻找合作双赢的契合点,广泛联系和建立实践基地,并确保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再者,政府应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共同关心大学生的成长和培养,努力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造就社会环境,尽可能避免社会实践单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不够支持和重视的局面。
3.4.2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在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经费使用紧张的情况下,除了向学校说明情况,申请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外,还应通过活动冠名、学生提供有偿服务等方式拉赞助,找外援,广泛吸纳和利用社会资源,与企业、社区、个体等进行两两合作,不能只是等、靠、要,要为活动经费采取“开源”措施。
作者:罗敏 单位: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