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思政课中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范文

思政课中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思政课中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思政课中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

一、思想政治课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概念界定

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一个任务所表现出的素质,基于不同的活动因素,人们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也就有所不同。能力总是与人们一定的社会实践相联系,它是人们达成目标所必须的条件和水平。思想政治课是一种教学活动,它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如:思辨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是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的能力,是实现认知转化的能力,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一次次社会生活的锻造,向社会生存发展能力有效转化的能力。它是构成人的素质的基础要素,也是人的智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致包括以下类型:1.社会交往能力。如:除在校园中与老师和学生的交往能力以外,还包括在校外与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的交往。2.社会调查能力。如:学生深入社会,将课堂学习的知识内容与现实的社会问题相结合的能力。3.报告和讲演能力。如:在课堂中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语言展示自我的能力。4.初步的科研能力。如:在调查研究后,撰写调查报告、政治小论文的能力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思想政治课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1.重知识传授,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目前,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就是生产和传递知识的师傅,只是一味地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将知识点牢记在心,以应付各种考试,学生掌握知识与现实生活及自身的实际相脱节,造成了课堂教学死记硬背的现象。教师只注重传授书本上的知识,忽略学生是否理解教师所教授的东西与生活的联系,不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2.对蕴含社会实践因素的教学内容挖掘不深入。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社会实践内容,可供教师加以充分运用。然而,一些教师缺乏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常常只是看到内容的表面现象,将自己看到的东西笼统地说给学生,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枯燥乏味、毫无生气。还有一些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上存在问题,他们忽视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主要采用灌输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忽视教材中蕴含实践因素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动力。3.对实践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不重视。尽管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实际中,有些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会运用实践的教学方法,如体验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还有一些教师即使会用也不愿意去尝试,他们害怕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会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拖慢教学的进度,甚至导致学生学业成绩的下降。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采用的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运用也只是流于形式,难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4.教学中缺乏实践的教学条件。长期以来,课程教学过程仍然是教师“一言堂”,只看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仍是课堂的权威,学生很少有发言的机会和自由。在课堂中,教师不提供学生实践的条件和机会,如:报告,讲演、辩论等。而且教学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之中,而不能发掘和利用校外课堂资源,导致教学方式死板,课堂氛围缺乏生气,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

(二)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的成因1.教师缺乏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注重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政治理论知识,将讲解知识作为一堂课的重点,忽视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看不到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思想政治课教学之间的紧密联系。一些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侧重点还是放在了让学生学到政治理论知识上,认为学生只有学会知识才能更好地答题,才能考高分,导致许多学生“高分低能”,单纯地学到了知识,却没能培养出相应的能力。2.学生缺乏对自身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和锻炼的意识。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许多学生看来,语、数、外是三大主科而思想政治课只是一门副科,只要简单的背一背、记一记就能学会,就能拿高分。在教学中,学生将教师讲授的知识点、考点牢牢记住,死记硬背,不去考虑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去思考教师讲授的知识与自己的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如何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地听讲、记笔记,不考虑问题答案的由来,学生自身的惰性越来越强,老师讲一点,学生便记一点,使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造成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足。3.思想政治课堂缺乏开展社会实践的氛围和条件。在课堂上,只能听见教师在讲台上讲课的声音,很少听见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回应,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沉闷,毫无生气。老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都仅仅是围绕着教材中知识点以及高考中涉及的考点来进行,学生只要将问题的答案背出来,那么问答环节便就此结束。教师不会再进一步对问题进行引申,从而解决学生的知识运用和能力培养的问题。这样的思想政治课堂忽视了对学生某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部分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讲课没有激情,讲授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陈旧,造成学生对课堂学习缺乏兴趣和激情便不去参与教学、锻炼能力。

三、思想政治课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加强教师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教学观念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教学起到引导作用。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转变自身的陈旧观念,在全新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改进教学。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通过自身的实践解决问题,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把握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这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求教师认真学习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转变轻能力培养而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既要把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牢牢掌握,又要重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社会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树立与新课改要求及素质教育相一致的教学观念,加强与教学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注重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及时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探究问题,强调讲解知识与发展能力的有机结合。总之,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作为教师必须从观念上重视起来,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以便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深入挖掘蕴含社会实践因素的教学内容1.挖掘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社会实践因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善于培养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因此,思想政治教师需要肩负起责任,从教材入手,凭借自身的智慧去教育学生。要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师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社会实践因素,将教材中蕴含的社会实践因素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下面以《生活与哲学》《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三本必修教材中选取一个片段为例加以说明。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实践因素,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种方法去广泛挖掘,以此来培养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2.挖掘课外教学资源中的社会实践因素。在思想政治课教材中不仅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而且在教材之外的课外资源中也不乏实践因素。因而,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不能忽视对课外教学资源所蕴含的社会实践因素的挖掘。例如,教师可以深入挖掘社区生活资源。在学习《经济生活》中公平交易原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让学生去商店购买一件商品,在购物过程中学生会与各种各样的卖家打交道,这样不仅能够理解公平交易原则的真正内涵,还懂得了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和信任,锻炼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又如,教师要深入挖掘校外资源,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场所。在参观过程中,教师挖掘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资源加以运用,鼓励学生亲身参与,获得实践体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正确看待社会中的复杂现象,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三)恰当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1.组织课堂活动,在课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活动也可以说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可以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成为学习和知识的主人。教师可以根据高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高中生的特点,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如:辩论、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引导高中生积极参与教学、锻炼能力[5]。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置一些教学活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锻炼和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可以通过生活情景的模拟来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境,思想政治课重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联系。例如,在《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生活情境并让学生在不同情景中分角色进行扮演,由此分析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再如,在《国家的性质和职能》教学中,教师可以让高中生分小组进行辩论,以“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作为议题分成正反两方进行探讨辩论。2.创设体验情境,在课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采用体验型活动方式,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出发点,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获得切实经验,促进活动真实感受的内化,课外活动获得的知识与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培养生活能力、社会交往、社会调查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在课外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可以利用校外多方面的社会资源,比如参观博物馆、图书馆,进行社会调查,举行扫墓活动或者参加公益劳动等。《神奇的货币》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调查研究,讲述货币发展演变的故事,给学生锻造自己的机会,改变原本呆板的课堂教学,开展有关货币知识方面的教学,学生在进行社会调查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四)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思想政治课堂1.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实践。教学活动在师生关系中展开、完成,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改变传统师道尊严的观念,树立民主平等观念,把学生看做是平等的主体,在课堂中发扬民主,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尊重、热爱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与交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教师要怀着宽容的态度慢慢了解学生,使学生敞开心扉,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交流合作,创设良好的活动教学情境,在课堂中组织开展小型的讨论会、辩论赛、演讲比赛,就课堂所学内容引导高中生撰写政治小论文,以本年级学生为对象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等,锻炼自身的人际交往、社会调查等能力。2.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善于实践。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强调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而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知识,机械记忆知识,在课堂上始终处于被压制的状态,完全没有自主性、能动性可言。因此,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就要求在课堂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善于实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占据主体地位,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从观念上认识到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并且要将这一观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可以采用体验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只有在思想政治课堂中保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增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进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者:王丽丽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法律与公共事务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