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社会实践教学的研究范文

社会实践教学的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社会实践教学的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社会实践教学的研究

一、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教育的现状分析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校和社会的“无缝对接”,在高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强调最多的就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这个目标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新标准和新要求。于是,高校普遍对高等教育体系和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作为适应新的就业形势的教育模式正在逐步传播普及,同时,也伴随着和传统教育模式的激烈碰撞和摩擦,因此,发现问题解、决矛盾就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必要前提。

(一)社会实践多形式大于内容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常会遇到各种阻碍,这其中包括:第一,和家长沟通不及时不深入,简单以打包派送的方式将学生安插到某个企业或单位从事短期劳动,造成家长对学校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合理性提出质疑,认为这种社会实践过多占用了文化课时间;第二,一些高职院校缺乏市场调查和企业信息搜集,社会实践目标性不够,其实践教学安排呈断裂性分布,学生在其中无所适从,只得草草应付了事;第三,一些院校投入经费不够,无法组织大规模有层次的实践教学活动,又受专业所限不能将社会实践涵盖到全体学生;第四,没有制定完备周详的实施方案,同时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和相关措施,在风险防范上也疏于考虑,导致问题频出,对突发事件应对不足,最终社会实践效果也大打折扣,教学活动也以草草收场而告终。以上现象使得社会实践往往流于形式,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社会意识,更谈不上职业能力的锻炼。

(二)大学生缺乏参与主动性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果不能形成长效机制则会导致大学生参与度不高,有很多学生认为这种社会实践对于实际文化知识学习影响甚微,甚至是一种“浪费时间”的教学活动,在参与时往往采取消极被动的方式来应对,缺乏对社会实践的正确认识和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良好规划。有些高校在增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时没有将教学目标、意义和具体方案灌输给学生,造成一部分学生对这类活动产生抵触情绪。同时,一些高校未将社会实践环节纳入学分体系中去,没有具体的奖惩措施,缺乏客观的评分依据,导致学生纪律涣散。当缺乏严密有效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时,则会出现学生人浮于事、懒散怠惰的情况,严重的会出现擅离职守,甚至脱逃合同的违法现象。

(三)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目前,很多高校在组织社会实践时首先强调的是“专业对口”,认为只有适合本专业的工作岗位才能够起到锻炼学生的作用。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首先,很多高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缺乏对市场动态的了解,很多专业在市场需求中已经饱和甚至过剩,在供需比例严重失调的前提下,单一以专业方向作为就业导向已经不能满足不同类型岗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其次,在国家多次号召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背景下,模糊专业区分能够使学生摆脱专业束缚,激发自身潜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到就业突破口,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岗位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最后,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从而提高社会意识,在社会劳动中体验职场的乐趣和艰辛,增强职业和岗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顺利踏入社会,融入职场创造良好平台。实践证明,专业对口与否对于学生对职业的基本认识影响甚微,从事不同专业的工作更有利于学生了解不同社会分工在社会扮演的不同角色,所起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二、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途径

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教学应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和全校整体工作当中,各级行政机构和教学部门应紧密配合,上有部署,下有落实,层层递进,将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完善,形成巩固、稳定的长效机制。

(一)领导高度重视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模式首先要采取自上而下的层层负责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新模式的推广和完善要收到学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组织形式上要成立学生社会实践教学领导小组,成员由院级领导组成,其主要职能包括: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和基本内容,统筹规划在校生社会实践教学目标和体系,协调学院各部门之间关系,对各部门工作进行审核考察。

(二)做好组织调研工作作为学院的对外窗口,就业指导部门应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同时做好基础性就业服务工作,在充分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对市场和企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为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落实实习场所和岗位;将调查数据反馈并整理,做好风险评估,对学生工作环境进行实地调研,为学生健康安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三)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首先要做的是全员思想统一。各级团组织应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就业指导教师授课、心理咨询师辅导和聘请专家开展讲座等方式将社会实践灌输到学生思想中去,在学生中做好实践前动员和实践后总结工作,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做好学生组织工作作为学生管理部门,学生所处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都担负着管理责任。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处应制定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积极搭建学校和企业的桥梁,做到“严抓实干,校企共管”,对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并处理,保证整个教学环节锻炼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五)建立新型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体系中起直接有效且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如何保证辅导员和学生无间配合是当前建设辅导员队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管理从校内转移到了校外,从教室转移到了企业,这对辅导员管理工作是个巨大挑战,如何应对突发状况,如何面对新型的师生关系,如何第一时间准确把握学生生活动态就需要经验的不断积累。随着实践活动不断深化,新型辅导员队伍也会逐渐建立。

(六)引入评价机制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社会实践不能简单的与文化课分裂开来,而是应该体现其整体性和严谨度,因此,引入评价机制刻不容缓。学生实践效果是否达到学院预期目标,学生工作态度是否良好,在遵守纪律方面是否做到统一有序等都将由客观评分制度反映出来,并以此作为成绩计入档案。同时也起到了动员、监督、奖惩的作用。

(七)建立学生自治学校在管理学生过程中往往出现问题才有处理措施,因此带有一定滞后性,能否在学生中建立学生自治模式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学院应积极在学生中壮大党员队伍,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成立“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加强自治管理,将隐患解决在萌芽当中,并配合辅导员做好日常工作,这是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八)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要努力建立一支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都过硬的教师队伍,专业课教师应当适当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并将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反馈到课堂,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高职教师只有常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深入基层调研,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使自身的知识结构适时更新,趋于合理和完善。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还需要很多工作来完善,如何形成长效机制需要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支撑,笔者相信,本着“服务学生”的宗旨,新模式的推行必将长期贯彻下去。

作者:张旭影单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