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社团模式的社会实践机制研究范文

社团模式的社会实践机制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社团模式的社会实践机制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社团模式的社会实践机制研究

一、注重外延,缺乏内涵性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化以后,由于客观原因的制约,社会实践队伍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指导管理,往往出现启动仪式时授旗誓师、轰轰烈烈,实践开展以后却销声匿迹、虎头蛇尾,总结分享往往也是草草了事。甚至存在部分同学通过关系,随便找一个单位盖章,应付了事的情况;实践报告也是“拿来主义”,照搬企业单位的调查报告,由于监管不力而导致社会实践过程走样的现象并不显见。此外,高校为了扩大影响,迎合地方单位或企业的需求,常常邀请相关媒体对社会实践宣传报道,不遗余力,这种只抓外延,不重内涵的做法,不但很难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得到锻炼成长,反而易使学生养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

二、社团模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理念

高校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大学生社团突破了年级和系科专业的限制,团结了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定期开展有益身心的社团活动。近年来,高校社团蓬勃发展,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今年正式注册的学生社团有103个,近2万人次,几乎每位同学都至少参与一个社团,可见社团在大学生当中的群众性基础十分坚实。同时,社团的数量和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影响力突出,逐渐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高校社团的迅速发展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突破瓶颈提供了最有利的土壤。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社团为依托,利用社团广泛的参与性,发动广大青年同学,结合社团的社会性背景,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拓展社会实践范畴。同时,社团有专业老师指导,大大增强了社会实践的指导力量,提高了实践活动的质量,保障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

三、社团模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构建

(一)突破壁垒,社团社会实践全员化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由于受到客观因素限制,只能做到“精英实践”、“社会实践示范队”的尴尬地步;另一方面,学生社团发展迅猛,学生热情高涨,国内高校也大多借鉴国外高校成功经验,加以大力扶持,投入较多人人力、物力。若能将二者结合,以学生社团为平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以往社会实践因时间集中而带来的弊端就能迎刃而解。那么,有效参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即可由小部分骨干学生,转而变为广大青年大学生,切实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要走“大众实践”的发展道路。社团模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在扩大受益学生群体的同时,突破了年级、院系的限制,使每一支社会实践队伍都实现梯队化,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既能将以往的成功经验良好传承,避免做重复工作或走弯路,又能不断提出新的目标和追求,促进高年级同学的不断成长。当然,弊端也同时存在,即由于社团的成员来源于各个学院和不同年级,时间难于统一,不便于协调管理,尤其个别社团人员庞大,所以社团模式的社会实践可以分区域、分组别、分层次开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发挥优势,社团社会实践专业化社团模式的社会实践摆脱了以往社会实践服务内容匮乏、服务水平较低的困境,它可以依托社团平台,结合社团的专业特点和专业优势,定期组织社团服务进社区的实践活动。一方面,社区对专业队伍的免费服务有迫切需求,社区居民对大学生社团服务时态度热情,学生偶尔遇到解决不了的专业问题通常也得到居民的鼓励和谅解;另一方面,可以让大学生学有所用,碰到难题有迅速查找资料、动手解决的冲劲,极大地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空调与制冷社团、电脑爱好者社团、健康保健社团等每次进社区都门庭若市,忙得不亦乐乎;学校的街舞社团还曾受邀参加香港回归深圳世界之窗庆典演出活动,反响不俗、影响深远。社团模式的社会实践专业化还来源于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社团模式的社会实践可以整合优势教师资源,突破了以往学生实践队伍指导教师仅限于分团委老师和辅导员的困境,可根据社团的性质请校内相关知名教师,甚至是校外知名专家学者做指导老师,充实指导力量。此外,以往社会实践指导是突击式的,为了实践进行短期速成培训,不科学、不系统,学生收益少。大学生社会实践有了社团这个平台以后,有专业指导老师,专项经费支持,可以定期的开展专题培训,拓宽培训领域,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开发资源,社团社会实践社会化社团模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充分发挥社团的社会优势。学生社团既是校园内的学生组织,又是民政局登记的社会团体。作为社会团体,学生社团具有其特定的社会优势,它通过社区服务、社会兼职、企业参观、调研报告、单位实习等多种形式参与到社会中,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这种学习体验式的社会实践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掌握社会信息,增强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指导老师的多元化也增强了社团与企业的联系,拓宽了育人的渠道,有的社团甚至请企业或者行业的专家能手进校园开讲座、当评委,大大促进了校企合作。同时,校外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社会化的另一种体现形式。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的挂牌成立有利于增加大学生的社会阅历,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是大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的窗口。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基地长期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就业能力,扩大就业机会。作为社会实践基地的企业也可以通过给大学生实践机会掌握学生动态,提高企业知名度,创造经济效益,达到共赢的效果。

(四)长效发展,社团社会实践持续性社团模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将社团的发展和实践活动结合统一。一方面,可以根据社团的特点进行社会实践立项,对社会实践采取项目化运作方式有利于将社团老师科研与学生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明确实践方向,又保证了专业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确保了社会实践的经费和有力指导,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发展,保证社会实践发展的持续性;另一方面,社会实践以社团为基础,可以参加行业内的各项竞赛。社团内大学生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接受到专业系统的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同时,接触学科前沿,以赛促练,逐步帮助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特长,将特长巩固为专长,达到高校培养一专多长的复合型大学生人才的目标,确保社会实践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五)由内而外,社团社会实践内涵性大学生在提到社会实践时,通常想到的是走出校园,去参加社会调研、企业实习、下乡支教等活动,无形中缩小了“社会”的概念。其实,学校是个小社会,社会是所大学校,如何加强校园内实践活动指导与培训,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实践评价机制,是注重社会实践内涵性、优化社会实践结构、促使大学生社会实践真正做到由内而外、内涵与外延协同发展的关键。社团模式的社会实践以社团为基础开展教育思想的学习与探讨,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社会实践的内涵特征和本质要求。此外,针对实践项目进行专题培训,因项目施教,明确主题,分类指导,消灭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盲从性。注重社会实践的校园分享与总结,学先进,树典型,开展讨论交流和表彰奖励活动,发挥榜样作用,深化社会实践影响,扩大社会实践成果。

此外,还应创新社会实践的评价机制,从提高社会实践效果上寻求突破。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高校应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系统,基于社团建立严密有序的实践评估和监督机制,促进社会实践考核评价的规范化和科学化;(2)改革以往的学生评价模式,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社会评价、教师评定相结合的方法,使考核评价成为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3)注重实践成效考核,将实践质量纳入学校社团评估的整体框架,依据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对社团进行年终评价,评选出一星社团,二星社团,直至五星社团,对于社会实践活动匮乏,达不到要求的社团给予批评,情节严重的可以考虑取消其下一年的注册资格,以此切实保障社会实践效果。综上所述,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需结合社团的特点,走“三化两性”的道路,即“全员化、专业化、社会化、持续性、内涵性”。通过利用社团模式“三化两性”的优势,使大学生社会实践迈上新台阶。

作者:吴慧明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