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革新研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现实地看,社会实践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之需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是我们党的重大教育方针。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培养意志品质、施展自身才华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大学生增长知识才干、全面成长成才的第二课堂。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约有三千万,伴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逐渐多样化,人们思想的多变性、选择性、独立性、差异性显著增强,这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立意识、成才意识、创新意识、创业意识,但也随之带来了诸多的不良影响。当前在少数学生中表现出的价值观扭曲、诚实守信观念淡薄、艰苦奋斗精神弱化、团结协作观念不强、心理素质欠佳、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一方面与社会大的环境多元多变、教育环境较为封闭以及教育理念落后等有关;另一方面是与社会实践环节薄弱,学生缺乏全面、系统的社会实践体验密切相关。因此,迫切需要高校坚持理论知识传授与开展实践锻炼紧密结合,在重视和加强课堂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走进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国情民意,服务社会发展。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带着理论问题走向社会,又带着实际问题回到课堂,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使学生的思维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抽象到具体、由绝对到辩证,有助于锻炼、提高学生的思维辩证能力。同时,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认知国情,认识到作为个体的人与集体、与国家的关系,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及人民的前途命运相联系,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担负起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二、开展社会实践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一)社会实践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由“理论认同———实践认同”过程的转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学习是对别人总结的间接经验的学习吸收,但要成为自身的行为准则,甚至内化为理想信念,就必须在充分认识和了解国情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较为封闭和单纯的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安心学习,不受外界影响地学习理论知识,但长时间脱离社会现实,就会导致学生缺乏对社会的应有认识,缺乏走入社会的相应知识、心理、技能等方面的准备。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通过社会实践来推动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如日本高校的服务机构通过为学生介绍兼职、提供雇佣信息等方式,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信的良好品质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一步认识基本国情,了解社会现状、体验现实生活,在与社会、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和交流中得到真实的感悟和体验,从一件件具体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教育、启发,从而不断增强对国情民情的认识和理解,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社会实践有助于推动大学生由“知识本位———知行统一”过程的转变大学生学习主要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接受方式,书本知识的传授必不可少,也非常重要,但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意味着能直接转化为实际技能,当前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缺乏适应能力、动手能力。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获取有着很大的区别,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体会、感悟和总结。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问题仅仅靠某一领域的知识是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的,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运用多领域的知识、技能才能得到解决。在社会实践中,学生通过不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的循环过程,不断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使学生在合作意识、创新能力、责任观念以及洞察能力、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增强与提升。
(三)社会实践有助于推动大学生由“模式化发展———个性和全面发展”过程的转变在学校教育中,由于受固定的场所、教程、教材、教法等的限制,仍处于一种模式化的培养方式,而不是根据学生的接受需要进行全面的、自由的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其实质是潜能的全面开发及人的综合素质的自由全面提升和发展。社会实践突破了理论讲授的局限性,扩充了教育的环境,促使学生在理论接受、实际应用等方面得到强化和锻炼,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学生在广泛深入地参加实践活动中,能够清醒地看到自身素质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意识到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大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学习方法、生存技能、适应社会、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等深层次问题,不断调适个体与集体、社会的关系,从而在实现个体的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中取得新的突破与成绩。
三、更新观念、创新机制,积极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
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还存在学生参与面和活动范围较“窄”,学生参与程度和活动内涵较“浅”,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较“散”等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新形势下,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要在大学生社会实践理念创新、内容拓展、载体创设、机制创新等多方面做出努力,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一)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整体格局中进行谋划和部署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首先要从推动大学生知行合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来认识社会实践活动,将其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重要内容来谋划和部署。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必须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理念,将社会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周密部署、科学规划,体现在各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到大学生的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大学生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应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把社会实践作为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和必经阶段,从而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教育方针,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模式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始终贯彻“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这一教育方针,坚持理论传授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国情、结合校情,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社会实践模式。在活动内容上,应从时代的要求以及学生自身实际出发,注重开发和整合大学生社会实践资源,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观念、创新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等,不断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的系统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实现社会实践内容与方式的有机统一。在活动开展方式上,应根据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社会实践的载体,建立健全涵盖专业实习、教学实践、社会调查、军政训练、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活动方式,使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发展,赋予其更丰富的时代特色和生机活力。
(三)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高校、社会共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格局同志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师生的共同参与、全员努力。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项战略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按一定方式有规律运行的动态过程,它的全面开展离不开党政部门、高校和社会各方面以及学生自身的全面参与、相互配合、协调运作。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机制创新,需要改革当前存在的资源整合力度不够、部门协调机制缺失等弊端,健全政府主导、高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如政府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机构,及时研究解决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政策、资金、场所等重大问题。社会各界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各种资源和便利。高校要更新观念、加强组织、抓好落实,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深入持久有效开展。
作者:张琦单位:四川外语学院英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