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体育生社会实践机制的建构范文

体育生社会实践机制的建构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体育生社会实践机制的建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体育生社会实践机制的建构

1教师对社会实践的认知

教师是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客观上对体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的效果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当前教师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着两种偏向,一是认为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实际的价值,体育专业学生主要的是掌握各项体育运动技术,社会实践与体育的关联度较低;二是认为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专业性不强,以一份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或者社会实践小结来对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做出评论,没有真正的实践指导意义。由于教师对社会实践认知上的差异,导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指导力量薄弱,使得体育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缺乏有力的指导。

1.1领导对社会实践的认知

领导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认知程度,在一定的条件下将提出决定性作用。当前在体育专业管理者中存在着三个问题。第一,缺乏统一的思想认识。部分领导认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分管学生工作领导的事,是团委部门的事情,与教学管理无关;第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经费投入不足,一般没有专项经费,因此,客观上给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造成一定的障碍;第三,缺乏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机制,未能列入课程评价体系,导致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

1.2社会实践的内容

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内容的选择对于提高实践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多年来体育专业学生凡在实习中综合工作能力较强者毕业后都能较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反之,则工作成绩不尽人意,工作单位反映较差。由此不难看出教育实习对在校学生完成工作能力的准备和社会化进程的重要作用]。虽然,高校通常组织暑期社会实践、教育实习等。但高校组织的这些实践活动,实践方式相对单一,内容设置缺乏创新性,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社会实践内容的非专业化客观上也影响实践活动的效果。套用普通院系社会实践的内容,对于体育专业学生具有很大的不适应,缺乏针对性。

1.3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

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组织是提高实践效果的重要措施。当前,体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体操作,学生个人凭社会关系、同学关系、家庭关系等,寻找社会实践单位,只有少数学生集中成立小分队参加社会实践。这种缺乏整体性、全面性、系统性的组织方式,只会让少数学生得到社会实践的锻炼机会,而更多的学生因受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得不得参加社会实践的条件。由于评价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主要靠一份社会实践报告,且学分较少,不能完全反应社会实践的总体概况。这是因为对学生社会实践监督及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缺乏一个完整的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很难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一个稳定的指导与监督的平台,未能从真正意义上体现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内容与价值。

2.体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的现实价值

2.1人才培养需要

在过去很长的时期内体育类人才的文化基础较薄弱、基本专业知识掌握不够,不得不引起进一步反思体育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方法与现代科学发展的差距。也反映了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提高了,但这不是一种无妄的过高的要求,而是回到了现代社会对体育人才质量要求应有的客观高度,如果达不到这种要求,培养的人才将缺乏就业竞争力,继而将会危及专业的生存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转型,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发生着变化,体育方面人才的专业局限性逐渐显现。体育专业人才呈现出专业对口需求量减少、能力素质要求快速提高的特点,而且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已不限于体育专业,该专业的就业优势逐渐减弱。虽然社会对其需求量下降,但对其专业能力要求则日渐提高,以往单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已经失去了强势竞争力,社会需要更具复合性、综合性的应用型人才。体育专业的学生要想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之才,就应该积极加入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丰富知识,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才干。

2.2社会发展需要

现代社会对体育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日益提高,不仅限于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而是更加注重个人的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人才的知识面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的扩展,过去培养的仅具备狭窄专业能力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如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除了具备基本的体育教育知识和技术,最好能同时具备运动队的组织和训练能力,以及对各类人群进行健身指导的能力,尤为重要的是要具备比较扎实、全面的现代健康知识,能对运动人群和一些慢性伤病人群进行保健指导,以及发生伤病后的基本处理和康复指导,这样的体育人才进入社会才能很快适应社会需要,体现自己的价值。目前,社会所需要的是一种全新的人才类型,第一,要具有扎实的体育专业基础知识和必备的教育教学能力,第二,要具备与本专业相近的多种知识和能力素养,第三,要具有很强的现代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为社会所急需的新型应用型复合人才。最主要的是要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去。

2.3体育专业改革需要

体育专业大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体育教育、健身指导、体育管理等行业,从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出发,假期运用社会实践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既对社会有益,也是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即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再从实践中检验验证、提升总结、再实践的有效途径。很多单位需要的是经验型人才,体育专业学生毕业时往往由于缺乏社会工作经验而影响就业。社会实践可以积累社会工作经验,为其以后的就业进行了做好了铺垫。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改善学生的就业观念,亦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而且是高效的渠道。体育专业大学生要真正做到在服务中学习,那么其社会实践途径就要与专业特点紧密结合。这也是体育专业改革的需要。

3.体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体系

3.1体育科普宣传实践

体育教育大学生可以利用假期选择到偏远地区进行健身与健康知识口头宣传、讲座或者板报宣传,也可以进行一些传统体育项目或者现代新兴项目的传授、表演,这是一项非常具有社会意义的行动。农村体育是我国体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弱势区域,现在的农村老弱妇幼留守较多,是被社会边缘化的底层群体,关怀这个群体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体育专业大学生将自己的专长服务于农村是有意义的学习行为,从中可以体会更多更深。组织开展体育科普宣传实践,有利于推进社会体育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全民掌握与运用体育科普知识的能力,有了以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现代生活质量。

3.2健身指导实践

健身性是体育社会科学教育实践的本质。体育与健康信息的快速传播、地方民族特色运动项目的传承、现代体育运动项目的普及以及人们享受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极大地促使人们由欣赏竞技运动走向参与健身活动。引领人们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掌握科学运动锻炼的理论与实践方法就是体育社会科学教育实践的健身性。体育社会科学教育实践的健身性其作用体现在人的“生存满足”、“生存改善”、“生存延续”、“生存表现”及“生存竞争”五个方面。体育专业学生参与健身指导实践,应用所学的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指导不同群体开展体育健身活动,传授自我健身的方法与手段,促进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科学化。

3.3组织运动竞赛实践

目前,国内全民健身指导员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匀,很多城镇社区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开展活动形式较单一,持续性及发展性不足。因此,体育专业学生利用业余或者寒暑假帮助社区开展有意义的群众性活动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其是一些赛事的组织编排,可以吸引更多人们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但是,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组织编排是一项基本功过硬的综合能力展示,适合高年级同学社会实践。它既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一个综合检验,也可有效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多组织一些运动竞赛实践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竞赛实践能力。组织运动竞赛实践可分为校内和校外,校内可以组织学生到各院系指导普通系科的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活动;校外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教育行政部门与体育主管部门以及厂矿企事业单位的各项竞赛工作。从组织竞赛的实践中培养组织与协调能力。

3.4体育文化艺术实践

“体育、艺术2+1项目”是培养学生运动技能和艺术特长的有效载体,是一项学生欢迎、家长支持、社会赞同、惠及亿万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工程,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育素质、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育人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体育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尤为重要,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实践应参与到各中小学中去,利用大学所学知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文化艺术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育艺术表演、体育文化类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欣赏活动等。

4.体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实施要求

4.1列入学分制

体育专业的专业特殊性,决定了其人才培养需要在掌握一定量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相对应的实践锻炼,而体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就业方向的锻炼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学校作为教学的主要组织者,应当积极宣传,营造优良的学习气氛,精心进行组织和安排,提出明确的社会实践要求和考核办法。可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并将专业社会实践列入学分制,将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档案,作为其毕业分配的依据,从政策上保证专业社会实践的顺利进行。

4.2加强实践的指导

社会实践活动中应注意加强对学生参与的具体指导工作,主要有正面教育、技能培训、组织管理、科学评价等。一方面使学生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自理和自控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社会实践活动中,应有经常性的检查、督促,不可放任自流,更不可把社会实践活动变成变相的放假和旅游。教师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指导,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实践方法与手段,如活动组织、竞赛赞助、广告宣传、协调关系等,确保实践活动的有效的完成。但在组织和管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需要本着适度、区别对待等相关原则,针对不同人群、不同专业安排合适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积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实践内容。

4.3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须紧紧抓住培养创新体育教育实践人才的核心,尊重创新者主体精神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运动素养,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对学生的专项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的专项多与社会实践以及就业市场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别,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能够根据社会需求来选择自己专业技能发展的需求。要在社会实践活动这个开放的舞台上完美地展现学生的能力,就必 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学会发展,学会创新,积极发挥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勇于创新,积极体验,如方法创新、内容创新、组织创新等。

4.4适应体育市场发展

体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有着与社会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在积极拉动着社会的进步。随着社会余暇时间增多,如何善度余暇,成了一个社会性问题。体育社会实践活动必须紧密结合市场的发展,如体育市场营销、体育产品设计、体育市场调查、体育健身社会服务、体育心理咨询、体育文化社会创意等。体育市场内建立市场发展为体育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是学生在体育实践中体验到体育市场对体育专业学生的新要求,促进学生不断地适应与融入体育市场发展之中。体育专业的学生作为定向培养的、从事体育事业的后备人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让学生全方位的参与体育专业社会实践,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体育社会实践所能赋予的功能,促进体育专业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与提高综合能力。

作者:肖丽蒋荣单位:盐城师范学院体育教育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