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社会结构对福利水平的重要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者:郝爽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行了“高积累低消费”的发展战略;在消费与积累的关系上,重积累轻消费,城乡居民的消费被压缩在维持基本生存的水平上。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分配方式的多元化,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快速提高,逐步从温饱走向小康和富裕。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迁与改革政策、社会结构分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改革政策的推进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消费结构的变迁。根据我国改革进程、社会分化、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领域的阶段性特点。居民消费的变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城乡居民基本温饱问题的迅速解决(1978~1991)改革开放以后,从1978~1984年短短几年时间里,城乡居民基本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问题,1984年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到59.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58%。这一阶段是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逐步缩小的阶段,改革初期,市场经济的引入带来了一定的平等化的效应。经济社会地位较低的农民,城市边缘群体的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我国城乡差距在1984年达到最小(收入比为1.7∶1)。
2.城乡居民生活的平稳提高和初步分化(1985~1991)这一阶段,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城镇收入分配制度开始向个人倾斜,在收入快速增长和城镇计划体制下的高福利支持下,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迅速提高,但是消费结构变化不大,呈现出高福利支持下的刚性特点。人均消费从1985年的802元提高到1991年的1952元,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但是恩格尔系数反而从1985年的52.25%上升到1990年的54.25%。就整体而言,这一阶段居民收入和消费还处于初步分化期,富有群体的总体数量还比较小。城乡居民在收入增长的同时消费支出也在增长,收入增长的部分基本上被不断增长的消费所抵消。
3.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继续提高和快速分化(1992~1996)1992年以后,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系列的深化改革对城乡居民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改革不仅是一个解放生产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利益分配格局大调整的过程。这一阶段,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快速提高,消费结构变迁加快。1992~1996年,城镇居民支出从2356元增长到15620元。城镇居民的非商品性支出大幅度增长,但农村居民消费缓慢提高。这一阶段,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税费负担沉重,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4.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阶层化(1997年至今)1997年以来,消费市场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大众消费时代,普通民众的消费要求也逐渐多元化。从专有消费到大众消费,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过程中的一个显著变化。居民恩格尔系数快速下降,2009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5.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为43%。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加快。
中国社会消费结构已经发生深刻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国居民消费结构从生存型、温饱型走向小康型、富裕型,推动消费结构变迁的主导力量发生了重要变化,消费的功能更加多样化,消费表示功能逐渐增强。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虽然与发达国家30%以下的水平仍然有距离,但意义重大,表明在消费结构中食品等基本生活消费支出的比例稳步下降;科技文卫等消费支出比例正在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正在不断升级,越来越显现出现代社会消费结构的重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