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校园APP用户黏度的社会学分析范文

校园APP用户黏度的社会学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校园APP用户黏度的社会学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校园APP用户黏度的社会学分析

一、引言

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普及,高校校园的各个领域无不受到移动互联网的影响,“移动互联网+校园”即校园app是移动互联网与高校教育融合发展的新常态,移动互联网给校园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同时预示着高校教育即将出现巨大的变革。全天候、广领域都能够便利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是校园用户的迫切愿望。

二、校园APP(Application)及其价值呈现

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大数据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高等教育数字化。高等教育数据化是高校面对这一时代做出具有前沿性的战略的抉择。“互联网+高等教育”是互联网与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的新形态。校园APP是各种校园动态信息和信息化服务的集成,是在校园官网、教育教学、办公、图书馆、其他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着力打通信息系统间的信息孤立现象,由此形成的全新的数字化校园延伸到移动设备上的崭新应用系统,具有全天候、全领域、广覆盖、高效率和人性化的特点。其目的是为了优化高校的信息化水平,提高高校服务质量。所有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校园APP的如下方面的价值体现:

(一)校园APP产品的本身价值体现校园APP通过其诸多全新功能满足用户不同层次需求所带来的价值。而这一价值的实现要通过校园APP本身的基本功能的发挥、特性的凸现、品质的优良与样式的多样性展示出来。校园APP的核心因素就在于此。

(二)校园APP服务价值体现当今的社会,用户在消费时,在非常注重产品本身价值大小的同时非常在意产品附加价值即校园APP给用户带来的附加深层次的服务。当前为用户提供优质而完善的服务,是当前高校竞争的趋势性关节点。

(三)校园APP理念价值体现校园APP为现代高校提供了整套全新的运营方案,与高校的最终目标——人的培养相契合,是未来高校发展新路径。

(四)校园APP信誉价值即高校及其校园APP在社会受众中塑成的整体信誉所产生的价值。信誉对所有高校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良性资产,良好的信誉为高校带来历史性的、基础性的作用。伴随着校园APP建设的进程,也呈现出诸多问题。其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是校园APP用户黏度问题。我们解析校园APP用户黏度问题,为校园APP这一新的学习、工作、生活、社交等方面的一体式数字校园方案形成,实现其真正的价值提供基础性支持。

三、校园APP用户黏度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校园APP用户黏度的关系对于校园APP的用户黏度,我们可以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找到理论根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他把人类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这五种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的次序不是固定不变的;当某一层的需求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求才出现;在多种需求面前,迫切需求的满足是第一位的;迫切需求一旦得到满足,后序的需求才具有导向作用。五种需求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感情需求属于基础需求,可以通过外部条件的改善得以满足;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是更高级的需求,可以通过内部因素得以满足,而这一需求是具有延续性的无止境特性的。在某一时期,某人可有多种需求,但这一时期总会有某一种需求占主要地位,从而决定其行为和价值取向。某一种需求不会因高层次需求的满足而自动消除,五种需求相互依赖和叠加,层次高的需求满足后,层次低的需求不会消失,只是相对而言对行为价值取向的影响程度减小而已。校园APP用户黏度的高低取决于校园APP的开发者、运营者对用户各层需求的满足程度。满足程度高,用户黏度就高,反之亦然。我们的校园APP既要为满足用户的低层次需要服务,也要为满足用户高层次需要服务,既有阳春白雪式需求又有下里巴人式的需求才能有效解决校园APP用户黏度问题。用户黏度就是指用户双方彼此的使用频率,用户“粘度”是衡量用户忠诚度的重要指标,它对于整个校园APP形象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用户对技术黏度的选择决于校园APP的运行速度是否最快、功能是否最强、服务是否最稳定。因此校园APP的技术黏度对开发者、运营者的要求非常高。要保有较高的技术黏度需要既要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还要保证服务的稳定,随便在哪一点上的落后都有可能造成用户的流失。用户黏度的维系主要靠内容黏度,它是建立信息交互关系上的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培养的相互了解与信任,而这种了解和信任一经建立,就不会轻易失去,内容黏度的迁移成本较高。

(二)校园APP的用户现代高校具有人才培养、基础性前瞻性的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延伸等综合功能。截至2012年底,其在校学生数为2536.5647万人。其中98%的学生都在使用智能手机应用系统。由CMI校园营销研究院和群邑智库联合发起的《互联网下的90后-90后大学生数字化生活》调查报告中显示,90后大学生每天花费18%的时间上网,其中86%的90后大学生通过手机上网。校园APP就是面向这些特定学校的学生,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本地化的学习、生活等信息服务并具备相应社交功能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其潜在用户也会包括社会公众中的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及其关注特定学校发展的用户群体。

(三)校园APP的开发者与运营者与用户黏度校园APP的运营者包括学校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或在校学生。从开发的类型分为:1.官方型,主要由高校相关部门开发和运营,此类型的校园APP相当于校方官网主页的简版。优势是其所提供的信息及时、权威,能与校方其他管理系统对接、保证用户信息安全。缺点是其具有浓厚的官方色彩,信息灵活性不足,与用户的需求存在落差,其用户黏度明显不足。2.通用型,由第三方专业团队研发。优势是专业研发团队,精雕细刻的产品,技术可靠,对异地学生的共同需求有所照应,实现了校际间的互动。其不足是本土化程度低和特定学校、特定学生的靶向性不足,这就降低了用户黏度。3.自主型,优势是开发者就是本校学生,集开发者使用者于一身,确实了解用户需求,提供的信息最贴近学生实际。缺点是在服务稳定性、技术和资金的保障力、信息内容的权威性、用户信息的安全性等方面都略显不足,这对用户黏度的影响不可小视。

四、校园APP用户黏度与用户需求

校园APP借助智能移动终端,为校园师生提供综合性一站式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其系统设计及其实现、提升用户黏度必须满足用户如下需求:1.系统本身要以移动APP的形式呈现在用户面前。用户借助智能设备特别是智能手机就可以全天候、广地域得到校园信息服务,弥补有线网络和PC电脑的局限。2.校园APP系统要做到整合打通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壁垒局限。用户只需登录校园APP,就可实现权限范围内的全方位的信息优质服务,便捷的处理相关事务,避免不同的信息系统间重复登录。3.校园APP系统要做到全天候、全领域、广地域的服务。校园APP提供的信息要涵盖校园工作、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全天候、全领域、广地域为师生提供各种的便利。4.校园APP系统的功能应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校园APP系统要根据校园中的不同职能和角色,定制出不同的服务定位。5.人性化的私人定制体验设计。校园APP系统根据用户私人定制提供人性化服务,用短信、友情推送等便利的方式向用户移动终端特别是智能手机发送信息提醒的功能设计等。

五、校园APP系统功能主体设计、功能模块选择与用户黏度

校园APP系统面向主体主要包括校园官方、教师和学生,在对主体的职能及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校园APP系统的功能框架如下:1.官方:满足用户对校园官方的新闻、通知、讲座、就业等信息的查询,展示学校信息、系部专业的信息、校园风采等。向外界展示学校,宣传学校。2.教职员工:包括课堂考勤、教师课表、布置作业、考务;部门电话、校历、部门通知;在线答疑、教科研交流平台、在线查阅图书及借阅、教师的交流平台等。3.学生:包括班级课表、作业、成绩的查询、公选课;在线提问、学生社团;职场信息、交易市场、失物招领、在线借阅图书及管理、朋友圈;班级通知、师资查询、学校周边生活信息等。4.图书馆:实现图书馆系统线上线下对接,在线完成图书信息查询、借阅、记录、续借等活动。5.用户管理:诸如教职员工、学生和游客的用户角色管理宜,根据角色的不同分配使用权限,目的是科学管理和规范言论尺度。6.实验室:为提高校园APP用户黏度,实时提供相应的实用的工具系统。7.软件使用:为更好的提升用户体验,设计常用的软件设置选项。8.校园期刊:放置校园期刊、校园海报等。9.银行卡:通过银行卡绑定实现一键校园卡充值,水电费自助缴费,图书馆违约金缴纳。

六、校园APP用户黏度与热点需求趋势分析

(一)校园APP涉及到的领域当前,校园APP涉及到的领域无死角,全面覆盖校园生活的衣食住行和娱乐,其中社交和游戏又是主要方面。校园APP针对大学生的特点,主要以社交为主,这类校园APP的用户黏度非常高,容易积累大量的用户。

(二)校园APP更强调价值观和个性校园APP的用户尚处于价值观未完全成熟的重要时期,如何为他们提供价值导向,更好地展示自我,成为校园APP思考更多的内容。简单用经济人眼光来衡量校园APP的潜力是不可取的,其本身所承载的价值导向,要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去考量。

(三)校园APP“互联网+”模式在高等教育行业中突出体现,需要提高其黏度从校园APP的发展趋向来看,大学生第一位的任务还是学习,校园APP要立足本专业,带些科普的味道,把一些深奥的知识,更有趣味地呈现给用户,是功德无量的事情,校园APP紧贴大学生年龄段本来的特质和优势。校园APP有其内在性的逻辑,当前的校园APP已经特别关注到了校园生活中表达出来的方方面面需求,校园APP的开发者与运营者理应去探寻具备高粘性的校园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与途径。

(四)校园APP社交平台更具核心的价值是兴趣和分享过往的校园APP大都基于其工具属性,要深度社交有较高难度。校园APP社交平台的开发与运营趋势是更加注重兴趣群体细分的社交平台,而又略带工具属性,兴趣和分享是更核心的价值体现。趣味相近,用户活跃度相应提高,互动交流频率较高。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升,社团活动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更显突出。“学生兴趣社团”APP通过内部用户形成闭环系统,形成平台、数据库。“学生兴趣社团”可伴随、引导大学生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的重要阶段,其价值不可限量。

(五)呈现大学生的善良微光——社会公益社会公益是个大平台,当下的大学生对于过于宏大的事物缺乏兴趣,更希望从我做起,求得身边微观世界改变,即“善良微光”。“通过善良微光,我们会发现大学生从来都不能被一两个人,甚至一部分人所代表,他们有很多充满正能量的想法,但这些想法的实现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高校、社会提供足够的支持,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综上所述,校园APP的内涵运营是提升校园APP用户黏度的关键。校园APP,必须是有优质内容进行充实的,内容的渊源、挖掘和组织直到最终呈现、推送给用户的模式和质量,对内涵运营的成效具有决定性的效果。高度集成性的校园APP解决信息孤立现状,整合各类各层次系统资源,建构信息共享平台,开发校园APP的应用软件,为校园师生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广地域、高效而又人性化的信息服务来提高其黏度。校园APP用户通过智能移动终端,便捷处理完成校园各类信息,将极大提高师生使用数据化校园资源的效率,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加强高校社会辐射能力,对现代高校发展具有深远的推动意义。

作者:闫晓峰 任斌 单位:北京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