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生态移民安置区社会管理调研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当前,宁夏生态移民工程中已搬迁安置的移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安置区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同时也面临着社会结构复杂,公共服务相对滞后,社会治安差和移民利益诉求多样化等一些社会问题.对宁夏地市8县(区)生态移民安置点存在的社会管理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生态移民;社会管理;宁夏
生态移民并不是简单地改变居民的居住地点,迁出地和安置地在生活方式、生产条件、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和变化,迁移过程中各种要素由单一到多元、静态到动态、封闭到开放,各种利益问题和矛盾纠纷相互交织,如基层组织建设还不完善、社会管理理念和方法滞后、社会矛盾综合协调机制不健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移民需要,生态移民安置区处于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多发期,社会管理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如何促进移民安置区社会发展,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解决安置区社会问题,维护移民新村社会稳定与和谐,保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管得好、逐步能致富”的目标,是当前宁夏生态移民社会管理中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任务.在这种背景下,课题组在宁夏生态移民安置区进行了关于社会管理问题的调查.
1调查样本的选择及基本情况
生态移民涉及宁夏中南部山区9个县(区)、91个乡镇、684个行政村、1655个自然村.宁夏生态移民分为生态移民和劳务移民2种类型,又可以划分为县内安置和县外安置.截至2014年底,已完成6.07万户26.11万人的移民搬迁,其中生态移民22.43万人,劳务移民3.68万人,完成规划总人数的75.4%.
1.1调查样本与方法的选择2014年7—8月,课题组通过对宁夏生态移民安置区典型抽样,选取8个县(区)生态移民安置区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和访谈,包括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和固原市,采取随机调查形式和被访者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问答交谈.共发放问卷154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54份,访谈85份,发放村干部调查问卷10份,访谈10份.本次调查涉及安置区较多,分布比较广泛,涉及生态移民搬迁安置的多种类型,有县内搬迁和县外搬迁、有土安置和无土安置、插花式移民安置(表1).所以,调查样本相对具有典型代表性.调查内容主要涉及生态移民生产和生活状况、公共安全秩序、公共服务及保障、政府及移民自治组织管理、公民参与等内容.
1.2被访者基本情况在调查的154户被访移民中,男性有99人,女性55人,分别占样本总量的64%和36%,答卷者是户主本人的占55.8%,是户主配偶的占27.9%,是户主子女的有10.4%.从被访者的性别来看,男性多于女性28%,从与户主的关系来看,户主占一半以上,因此在回答问卷问题上,具有很高的确定性.在154户被访移民中,回族被访者有49人,占样本总量的31.8%,汉族共105人,占样本总量的68.2%;已婚的有136人,未婚的有14人,离异和丧偶的有4人,分别占样本总量的88.3%、9.1%和2.6%;被访者中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13岁,平均年龄45岁;从被访者的受教育年限来看,文盲56人,占比36.4%,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都不超过样本总量的30%,分别为26.6%和27.9%,而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仅占9.1%;154人中是中共党员的有13人.
1.3样本家庭基本情况从154户问卷调查家庭基本信息情况统计得到共有702人,户均家庭人口为5人,户均常住人口4人;有完全劳动能力的360人,平均每户有2个劳动力;有伤残及慢性病的人数是总人数的17%;在文化程度上,没有上过学的占24.36%,幼儿园及以下占6.55%,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3.0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3.22%,高中程度的占11.2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13人,占比不到2%.根据2013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年龄分段和我国劳动力年龄标准,综合划分出4个年龄段标准,在受访的154户702人中,年龄在0~15岁的移民占总人数的22%,16~44岁的占48%,45~59岁的占16%,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数的14%,这些老年人多数留守在家,身体状况很差,大都患有风湿、骨质增生和腰间盘突出等各种疾病.
2主要问题与分析
2.1移民综合素质不高,为社会管理带来难题移民大多是由相对封闭的山村迁移到离城镇相对较近的村镇,传统保守观念以及家庭分散式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根深蒂固,移民自身科学文化素质较低,难以参与或承担移民安置区的社会管理和建设重任.一是由于环境和自身文化程度的影响,部分农民对学习科学知识缺乏主动性,村里筹资建立的“文化书屋”很少看到村民的影子,使其成为了一种“摆设”,既浪费了资金,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据调查,安置区大量的村民外出务工,家里只剩老人和小孩,即便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效果也可想而知,这里缺乏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二是由于移民长期习惯于对政府和社会的依赖,其政治民主权力意识相对淡薄,对参与新村民主政治的态度冷漠.在调查样本中有37.7%的移民从不关心本村村务公开情况,参加村民选举的人只有39.6%.三是移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而且思想保守陈旧,较低的文化水平导致移民难以学习和掌握新的生产技术和方法,自身发展能力较弱,给社会管理带来障碍.
2.2相关配套措施和政策衔接不完善,社会管理问题突出在移民安置和实际生活中,相应的措施尚不够完善,相应的政策未能衔接,缺乏时效性与对应性,使移民不能充分享有应得的实惠和权力,引发了包括户籍管理、孤寡老人和残疾人社会保障、住房分配、计划生育和子女上学等一系列的经济纠纷和社会管理问题.移民频繁上访的诉求主要是住房分配问题.移民大都文化程度不高,思想守旧,信息不灵通,他们认为家里的耕地分了,房屋和厨灶分了,院子也分了就等于是分家了,但并没有办理分户手续.在实地调研中了解到,在搬迁之前,一般一户有3至5口人(多者有5口人以上),部分是三代人甚至四代人同居一院,房屋空间充裕.搬迁之后,每家分得54m2的两居室,三代人同住显然不合适.而且有的房屋质量出现问题,有漏雨现象.调研数据显示,对住房条件非常满意的占样本总量的5.2%,满意的占50.6%,一般的占21.4%,不满意的占18.2%,很不满意的占4.6%.这些关于广大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和正确疏导,最终可能会减少移民对移民工程的认同感,甚至会影响移民村的和谐稳定发展.
2.3移民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社会矛盾纠纷频发由于环境及自身文化程度的影响,移民的信息闭塞,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自给自足的落后生活方式,是受教育的弱势群体,法律意识薄弱.加之移民安置区社会治安机制体系不健全,存在缺陷和漏洞,导致社会矛盾和违法行为不断出现.一是很多移民脱离了土地束缚后无所事事,在闲暇时间特别是在冬季经常聚众赌博,致使偷羊偷牛盗钱盗车和打架斗殴等违法事件时有发生.调研数据显示,154户被访移民中,有21户的家庭财产被盗窃过.二是一些移民思想保守,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移民个体之间的文化素质和价值追求层次存在差异,引起夫妻、家庭间的矛盾纠纷,以及移民之间、移民与干部之间的矛盾纠纷不断,并且不能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维护自身利益.在安置区移民调研中问及“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您遇到过哪些矛盾纠纷?”时,有35.7%的移民回答遇到过,包括家庭婚姻纠纷、邻里纠纷、医疗纠纷、债务纠纷、农村土地权属纠纷、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纠纷以及和村干部闹矛盾.这些看似平常的问题和矛盾,有可能成为移民安置区的不安定因素.
2.4社会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服务滞后长期以来,农村社会的分散性和封闭性在一定程度上养成了基层政府对农村社会“无为而治”的管理状态.移民区的基层组织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移民安置区社会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理念落后,导致移民村社会管理主体职能定位不明确,管理服务滞后.一是新旧社会管理方式不能有效衔接,管理主体不明晰,想管的插手,不想管的甩手,遇到困难和责任相互推诿扯皮,工作积极性低,受到群众的排斥.据调查选项,村干部目前工作的积极性与搬迁前相比,选择搬迁前好、没有变化、现在好的比率分别是9.7%、66.9%和23.4%,对村干部工作表示满意的占50.6%,一般和不满意的占49.4%.二是基层干部有松劲畏难情绪,对生态移民社会的管理只是维持现状,报喜不报忧,甚至有的干部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廉洁自律.对于“您认为村干部的一碗水是否能端平?”这一选项,回答“一直能”的有19.5%、“有时候能有时候不能”的有54.5%、“一直不能”的有26%.三是村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能弱化,管理缺位,工作效率有待提高.调研中,大多数村干部表示,基层工作人员的工资低,需要操心的事多而复杂,有时还怕得罪老百姓,导致村干部竞选遭到冷遇,另外,村干部的文化程度较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方式的变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效率亟待提高.
3政策建议
3.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移民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生态移民安置区社会管理与移民自身文化素质密不可分,移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不仅有利于其自身发展能力的提高,还是推进农村社会管理的关键因素.对移民的教育和培训是保障推进生态移民安置区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是要构建农村教育长效机制,强化移民基础教育.不断加大对移民的基础教育力度,完善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以保证学生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二是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移民加强技能培训.应按移民的文化程度、年龄、性别、个人实际需求以及接受能力安排与之相适应的培训内容,要注重实效,杜绝流于形式,想尽一切办法确保移民有事干、有收入、能致富.
3.2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和政策衔接,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移民群众生活水平是加强移民区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一是根据当前移民户籍管理、计划生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适时结合区、市(县)移民政策,顺应移民要求,尊重移民感情,做好政策引导和衔接工作,建立健全移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济等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二是继续推进移民社区的公共事业建设,提高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整合利用各种政府资源和社会力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移民村水、交通、文化体育和农田水利等重点公共设施.
3.3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文明和谐的移民安置区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是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当下是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新机遇,加强社会治安稳定工作是移民村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是加强移民村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强化“大调解”格局.建立和完善镇、村、企业综合治理组织,加强集综合治理、司法、信访、调解、警务等为一体的镇级综治工作中心建设[1].同时,调动村委员会和企业调解力量,形成治安综合合力.二是建立完善治安预警和防控机制.结合当地情况,对重大事项和重点人群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预防,建立通畅有序的信访工作机制,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帮助帮扶和矫正安置帮教工作,从源头预防矛盾,就地解决问题.三是提高移民整体民主法制化水平.积极开展移民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向移民宣传、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基本法律知识,促进移民自觉学法、知法、守法.
3.4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拓展农村社会管理的服务功能转变和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树立管理型服务思想[2],深入拓展基础组织的社会管理服务功能,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首要问题.一是要转变过去传统的自上而下单项的“一竿子插到底”包揽式的管理理念,要准确把握移民社会管理的特征和规律,结合当前社会转型期人们的行为及心理特点,完善生态移民参与机制,做到管理人本化.二是要增强基层干部的政治责任感和为民服务意识,转变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做到社会管理公平化和服务化.
3.5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建立多元化的社会管理主体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格局[3].生态移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复杂而又具体的事情,管理部门的工作无法面面俱到.因此,社会管理还应充分调动政府部门之外的村委会、非政府组织和群众力量,建立多元化的社会管理主体[4],以提高社会管理综合能力水平.一是构建服务型政府,健全基层党组织,发挥基层组织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锻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规范政府行为,提高办事能力和工作效率,发挥政府对社会管理的主体核心作用.二是发挥村委、民间社会组织团体的管理作用.科学设置村委会机构,调解民事纠纷,管理和维护公共资源,向政府反映民意.积极培育和发展如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类的社会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三是推进移民安置区社区建设,提高移民新村的自主性和自我组织能力,从而提升移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水平.
3.6创新社会管理手段和方法,多策并举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生态移民工程是一项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对移民安置区的社会管理应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道德、文化和村规民约等多种方法手段,以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一是要抓住移民新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让政策落到实处,使移民真正感受到党的恩情和温暖,支持生态移民工程建设,参与配合各项社会管理工作.二是要积极开展道德大讲堂、文艺演出活动等,加强对群众的道德文化教育,树立新风尚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三是制定或完善村规民约,结合“移民新村文明户”“、移民工程贡献者”、“移民工程优秀工作者”等评选活动,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为移民树立典型,引导群众向先进看齐,达到社会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卢芳霞.中国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之路径与模式初探———以“枫桥经验”为例[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5):62-66.
[2]阳信生.农村社会管理服务的缺陷与政府对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6-41.
[3].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EB/OL](.2012-11-08).
[4]陈绍军,施国庆,朱文龙,等.非自愿移民安置活动中的公众参与[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3(6):24-26.
作者:马从礼 高桂英 单位:宁夏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