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村社会管理论文范文

农村社会管理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村社会管理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村社会管理论文

一、全面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

(一)全面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是保障农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农村社会管理是以广大农村为管理载体,以广大农民为管理对象,以为广大农民提供可以满足他们生产生活需要的各项服务为基点的社会管理形式。社会稳定的基础在农村,农村社会管理的核心就是改善民生、赢得民心、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农村社会管理形式的优劣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全面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切实解决三农的问题。只有进一步转变管理的思维方式,提高服务群众的意识,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农民群众提供一个更优越的生活和发展环境,在切实保障最基本的生存权的基础上谋求更高级的发展权,才能保障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受侵犯。

(二)全面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是推进城镇化、一体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国家全面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广度不断拓宽,政策不断健全,方式不断创新,成效不断显现。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农村社会管理问题的缺失。农村中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变得日益明显,农村的发展成为整个社会管理最为薄弱的环节。因此,在当前的环境下需要不断创新与农村社会相适应的管理工作模式,引入多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农村社会管理的工作,用切实有效的工作来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的效能,以确保农村社会朝着良好的势头不断向前发展。

(三)全面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是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有效探索随着城镇化和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农村工作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存在着农民群众在转型背景中增收难、创收难,不能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资源,“空巢”和留守儿童家庭增多致使农村管理形势复杂多样,生存环境恶化和不安定因素增加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合理、有效、及时的疏通并加以解决,久而久之,由这些问题带来的后果将很有可能引起农村社会的“变质”,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因此,针对以上问题,迫切要求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方式。在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找准问题切入点,及时解决问题,应对危机,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消灭在萌芽阶段。

二、全面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若干对策构想

(一)强化农村社会管理职能农村社会管理是整个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以服务为中心进一步强化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是现阶段的主攻方向。从当前的迫切需要来看,基层政府在加强党支部和村委会建设的同时,需要在农村社会管理中充分的发挥以下社会职能:第一,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由于受城乡发展差异的情况限制,农村的教育水平和城镇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需要加快“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适当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同时要加大师资力量的配备;另外,加大发达城镇扶持落后农村的帮扶政策,也是提高农村教育的有效举措。第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农村的实际需要和农民的意愿,来确定重点支持建设项目。第三,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出台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同时出台各项细则,使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覆盖,做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有法可依。第四,完善农村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随着农村社会在整个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家对农村各项公共事业的投入也不断增加。基层组织在领导资源分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农业科技、群众体育等方面要使农民群众享受到切实的利益。

(二)正确理顺乡镇与村委的关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的发展重点需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管理并重。针对这样的情况,急需解决的是农村基层政府管理理念的变革,乡镇政府要做到具体的权力下放,使村委会真正成为乡镇政府为村民服务的组织机构;使农村社会管理工作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这对有效构建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和谐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乡镇政府要根据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的原则,建立一套运转顺畅、决策科学、执行迅速、监督全面的政府管理运行机制,以规范村委会在管理本村活动中的行为,避免由于过度权力的下放造成的“绝对民主”而产生管理职责不清和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

(三)创新管理主体,推动“多中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形成十八大报告《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中提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思想理念,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旨在形成多中心主体格局,要从单一强调政府主导作用向社会共同治理转变,从旧有的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因此,在管理主体创新中,要推动“多中心主体”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以适应农村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变化。只有实行多中心主体管理,才能分散政府的责任,减少政府全面管控的风险,才能激发农村生产经营的活力,提高社会主义民主。当前,在农村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需要逐步推动实现多中心主体格局:第一,加强农村社会管理,需要发挥好农村基层党委的领导模范作用。由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处于农村社会管理的最前沿,因此发挥农村党组织对农村社会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党组织的领导模范作用,并不是由党委全面管理农村的各项事务,这种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农村的工作现实。有效的做法应当是在村委和党委工作中分清各自的职责。第二,强化村民自治的作用,发挥好村民的主体力量。在农村社会管理的过程中,仅靠村委会干部来进行管理是很难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有效促进作用的。要实现好村民在农村社会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就要把农村社会管理的权力交还给广大村民,强调村民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好村民参与农村社会管理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农村社会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创新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法随着农村社会管理内容的不断向前发展和深化,农村多中心管理主体的建构、管理对象的丰富化,原先的仅仅靠“村两委”用行政方法进行管理的工作模式已经无法解决农村社会管理发展的现实问题,农村社会管理方式面临巨大的挑战。当务之急,重点在运用信息科学技术、创建系统的网络管理系统,创新管理手段和方法。第一,积极运用信息手段进行农村社会服务管理,重点是加强社会管理基础工作,打破部门和部门之间各自行政以及信息封闭的僵化格局,要做好网络信息收集、更新、维护工作。第二,加强电子政务和网络信访平台的建设,向民众提供方便快捷、透明的服务,打破传统的低效的群众上访的模式,利用网络的手段,使民众的诉求得到快而好的解决,这对提升政府综合行政服务能力形象至关重要。第三,建立针对性强的三农问题网站和电视频道,对群众反映的农村经济社会生产问题进行指导和处理,形成政府与群众积极交流的局面。第四,加强信息网络全面化管理,建立市、县、镇三级网络交流平台,通过分级管理,强化网络发展引导,引导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建设,明确系统管理网络中不同管理主体的工作责任,使各种信息及时有效地在系统管理网络中传递,对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通过这种方式的构建,提高各管理主体社会管理的效率。通过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手段和方法,发挥信息科学技术在农村政治管理方面、社会文化管理、农业社会经济管理方面的作用,对全面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新农村科学化建设起到很好的积极作用。

(五)改进村委会的选举工作,健全法制化建设鉴于我国实行村民自治以来的传统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解决,而近些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新问题又接踵而至,使得村委会的选举工作面临更为严峻的问题。因此,针对当前村民选举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提出可行的对策,以促进村民民主选举工作的积极健康发展。这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村委会的选举工作。具体实施中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来确保村委会选举的质量和有效性。一是规范村委会的选举流程。村委会的成员必须依法由村民集体选举产生,乡镇政府、社会团体、宗族以及个人不可以随意干扰选举会场,以及指派、撤换村委会的成员。二是要做好选举后续工作。成立由村民和村干部联合组成的村民监督小组,以强化对村委会成员民主监督,防止村委会的成员利用手中的权力来获取不正当利益。三是加强对村委会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乡镇政府党委对村民委员会的领导作用,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体制,对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力量对选举结果的监督。四是加大对选举中贿选行为的查处力度。200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中发办〔2009〕20号文件)中规定:“在村民委员会选举过程中,候选人及其亲友直接或指使他人使用财物或者其他利益收买本村选民、选举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候选人,影响或左右选民意愿的,都是贿选。”因此,要严肃查处选举工作人员违法违纪的行为,以确保村委会选举工作的“合理、合法”进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化成果。总之,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工作,有利于保障村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维护社会主义的法制正义,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三、结语

农村社会管理作为整个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阶段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广大农村而言,宏观层面的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创新管理主体、改进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是加强和改善农村社会管理现状的重要举措;同时又要大力改进村委会的选举工作。只有在宏观上把握以及和具体的举措结合起来,才能找到农村社会管理上的突破口,才能做到农村社会管理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同时并举,才能持续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逐步带领农村在规范管理下走向富裕的道路,最终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

作者:李达胡红霞王俊程单位:云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