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蓝莓QACCP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范文

蓝莓QACCP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蓝莓QACCP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蓝莓QACCP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

在农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发达国家相继开展数字农业的研究,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农作物种植管理系统,国内也已经有大量研究,开发了一些相关的农业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推动了中国农产品信息化的进程。但目前,农业生产信息化管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单一系统比较多,全过程全体系管理较少,结合QACCP(QualityAnalysisandCriticalControlPoint)理论进行农业信息化管理能给不同的农产品生产、检测带来全过程控制管理。近年来,国内外对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生产管理应用系统研究、开发和应用的案例很多[1],也已经有蔬菜QACCP生产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和示范应用[2],但果品QACCP生产管理系统的研究较少,特别是蓝莓qaccp生产管理系统国内尚未见相关的研究报道。此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国内首个蓝莓QACCP生产管理系统,为蓝莓安全质量控制进行决策和产品质量追溯,推动蓝莓产业标准化、信息化发展。

1QACCP理论及其应用优势

QACCP,即质量分析与关键点控制,指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保障质量安全的分析和控制,以确保食品在消费的生产、加工、制造、准备和食用等过程中的安全,在危害识别、评价和控制方面是一种科学、合理、系统的方法。通过识别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防止危害的发生;通过对加工过程的每一步进行监视和控制,降低问题出现的概率。QACCP生产管理体系更重视食品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分析和控制,使之与食品安全相关联。例如,从经营活动之初的原料采购、运输到原料产品的贮藏,到生产加工与返工和再加工、包装及仓库储放,到最后产成品的交货和运输,整个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3个方面的质量分析,并制定关键控制点[3]。QACCP涉及到的企业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如采购与销售、仓储运输、生产和质量检验等,目的是在经营活动可能产生的各个环节保障食品的安全。建立QACCP生产管理体系有助于社会、企业和公众树立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并逐步将成为食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选择[4]。

2蓝莓QACCP生产管理系统的构建

研究基于QACCP理论,首先,搭建起一个蓝莓安全生产信息数据库,实现对示范区所有监测点蓝莓生产环境与条件的动态监控。数据包括生产企业、基地信息、蓝莓品种及蓝莓生产过程中空气温湿度、光照、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气象指标,水肥药等生产管理信息,蓝莓种植土壤和蓝莓叶片与果实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信息等信息,文字、图表、视频等数据格式皆可上传入库,气象指标数据自动入库,其他数据可由后台上传接入。其次,开发出一个蓝莓QACCP生产管理平台,使企业实现对蓝莓生产全过程环境和生产条件的动态监控,实现环境和质量异常告警并自动推送专家决策建议。最后,建立蓝莓安全质量追溯系统,蓝莓安全生产信息数据库中的信息可自动接入质量追溯系统,使消费者能通过智能终端实现对蓝莓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的信息追溯。

蓝莓QACCP系统的管理流程图见图1,实验员、检测员以及传感器分别将田间的蓝莓各项指标与数据通过录入以及无线基站接收等方式进入蓝莓生产数据仓库,蓝莓的生产者则基于手机或PC等可视化终端上传蓝莓生产生长的各类信息,通过蓝莓专家的决策的进一步检测分析及系统的各类功能的实现,以可视化的方式将蓝莓生产过程中的种种信息传达给用户,并生成二维码供用户进行扫描,使用户能直观清晰地了解蓝莓的各项信息。

其中,田间传感器主要采集田间气候等数据,将与人工记录的种植数据、监控管理数据等进行数据打通处理,便于数据的管理与统一展现,见图2。系统的主要展现模块,其使用了“时间线”展现技术,以适应QACCP对关键点信息跟踪的思想。主要功能点描述见表1。其中,土壤及农药残余等指标由专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得出。主要检测指标为2点。土壤重金属:食品中主要考虑的7种典型重金属。农药残留量: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在食品中的残留。

3未来应用与展望

基于QACCP理论的蓝莓生产管理系统是为贵州麻江县—西南地区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开发,该种植基地是贵州省第1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目前已有《麻江蓝莓综合标准体系》和《麻江蓝莓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结合QACCP的理论,构建了关于蓝莓生产过程中安全质量评价的各类标准,并建立国内首个蓝莓QACCP生产管理系统,为蓝莓安全质量控制进行决策和产品质量追溯,推动贵州省蓝莓产业标准化、信息化发展。蓝莓QACCP生产管理系统的构建将通过蓝莓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实施全程监控检测,确保蓝莓的品质与安全,此经验将逐步推广到其他地域其他农产品的生产管理中,实现国内多个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品质控制体系,力争对未来食品的安全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

作者:朱梦娴 付芳靖 曾桢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 贵州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  贵州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