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酸性香气物质生产管理论文范文

酸性香气物质生产管理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酸性香气物质生产管理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酸性香气物质生产管理论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试验于2013—2014年在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福泉试验基地进行。试验田土壤质地为黄壤土,pH为6.56,土壤肥力中等。烟苗4月中旬移栽,种植行距120cm,株距50cm,垄高25~30cm、宽80~90cm,垄体要求饱满,垄面平整细碎,无大土粒。选择3.0hm2试验烟田,设置6个小区,随机选择3个小区,依据当地优质烟叶生产系列规范(常规模式)种植;另3个小区按照地标(DB52/T833—2013)烤烟有机生产标准,即按照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规程、烟叶质量、过程监管的要求,进行有机生产规范管理[18](有机模式)。大田各生产管理模式小区烟株长势基本一致,选择有典型“中棵烟”特征的烟株,以中部叶(第10~12位叶)和上部叶(第16~18位叶)为试验材料。供试烤房为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设计的大小相同的3座长为3.5m、宽为1.35m的装烟2层的电热式温湿自控试验专用密集电烤房。将不同处理烟叶样品均匀装进同一密集烤房,烟叶变化以烤房第2层为准,按照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T666—2010烤烟散叶堆积烘烤工艺规程烘烤,重复3次。烘烤结束后,按照GB2635—92烤烟分级标准进行外观质量评价,取CF3和BF2等级烟叶用于中性和酸性香气物质含量的测定。

1.2香气物质含量的测定中性致香成分含量采用周淑平等[19]的方法测定;酸性致香成分含量参考陈顺辉等[20]的方法测定。

2结果与分析

对K326不同生产管理模式下烤后烟叶致香物质的GC–MS测定,共检测出44种中性挥发性致香物质和23种酸性香气物质。

2.1不同生产管理模式对烤后烟叶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中性香气物质按烟叶香气前体物可分为类胡萝卜素类、棕色化产物类、类西柏烷类、苯丙氨酸类和新植二烯等5类。共检测出类胡萝卜素类20种,棕色化产物18种,类西柏烷类2种,苯丙氨酸类3种,新植二烯1种。

2.1.1对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含量的影响由表1可知,不同生产管理模式下的烤后烟叶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含量有明显差异,有机模式烤后中上部烟叶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含量明显偏高,其中上部烟叶显著高于常规模式处理。中部烤后烟叶有机模式处理,β–紫罗兰酮和二氢猕猴桃内酯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处理,但氧化异佛尔酮含量极显著低于常规模式处理,其他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含量差异不显著。上部烤后烟叶β–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A和巨豆三烯酮C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处理,巨豆三烯酮B和巨豆三烯酮D含量极显著高于常规模式处理。

2.1.2对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的影响由表2可知,有机模式处理烤后中上部烟叶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明显高于常规模式处理,但差异不显著。不同模式处理中部叶棕色化反应产物各成分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上部叶有机模式处理烤后烟叶面包酮和3–甲基–4–乙基–1H–吡咯二酮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处理,香豆酮和6–甲基–2–庚酮含量极显著高于常规模式处理,其他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

2.1.3对西柏烷类产物含量的影响由图1可知,有机模式处理烤后烟叶西柏烷类产物含量明显偏高。不同处理中部叶西柏烷类产物含量差异不显著;有机模式上部叶西柏烷类产物含量极显著高于常规模式,茄酮和降茄二酮含量极显著高于常规模式。

2.1.4对苯丙氨酸裂解产物含量的影响由图2可知,有机模式处理烤后烟叶苯丙氨酸裂解产物含量明显偏高。不同处理中部叶苯丙氨酸裂解产物各组分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有机模式处理上部叶苯乙醛和苯乙醇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处理。

2.1.5对新植二烯含量的影响由图3可知,不同生产管理模式烤后烟叶新植二烯含量差异较大,有机模式处理明显偏高,上部叶新植二烯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处理,但中部叶差异不显著。

2.2不同生产管理模式对烤后烟叶酸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由表3可知,有机模式处理不同部位烤后烟叶酸性香气物质含量高于常规模式处理,但差异均不显著。有机模式处理中部叶丙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常规模式处理,癸酸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处理,其他酸性香气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有机模式处理上部叶烤后烟叶3–甲基戊酸、4–甲基戊酸和苯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处理,其他酸性香气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有机模式处理更加有利于提高烤后烟叶的酸性香气成分含量,改善烟叶的香吃味。

2.3烤烟部位和生产管理模式双因素主效应分析由表4可知,烤烟部位和生产管理模式及其互作效应对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烤烟部位是主因子,生产管理模式是次因子。部位和和生产管理模式及其互作效应对酸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烤烟部位是主因子,生产管理模式是次因子。

3讨论

试验统计结果表明,有机生产管理模式烤后中部烟叶中性香气成分含量为381.169μg/g,比常规生产管理模式高81.112μg/g;有机生产管理模式烤后上部烟叶中性香气成分为362.771μg/g,是常规生产管理模式的1.649倍,但这与敖金成等研究的结果不大一致。有机模式处理烤后中上部烟叶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含量明显偏高,其中上部显著高于常规模式处理。有机模式处理中部烤后烟叶β–紫罗兰酮和二氢猕猴桃内酯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处理,但氧化异佛尔酮含量极显著低于常规模式处理,其他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含量差异不显著。上部烤后烟叶β–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A和巨豆三烯酮C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处理,巨豆三烯酮B和巨豆三烯酮D含量极显著高于常规模式处理。有机模式处理烤后中上部烟叶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明显高于常规模式处理,但差异不显著,其中上部叶有机模式处理烤后烟叶面包酮和3–甲基–4–乙基–1H–吡咯二酮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处理,香豆酮和6–甲基–2–庚酮含量极显著高于常规模式处理。有机模式处理上部叶西柏烷类产物含量极显著高于常规模式,其组分茄酮和降茄二酮含量极显著高于常规模式处理。有机模式处理烤后烟叶苯丙氨酸裂解产物含量明显偏高,但差异不显著;有机模式处理上部叶苯乙醛和苯乙醇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处理。上部叶有机模式处理新植二烯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处理,但中部叶差异不显著。这与王芳等、刘洪华等饼肥处理的效果较为相似。生产管理模式对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有机种植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进而调控烟叶生长,提高烟叶的中性香气物质含量。

有机模式处理不同部位烤后烟叶酸性香气物质含量高于常规模式处理,但差异均不显著。有机模式处理中部叶丙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常规模式处理,癸酸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处理。有机模式处理上部烤后烟叶3–甲基戊酸、4–甲基戊酸和苯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处理。烤烟部位和生产管理模式及其互作效应表明,烤烟部位是主因子,生产管理模式是次因子,其中对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从生产管理模式层面上来讲,上部叶香气成分含量明显高于中部叶,甚至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有机生产管理模式更有利于提高上部烟叶的香气成分含量,这与刘典三等研究不同类型有机肥对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的结果较为一致。目前,烤烟上部叶可用性较低的现象较为突出,有机模式可作为提高上部叶可用性的一种重要举措。

作者:武圣江曹高燚蔡斌蔡凯赵宸楠涂永高潘文杰谢已书单位: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