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运用因子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999-2013年我国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等教育作为输送专业化人力资本的主要渠道,它的发展对于积累和开发人力资本、促进科技进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通过加大高教投入、优化高教结构、改革人才市场配置机制等举措,促进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协调发展。
关键词:
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因子分析;回归分析
一、前言
人力资本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人力资本投资与物力资本投资都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性投资,人力资本开发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更是起着关键性作用。2013年,“世界经济论坛”首份《人力资本指数报告》,显示劳动人口的生产力与技能,是影响一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远胜于其他任何资源,人力资本是未来发展最重要的资本,对人的投资更是实现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之举[1]。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构建产业新体系,并组织实施《中国制造二〇二五》、工业强基工程和智能制造工程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构建产业新体系,都需要人才的强力支撑,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高等教育是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它是建立在基础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教育,以培养各级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专门人才,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社会各行各业从事专业化工作,对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作用较之基础教育更为直接和显著。显然,高等教育作为输送专业化人力资本的主要渠道,它的发展对于积累和开发人力资本、促进科技进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而产业结构升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又对高等教育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经济和产业发展水平决定着高校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强度和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
多年来,学界对于人力资本、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的探讨,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的相关性和协调性研究;二是关于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关系研究,鲜有将现实的专业化人力资本与潜在的高校人力资本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故而本文尝试提出高等教育人力资本的概念,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显性的社会专业化人力资本,即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些人才基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二是指隐性的人力资本,即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他们是社会专业化人力资本的储备力量。本文在借鉴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对我国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二、基于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相关性定量分析
(一)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数据来源人力资本一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体力等质量因素之和。人力资本结构从整体上可划分为基础人力资本和专业化人力资本,基础人力资本是一般的人力资本,而专业化人力资本则是指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具有专门知识或特殊技能的人所构成的人力资本,它一般存在于技术性、知识型或管理型劳动者身上。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专业化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故而本文提出高等教育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所谓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是指通过高等教育获得的人力资本,它包含显性的社会专业化人力资本和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隐性的储备型人力资本两部分。本文从显性和隐性两个维度,选取每万人大专以上人口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6个指标来测度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水平。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之间的组合、技术经济联系和比例关系[2]。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和就业结构相适应甚至总量经济健康、快速增长等优化目标的动态调试过程[3]。故本文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效益性与可持续发展4个维度,选用12个指标较系统地测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水平。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在参照10多套现有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并兼顾数据的可获得性,经反复筛选,最终确定了18个评价指标,其体系结构、内涵和功能详见表1。本文选取我国1999-2013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来源主要有:2000-2014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各年度国家统计局网站的全国年度统计公报、《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和各年度教育部网站的教育发展统计公报与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以及《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等。各指标原始数据见表2和表3。
(二)因子分析由于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评价指标都是由多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难以直接使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因此我们在定量分析两者关系时,采用了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相组合的方法。因子分析是将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若干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以再现原有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多个能够直接测量并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实测指标是如何受几个内在的独立因子所支配,并在条件许可时借此尝试对变量进行分类的多元统计[4]。本文采用主成分提取方法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1.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指标的因子分析应用SPSS20软件先对高等教育人力资本6个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进行KMO以及Bartlett球体检验。从输出的结果看,KMO的检验结果为0.778,大于检验系数0.5;Bartlett球体检验的Sig.值等于0.000,小于0.05,表明各指标数据通过适用性检验。表4列出了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指标的因子分析结果。由表4可知,根据特征值≥1、方差累积贡献率≥85%的原则,从指标体系中可提取一个公因子(这里也称主成分),其方差贡献率为86.044%。2.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指标的因子分析同样,我们可以计算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指标的KMO值和Bartlett检验的Sig.值分别为0.678和0.000,通过适用性检验。表5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指标的因子分析结果。从此指标体系中可提取两个公因子,旋转后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1.802%。
(三)相关性回归分析根据上述公式1至公式4,可以计算出1999-2013年两组指标的综合得分(见表6),并令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指标为自变量X,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指标为因变量Y。依据表6两组指标的综合得分绘制散点图。由图1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二者并非是完全的线性关系,因此利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线性与非线性(曲线)回归分析,并选取拟合优度最高的模型。SPSS软件输出结果见表7、表8。由表7可以看出线性和二次拟合模型的调整R2分别为0.9和0.938,但表8中线性和二次拟合模型的常数项t值和Sig.值并不完全符合要求。而三次拟合模型拟合结果调整R2为0.959,回归系数显示各变量t值和Sig.值达到显著水平。上述非线性回归方程模拟效果较好,可信度高,由此可以看出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指标的综合得分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说明在经济活动中,我国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系是一个逐步调整和相互适应的过程,两者的长期变动趋势基本一致。
三、促进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上述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着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两者之间具有“相生相伴”的显著相关性。也就是说,我国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增长,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又会进一步推动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的提升,从而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人力资本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战略资源,“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也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为了充分开发和利用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实现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之间的良性互动,还要注意采取以下几点对策措施。
(一)加大高教投入,提升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高等教育是培养专业化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决定着人力资本的质量和水平。近年来,我国高教经费投入明显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例如,2011年我国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投入约为2.2万元,而2007年美国的大学生人均教育投入为2.5万美元。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高教的投资力度,调动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面的投资积极性,构建并完善多元化的高教投资体系。政府是高教投资的主体,国家与地方政府应进一步保障和增加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提高对高等教育投入分担的比率[5],扩大教育资源的供给,努力实现高等教育人力资本的总体存量同国家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相适应。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还普遍存在追求规模扩大而忽视质量提升的问题,培养出的人才知识面偏窄、实践创新能力不足、人文素养欠佳、社会责任感弱化。故而,要继续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培养质量,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支撑。
(二)优化高教结构,增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适应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结构决定着人力资本的结构,高等教育人力资本的结构又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产业结构的水平和实力,产业结构的优化必然要求高等教育结构也随之优化,以保证高等教育结构与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相适应。为此,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和统筹规划,以产业结构升级和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高教结构。其一,加强学科专业结构规划[6],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加快西部地区和高教落后省份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同时加大东部地区高校对西部地区高校的对口支援力度;其二,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巩固传统学科专业,发展高新技术类学科专业、应用型学科专业和社会紧缺专业,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以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不同类型和规格人才培养的需要;其三,优化层次结构,稳步发展本科教育,适度扩展研究生教育(特别是专业研究生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专科以上层次的高职教育),使之形成生态“金字塔”结构,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养更多研究型、开发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其四,优化形式结构,适度发展普通高等教育,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和网络教育,并将成人高等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此外,还要深化产学研合作,大力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鼓励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过程,提高高校人才培养对产业和企业需求的适应性。
(三)改革人才市场配置机制,促进人才在产业间和区域间的合理流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升级步伐的加快,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将向二、三产业并重发展的格局演变,产业结构对高等教育人力资本的需求也将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将成为吸纳人力资本能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力资本市场化配置的要求愈加迫切,为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促进人才在产业间和区域间的合理流动,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重配置功能,构建以市场配置为基础、动态开放、高效完善的现代人才市场体制。一方面,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人才流动的宏观调控力度,根据不同地区特色发展优势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吸引本地区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本。同时要打破长期形成的人才“单位所有、部门垄断、条块分割、静态封闭”的传统体制格局[7],特别是要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消除限制人才流动的制度障碍。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促进人才流动与优化配置中的作用,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人才市场与就业中介机构,建立健全多样化的社会就业服务体系和开放、共享的人才信息网络,实现人才需求与供给信息的有效沟通,促进人才在三次产业间、产业内部以及区域间的合理配置,提高人力资本的市场配置效率。
(四)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训与继续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向中高端水平的演进,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转型或消失,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技术密集型与智力密集型的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需要更多接受过良好教育和培训的高素质劳动者。为此,必须逐步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多层次、开放式职业培训与终身教育体系,加强对现有专业化人才的在职培训与继续教育,充分调动他们进行知识补缺、知识更新和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积极性,使其知识结构在动态发展中不断得到优化,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对人才素质不断提高的要求。政府应当通过立法形式督促企业完善员工培训制度,包括培训的投入保障制度、考评制度和激励制度等。本文以1999-2013年我国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及其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反映高等教育人力资本的6个指标和反映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12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5年间我国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显示两者之间具有“相生相伴”的显著相关性,也表明高等教育人力资本的变化基本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为此,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充分开发和利用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促进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相互协调、良性互动和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世界经济论坛发表报告称人力资本对未来发展最为重要[N].人民日报,2013-10-11.
[2][3]原毅军,董琨.产业结构的变动与优化:理论解释和定量分析[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2、16.
[4]张文彤.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17-218.
[5]陈叶玲,肖昊.我国高等教育投入分担比例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5,(4):31.
[6]胡瑞文,张海水.面向人才市场的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4,(2):11.
[7]赵光辉.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理及相关政策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作者:王章豹 俞一珍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