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基于微观视角的人力资本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人力资本存量
1.1概念辨析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人力资本存量时,大多把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存量的概念等同,但也有部分学者认识到二者的差异。钱雪亚[7]认为,人力资本水平具体体现于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和人力资本效率水平,其中人力资本存量是人力资本水平计量的核心。笔者认为,人力资本存量与人力资本是两个紧密联系但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钱雪亚说的人力资本效率水平可以理解为人力资本的最终产出,即人力资本的价值水平。人力资本存量与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价值是人力资本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人力资本整体。研究人力资本存量,首先必须明确界定人力资本,清楚它与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价值的联系与不同。(1)人力资本国内外学者有关人力资本定义的研究有很多。人力资本理论之父西奥多•舒尔茨[8]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于人身体上的知识、能力和健康;萨洛认为人力资本应定义为个人的生产技术、才能和知识[9];国内学者李建民[10]认为人力资本是存在于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等等。比较而言,笔者认为舒尔茨对人力资本所做的定义比较权威和具有代表性。(2)人力资本存量钱雪亚[7]认为,人力资本存量是指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蕴藏于被投资人身上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总量。以舒尔茨人力资本的定义为基础,综合钱雪亚等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人力资本存量(HumanCapitalStock)应定义为通过对人投资形成的、体现存储在人体之中、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知识、能力和健康等因素的总和。用公式可表示为。(3)人力资本投资加里•S•贝克尔较早地提出人力资本投资的定义,他认为所有用于增加人的资源并影响其未来货币收入和心理收入的活动都是人力资本投资[12]。人们对自身的投资是为了增加人力资本存量[13],人力资本存量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以教育、培训、流动迁移、医疗保健和信息采集等形式对自然人进行投资,自然人在接受投资增加知识、能力和健康存量时会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存储于人体中。接受和加工过程中既会产生一定损耗,又会碰撞出新知识火花,增加额外存量。(4)人力资本价值人力资本价值分为潜在价值(或称为预期价值和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最终产出价值)。人力资本的潜在价值与实际价值有较大差异[14]。人力资本的潜在价值是指人力资本存量充分发挥后可能产生的全部价值。人力资本存量与人力资本价值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转化率,即人力资本实际价值和理论价值间不存在固定比率。人力资本实际价值以理论价值为基础,同时受工作态度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人们在注重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的同时,还应根据当前人力资本存量不同结构与类型特点,有针对性创造适宜外部环境,最大程度地实现理论价值。由此可见,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价值是三个密切相连但不相同的概念,它们分别代表着人力资本发展的三个阶段,即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加工储存和产出过程。其中,人力资本投资是人力资本存量增加的基础,人力资本存量又是人力资本价值形成的基础,人力资本价值是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存量的最终结果和权威评价。对人力资本增加投资的最终是为了能在市场中获得更多价值。人力资本价值反过来又会影响对人力资本投资、进而增加人力资本存量的热情。辨析四个概念有助于清楚认识人力资本估算计量方法的实质。实际上,成本法估量的是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收入法估量的是人力资本价值收益;教育存量法估量的是人力资本存量,但估量指标是从知识和能力存量中选择了最具代表和易统计的受教育程度。由于三种方法的计量内容和指标各不同,所以其计量结果也不相同[15]。
1.2人力资本存量特征综合国内外学者研究和本文对人力资本存量的定义可以看出人力资本存量具有以下特征:(1)人力资本存量包括知识、能力和健康三种存量。知识、能力和健康是人力资本存量的三个构成要素。(2)人力资本存量可分为内生存量和外生存量。敏[16]认为,人力资本价值是内生价值和外生价值的统一体。内生价值的存在是外生价值得以形成的基础,通过外生价值表现出来;外生价值是对内生价值的开发,通过内生价值发挥其收益性效用。知识存量和健康存量体现的是内生价值,属于内生存量;人力资本在市场中最终体现出的是促进经济发展能力的强弱,能力存量体现的是外生价值,属于外生存量。外生存量是内生存量的发展、发挥与升华,是内生存量的外在体现。(3)人力资本存量既有数量特征又具有质量特征。人力资本(存量)这个概念不仅是数量上的指标,而且是一个反映结构变化的质量上的指标[17]。人口数量、工作人口的比例及实际劳动量是其基本的数量特征,技术、知识等影响生产能力的属性是质的特征[8]。微观研究方法强调的是个体间人力资本存量质的差异,宏观研究方法侧重的是人力资本存量整体量的区分。(4)人力资本存量既是一个动态概念又是一个静态概念。由于人力资本具有易变性和难估性[13],故人力资本存量具有动态变动的特性;同时,人力资本又是一个静态的概念[15],它不同于物质资本,对人力投资的存储转化需要一个较长过程。相对于个人或小群体,人力资本存量数值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固定或变化不大。(5)人力资本存量具有时效性和损耗性的特征。人力资本是以生物有机体的人身作为载体,人都有生命同期,能够从事工作劳动的自然时间只占其生命中的一段时间。凝集在人身的人力资本会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自然损耗[18]。人力资本存量损耗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本能力弱化(知识技能淘汰更新)、资本闲置(失业)、报废(死亡、伤残和服刑)和体力生理消耗等方面。
2人力资本存量微观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2.1构建方法和原则根据以上对人力资本存量的理论分析和国内外学者在经济学、社会学、医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已有研究,在对相关概念和分类标准辨析的基础上,为了便于掌握个体人力资本存量间的差异,本文从微观角度构建起了人力资本存量评价指标体系(表1)。构建人力资本存量评价体系时遵循了以下原则:(1)权威性。选择的理论观点和分类标准尽量具有权威性;(2)普遍性。在分类标准有不同观点或争议时采用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观点;(3)选择指标尽量符合SMART五原则[19],即明确性(Specific)、可衡量性(Measurable)、可行性(Achievable)、吻合性(Relevant)和时限性(Time-bound)的原则。指标是衡量系统总体目标的具体标志,选择的指标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定量为主。各项指标测评时尽可能量化,同时与专家定性评价相结合。
2.2指标体系的构建根据人力资本存量的定义,知识(A1)、能力(A2)和健康(A3)三种存量就构成了人力资本存量评价的一级指标。在一级评价指标之下,知识、能力和健康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又可以分成二级、三级和四级多个评价指标。(1)知识存量在本评价体系中,知识是广义概念,它包含着技术类知识。对于知识的分类,国际上有很多不同的标准,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欧洲哲学家和科学家波兰尼(MichaelPolanyi)[20]关于知识的分类。他认为,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显性知识是指可以编码且可用正式语言进行传递类知识,比如书本语言、图表、数学公式等;而隐性很难用正式语言传达,是一种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如经验、技术、专长、直觉、预见性、心智模式等。显性知识(A1.1)和隐性知识(A1.2)就构成了知识存量的二级指标。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1]1996年在知识经济(TheKnowledge-BasedEconomy)报告中把知识分为事实知识(Know-what)、理论知识(Know-why)、技能知识(Kow-how)和人际知识(Know-why)四类。根据波兰尼分类标准,事实知识、理论知识都是描述性知识,可以通过教育程度(时间)和阅读图书量等进行量化计量,因此属于显性知识;而技能知识和人际知识中难以规范、明晰化或者无法明确描述,难以准确计量,因此属于隐性知识[22]。事实知识(A1.1.1)、理论知识(A1.1.2)、技能知识(A1.2.1)和人际知识(A1.2.2)就构成了知识存量的三级指标。知识按照转移成本的大小可以分为一般知识和专门知识[23]。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专业分工的重要性,现代人力资本既要掌握一般性知识,更要掌握专门知识。在此维度下,事实知识、理论知识、技能知识和人际知识又分为专业事实知识(A1.1.1.1)、一般事实知识(A1.1.1.2)、专业理论知识(A1.1.1.3)、一般理论知识(A1.1.1.4)、专业技能知识(A1.2.1.1)、一般技能知识(A1.2.1.2)、专业人际知识(A1.2.2.1)、一般人际知识(A1.2.2.2)8个四级指标。(2)能力存量新人力资本理论认为,能力是人力资本概念的核心[24]。韩庆祥等[25]认为所谓能力,就是人的综合素质在现实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正确驾驭某种活动的实际本领、能量,是实现人的价值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社会发展和人生命中的积极力量。社会学中一般将能力划分为智能(力)和体能(力)两类。智能(A2.1)和体能(A2.2)就构成了能力存量的二级指标。在心理学中,智力(能)可分为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和操作能力;田文学[27]和周晓卉等[28]认为,人的体能由身体形态、运动素质和生理机能、心理智能四方因素相互交错、作用构成。袁运平等[29]认为体能主要是由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为了研究的方便,在本评价体系中体能仅包括运动素质和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智能都将归类到健康和智力评价指标中。因此,认知能力(A2.1.1)、社交能力(A2.1.2)、操作能力(A2.1.3)、运动素质(A2.2.1)和身体形态(A2.2.2)就构成了能力存量的三级指标。认知能力亦称认识能力,是指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分析的能力[30],在心理学中[26]它可以分为观察能力(A2.1.1.1)、记忆能力(A2.1.1.2)、想象能力(A2.1.1.3)、创造能力(A2.1.1.4);社交能力可以分为组织能力(A2.1.2.1)、表达能力(A2.1.2.2)、决策能力(A2.1.2.3)、管理能力(A2.1.2.4)和社会资源运用能力(A2.1.2.5)。此项分类中,组织能力是指在组织工作的能力,管理能力是指提高组织效率、管理人的能力。操作能力可以分为模仿能力(A2.1.3.1)、艺术表演能力(A2.1.3.3)、实验操作能力(A2.1.3.3)和体育运动能力,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体育运动能力归类到运动素质中。在体育学中,运动素质主要反映在力量(A2.2.1.1)、速度(A2.2.1.2)、耐力(A2.2.1.3)、柔韧(A2.2.1.4)和灵活度(A2.2.1.5)等5个方面。反映身体形态[31]的指标主要有高度(A2.2.3.1)、宽度(A2.2.3.2)、围度(A2.2.3.3)、长度(A2.2.3.4)、充实度(A2.2.3.5)等5个方面指标。因此,观察能力等22个指标就构成了能力存量的四级指标。(3)健康存量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化。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先提出包含人类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健康的概念。在1978年9月世卫组织召开的国际大会《阿拉木图宣言》中又重申,“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32],建立了关于健康的三维模型,生理健康(A3.1)、心理健康(A3.2)和社会健康(A3.3)就构成了本评价体系健康存量的二级指标。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现代社会人们的状况,提出将道德因素引进健康范畴,认为人的健康是“身体健康(physicalhealth)、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health)、社会适应良好(odsocialadap-tation)和道德健康(ethicalhealth)”四个方面[33]。根据世卫组织的健康新定义,身体健康(A3.1.1)、心理健康(A3.2.1)、社会适应(A3.2.2)和道德健康(A3.2.3)就构成了健康存量的三级指标。为了研究方便,三级指标中健康各存量不宜再细分四级指标与三级指标相同。总之,人力资本存量可以分为显性知识等7个二级指标、事实知识等13个三级指标和专业事实知识等34个四级指标。
2.3指标测评方法在建立人力资本存量评价指标体系后,更为重要的是对各项指标进行科学地计量核算(见表1)。由于上述指标体系较为庞大,涉及广泛,既有定量指标,也有定性指标,因此无法全部量化。由此,在具体实证评测与核算时,需要分类处理:首先,依据相关统计出版物和数据来源,将大部分指标尽可能量化;其次,对无法从统计出版物中寻得数据而又需要量化的指标,可以选择专业打分法或其它带有主观性、但不失权威性的方法,将其处理为权重化指标或指数化指标;最后,将完全无法或无必要量化的少量指标,可以将其视为制度化的标准列出。在人力资本核算时,其不作为标志性指导,而仅作为制度化的参照物。由此,经过上述三类方法的处理,不但最大程度有效地核算出了人力资本水平,而且还具有制度化约束的边界,从而形成较为严谨而科学的核算与评价体系。为了保证测评结果的全面准确,除体能测评采用主观(专家打分)方式外,其他指标测评均采用书面测试(客观)和专家打分(主观)相结合、以客观评价为主的方法进行,专家打分时也强调以客观事实(学习时间、体检数据、运动测试等)为依据进行。对于健康存量,除专家打分和问卷调查外,评价系统采用自测健康的自我评价方式。自测健康这一概念最早在1958年由Suchrnan等人提出。随着大量的实证研究显示自测健康与客观健康之间存在关联,它成了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健康测量的一种方法[33]。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五快”“三好”的8条健康新标准[34],为个人自测健康提供了非常实用、快捷、简单的自评指标。对表1中列举的其他存量测评方法,国内外学者都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本文不再累述。
3结语
在对国内外有关知识、能力和健康理论研究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对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价值四个概念的辨析,本文建立起了较为全面的微观人力资本存量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相关部门与企业了解自身人力资本存量分布现状,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投资方式、投资结构和投资方向。同时,今后可科学化的设定各项指标权重,通过相关方法对人力资本的核算做出全面估算。
作者:汪运波肖建红孙大山单位:青岛大学 国际教育合作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