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5G时代融媒体人才新需求分析范文

5G时代融媒体人才新需求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5G时代融媒体人才新需求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5G时代融媒体人才新需求分析

[摘要]5g技术给各行各业带来了革命性影响,未来媒体融合方式将从媒介形态融合走向虚拟与现实的结合,产业趋势与增长重心将从消费者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新的融媒体跨界应用场景不断生成,激发了新的人才需求,未来对新兴内容的创意型人才、跨界连接的枢纽型人才以及洞察趋势的引领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为适应这一变化趋势,可以通过加大文化素质教育与优化实践平台;设计跨学科思维培养方案,搭建跨学科师资结构,推动标准化课程的引进和网络引智策略;鼓励创新性思维模式和前瞻性实践,教研学一体化与加快知识更新等策略实现融媒体卓越拔尖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5G;融媒体;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

一、5G赋能融媒体产业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1]。随着5G时代的到来,其高速率、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高可靠等优势和特征,以及增强移动宽带和大规模物联网业务等场景的应用,对融媒体产业发展带来较大冲击。相较于4G而言,5G给融媒体产业带来的最大变革是,融合方式将从媒介形态融合走向虚拟与现实的结合,产业趋势与增长重心将从消费者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未来融媒体产业在现有移动互联网传播的基础上,将不断产生新的应用场景、消费者行为以及商业模式。4G时代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得以进一步深化,技术赋能下的融媒体将诞生全新的内容生产方式。著名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尔提出,对整个社会而言,网络不是简单的连接,它创造出我们所谓的协同效用,即通过结合不同的元素得到更大的价值[2]。5G作为一种网络连接技术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大规模地连接在一起,使万物皆媒变为现实。“连接”将成为5G时代的核心主题,我们将看到5G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来连接万事万物,并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发挥巨大的影响力。通过5G网络使得原来散落的各个数据节点能够有效通信,甚至基于此进化为类似于人类的神经系统,在该系统的协调与控制下产生广泛的智慧行为,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媒体产业的演进方式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高度同构,5G技术为融媒体产业提供数据来源和数据通道,融媒体产业则侧重于内容填充,发挥信息扩散、知识传递和文化传播的作用。融媒体产业在5G技术的支持下进一步扩大其作用的范围,并将“物”置于其视域之下予以重点观照。

二、产业变革激发新的人才需求

融媒体的概念建立在媒介融合理念基础之上,强调各媒介之间的融合互鉴,目标是创建出版产业新生态和内容传播新格局。融媒体的内在发展逻辑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媒介融合本质上由技术变革引起,因此强调技术的认知对于融媒体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融合新闻与融合出版都是建立在数字技术之上的应用型产业,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技术逻辑的理解直接关系人才培养的水平。5G技术对内容产业的革新作用将导致新的人才缺口的出现,能够在技术更新换代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创新的人才将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具体而言,5G时代融媒体产业对以下几类人才有着强烈的需求。

(一)新兴内容的创意型人才

内容产业运行的全流程数字化是融媒体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包括媒体生产技术的数字化、媒体信息形态的数字化、媒体内容分发的数字化、传播效果监测的数字化,以及由此引发的所有权、组织架构、发展战略、思维理念等方面的深度融合。5G技术将推动数字内容产业的质量升级和形式创新,赋予普通用户更大的传播参与热情,加快人们互动的频率和想法汇聚的速度,为进一步产生好的想法和创意奠定基础,这就要求融媒体人才能够善用媒介,驾驭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创新传播方式。融媒体创新人才要在信息饱和的传播环境中脱颖而出,就需要较强的内容创造力、文化感知力和技术执行力,通过独到的创意和精湛的媒介运用来实现传播目的。美国高等教育专家约瑟夫·E.奥恩提出,要培养人类特有的思维品质和智力品质,就要重点培养科技素养、数据素养和人文素养三大素养。融媒体卓越拔尖创新人才需要勇于承担使命、培养人文情怀、激发创新活力,成为具有独特人格魅力和创造精神的传媒精英。内容创意型人才能够与时俱进,策划高水平的融媒体传播内容,创造丰富的媒体应用场景,充分发挥媒介运用的想象力,并把想象力建构在受众可以充分理解5G技术带来的媒介革新可能性的基础之上。

(二)跨界连接的枢纽型人才

5G时代我们将面临更多的跨界场景,能够驾驭不同学科知识的跨界人才将成为融媒体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以中南大学数字出版专业“移动出版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构思一款让用户乐于付费的知识产品”作业时,需要综合运用传播学、营销学、经济学、知识产权、互联网产品设计、信息管理等多种学科或专业的知识才能真正较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就目前的学科设置而言,尚无对应学科能够囊括如此多的学科门类。5G时代将有越来越多类似的场景需要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这就需要能够进行知识跨界连接的枢纽型人才在其中发挥作用:一是能够深刻理解5G技术的本质力量,预判融媒体产业的演进方向;二是可以根据融媒体产业的演进方向,洞察未来的内容形态变化并提出与之匹配的产品架构;三是能够针对5G时代的中央厨房产品架构方案,提出合理的运营策略来保障该系统发挥最大化效能。产品型人才是典型的跨界人才,能够在技术、用户与市场之间进行高效沟通,帮助融媒体产品实现应用与推广。融媒体产品在传播过程中以数字产品的形态呈现,因此具备数字内容产品的创意策划能力是实现融媒体产品有效传播的前提。“产品”沿袭工业化大生产时代的概念,数字出版产品取其批量化生产和标准化制作的意涵,强调数字内容产品的成本及质量把控意识。进入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时代,融媒体出版人才应当具备建立在洞察用户需求基础之上的创新内容产品的生产能力。因此,产品生产能力、文化积淀、市场意识等都是融媒体产业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和素养。而这些能力和素养的形成,有赖于教学实践的深度改革,对开放式办学提出了新要求。跨界型融媒体人才除了具备高水平原创内容的策划组织能力、融媒体产品整体架构能力外,还具备一定的融媒体经营管理能力。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在融媒体传播领域的全面渗透,未来的融媒体管理人才必须通晓新理念、新方法、新工具,这样才能够从具体的融媒体业务抽象出理论框架和数字化架构,指导并优化融媒体传播实践。因此,扎实的理论学养、跨界的知识储备、突出的综合素质、丰富的实践经验是融媒体人才具备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三)洞察趋势的引领型人才

5G时代的来临将颠覆包括融媒体产业在内的所有信息通信产业的既有规则和发展格局。根据产业链传导的机制,融媒体产业变革会非常迅速,对融媒体产业趋势洞察的精准程度将决定未来行动的有效性和成功率。洞察发展趋势的引领型人才是培养融媒体卓越拔尖人才的重要目标,5G的实践应用是检验现有培养方案能否培养引领型人才的试金石,也为引领型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机遇,可以让其在“思考—实践—思考”的循环中不断锤炼自身,练就洞察趋势的本领。引领型人才勇于突破既有思维框架,并且善于进行理论和方法创新,对发展趋势具备敏锐的嗅觉,能够通过强有力的数据分析和逻辑判断进行精准的趋势洞察并辅助决策。因此,高校应当适应融媒体发展变革趋势,对于复合型融媒体人才培养进行数据驱动的教学改革,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有价值的环境熏陶和数据思维训练,从而推动引领型融媒体人才的培养。

三、5G时代融媒体人才培养策略

(一)融媒体内容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一是加大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文化涵养。5G时代,内容表达的感染力和信息传播的影响力与人文素养密不可分,高校在培养杰出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应注重开设相关的人文素质课程。融媒体拔尖创新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要对经典的与现代的、世界的与民族的文化进行融会贯通,学校也应该为学生充分汲取文化养分提供发展机会和正确引导。学生在学校充分受到各种经典文化的熏陶是融媒体创新人才培育的必要条件,高校可以从课程设置、书目推荐、讲座安排、文化活动设计等方面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滋养,进而催生文化创新动力。此外,具有创造性想法的融媒体内容创新人才不仅要充分发挥个人智慧,而且要懂得激发群体智慧,通过汇聚想法得到优于个体判断的群体智慧[3]。二是优化实践平台,提升实践能力。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构建创新人才的培育机制和实验平台,将为融媒体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体系化支撑,打破既有的思维框架,创造有利于创意思维表达的机遇,为创新人才提供舞台。课程设置方面,可以以“设计思维”培养为核心,与各种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通过设计思维课程解决实际问题并最终实现突破创新。社团组织方面,学校的社团组织是学生由自我兴趣驱动而形成和运行的,容易为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高校应当注重与融媒体产业相关社团的建设,以此吸引感兴趣的学生来到社团积累实践经验。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将商业运作中的俱乐部机制引入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催生了大量学生自主创立的创新创业俱乐部,有效推动了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和精神在全校学生中的萌芽与发展[4]。社会活动方面,应完善校内多媒体平台建设,及时跟进各类融媒体创新创意比赛或活动资讯,通过物质或精神嘉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比赛。例如,“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一块试验场,较为充足的经费支撑和不受拘束的选题自由,给学生提供了发挥和实践想象力的有利条件,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加以充分的应用。

(二)融媒体跨学科人才培养策略

一是设计跨学科思维培养方案。融媒体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需要融入更多的跨学科思考,将内容与技术、内容与市场紧密结合,更好地满足5G时代对人才的需求。综合性大学可以利用多学科优势,将全校课程打通并进行课程组合设计,尤其在公选课中提供一定比例的来自不同学院不同系别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培养提供课程内容的保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有意识地为不同课程分配学习精力,通过对不同学科不同程度的投入形成自身的复合知识结构及个人能力特色。二是搭建跨学科师资结构。一方面,与融媒体产业联系密切的学科应有意识地引进相关学科背景的师资,让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就融媒体理论与实践问题共同进行探索,形成多学科科研组、教研组和导师组,共同进行科研攻关、教学设计和学生指导,通过复合学科背景的师资队伍打造为融媒体人才培养提供最坚实的保障;另一方面,高校应根据融媒体发展需要,开展实践平台等教学资源的建设,建立相应的专业发展报告制度、暑期见习制度、毕业生职业发展和媒体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制度,将融媒体人才需求和反馈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5]。三是推动标准化课程的引进。鉴于融媒体行业的相关核心课程必须有高水平的课程教学给予保证,可以利用5G时代的数字化教育优势,从全球范围内甄选优质课程,对于一些纯技术和方法类课程,可以考虑引进全球顶尖高校的标准化课程。四是网络引智策略。5G时代的到来将更加有益于线上学术交流,也为人才培养开辟了新的路径。浓郁的学习思考氛围的营造与持续不断的外部信息输出有很大的关联。尤其在肺炎疫情暴发后,以往的线下学术交流被迫转为线上进行,通过长时间的使用习惯培养,慢慢会成为一种新的学术交流常态化方式。原来受限于地理空间而得不到充分开掘的学术资源,可以通过在线交流的方式被充分挖掘。高校应继续巩固这一在线教育方式,充分发挥5G的连接功能,广泛组织学术讲座和会议,为常规课程学习提供有益的补充,增强人才培养竞争力。

(三)融媒体引领型人才培养策略

一是鼓励创新性思维模式和前瞻性实践。5G时代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时代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未来媒体变革的趋势,进一步加大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突破性技术学习的投入,思考如何与传媒业相结合;鼓励探索甚至开拓新的媒介表现形态、内容组织形式和信息分发方式,努力成为精准洞察媒介发展趋势的新时代融媒体卓越拔尖人才。二是教研学一体化与加快知识更新。传统的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过于注重经典理论的学习,忽视理论的更新与发展,而新媒体类课程的教师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每年的课程内容都必须作出一定幅度的更新才能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快速变化。因此,融媒体课程应当是教研学一体化,以研促教、以教促研、教研学三者相互促进,不断对课程进行更新。这种教育模式的转变主要是由技术和实践发展倒逼所形成的,可以督促教师必须紧追时代步伐,使学生树立起不断更新知识体系的终身学习理念。让实践创新和知识更新成为一种普遍共识和习惯,才能真正促进融媒体领域引领型人才的诞生。

作者:易龙 潘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