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人才需求对人才培养负反馈作用探析范文

人才需求对人才培养负反馈作用探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人才需求对人才培养负反馈作用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人才需求对人才培养负反馈作用探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各行各业对所需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各高校以培养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主动对接市场需求,从实际出发,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本研究聚焦现代企业发展要求,利用负反馈理论,强调结果运用,从企业对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评价情况着手,研究企业人才需求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负反馈作用,将有助于高等学校更好地根据市场需求完善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企业需求;人才培养;负反馈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人才已逐渐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现代企业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人才培养工作中不断探索,主动对接社会和企业需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以期培养出更多适应现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同时,各高校还逐步建立起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和评价反馈体系,并将评价反馈指标作为学校教育培养体系调整和完善的重要参考,以期更好地对接社会和企业需求,使得高等学校对学生的培训更有针对性。

一、企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能力素质需求

本研究重点针对企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能力素质的需求,对包括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人事部门人员和毕业学生进行访谈,编制调研问卷进行调研,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根据技能的三大分类,提出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等学校毕业生能力素质特征如下。

1.专业知识技能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为社会培养高级人才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高等学校毕业生通过在某一个或两个学科门类中为期三年以上的系统化和专门化的教育培养,通过毕业考核,可以视为基本掌握该学科门类的基础性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也是企业选聘高等学校毕业生开展某项工作的重要选择方向。高等学校毕业生应当通过大学阶段的系统性学习,完成所在专业大类各门课程的学习,扎实掌握各项专业知识,能在今后工作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发现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应当及时通过业余辅导、进修研修、在职教育、职业培训考试等方式及时进行完善和补充。

2.可迁移技能可迁移技能一般指可以从一份工作运用到另一份工作的技能,该项技能可以运用到多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工作中,主要包括沟通表达与人际关系协调技能、团队建设与协作技能、组织策划与协调技能、创新创意与执行技能等几大方面。可迁移技能往往是一个人的素质与能力的综合呈现,这也是企业选聘高等学校毕业生的最主要参考因素之一。不同的工作类型由于其自身特点,在对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有一定要求的基础上,对工作者的某些可迁移技能需求的侧重点不尽相同,高等学校毕业生应当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注重积累,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自身的可迁移技能水平。

3.自我管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是指受个人依靠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按照社会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转化控制的技能,主要包括自我评估、自我完善和自我管理三个部分,体现为个人所具有的特征和品质,用来帮助个人更好地适应环境,是个人最有价值的“资产”,往往是影响其职业生涯成功与否的关键。个人的自我管理技能在养成过程中会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家庭、周边环境、性格、兴趣等,高等学校毕业生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根据社会目标,认真查找自身不足,客观进行自我评估,着眼于完善自我的目标,加强自我管理,练就自身的品质,提高自身的自我管理技能。

二、负反馈理论

反馈又称为回馈,是现代控制理论中的重要理论,主要是指系统输出通过一定方式返回到输入,从而改变输入,进而通过改变输入影响输出的一种方式。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形式,正反馈主要是输出对输入起相同或相似的作用,使系统偏差不断扩大,起系统放大作用;负反馈主要是输入对输入起相反的作用,使系统输入与系统目标值之间的偏差不断缩小,起稳定系统的作用。负反馈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输出取样,根据负反馈系统的工作原理,将输出取样数据作用于输入环节,控制系统根据输出取样数据进行不断的调整,达到系统最稳定的控制状态。由于负反馈系统独特的优点,可以不断调整控制系统来大大提高中间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改善许多性能指标,而且负反馈越深,改善的程度也愈大,本研究主要运用负反馈理论的基本思想,研究企业对人才能力素质的需求对高等学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负反馈作用,以企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期待的能力素质为指标,通过调整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社会实践等全过程,最终达到提升高等学校毕业生能力素质,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的控制目标。

三、企业人才需求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负反馈作用探析

1.夯实基础,打牢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基础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的理论知识的教育是在某一个学科大类范围内以课程为载体的系统性教育,一般包括通识教育类课程和专业性课程,有系统性和关联性的特点,由于是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高等学校可以通过考试或者考察来保证理论课程教学的质量。高等学校学生获取与之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主要是通过其进行大学阶段相关理论课程学习来实现的,企业不仅需要高等学校毕业生通过完成大学阶段教学培养计划的学习具备扎实、完整、系统的专业领域相关理论知识,更需要毕业生具有对专业前沿知识和社会及行业热点的自学、分析和研判能力,能主动地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涉猎的范围,提升专业知识的深度和拓展专业知识的广度。高等学校在进行学生教学培养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现代企业对毕业生专业知识技能的需求,特别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应当将所在学科的经典理论体系设置为教学培养体系中的基础。在教学培养体系设置过程中,要突出基础,将所在学科中最经典、最重要的理论知识设计在相关基础性课程里,让学生通过学习相关课程,切实掌握好所在学科中最重要和最核心的专业知识。其次,应当将专业前沿知识编制进学生教学培养体系中,并及时更新和完善。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各学科大类的理论更新速度也日益加快,高等学校在制定教育培养计划时,要有前瞻性,及时将各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编制进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情况,跟上时代的步伐。第三,应当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式、考试考察方式等手段,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高等学校在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学,提升学生自学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对毕业生的需要。

2.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实践经验实践教学作为高等学校教育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受限于高等学校的资源、环境、师资等主客观因素,仅仅通过校园内的实践教学远不能达到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要求,需要高等学校既走出去,又请进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搭建更广阔的实践教育平台,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实践经验,以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高等学校可以着力搭建好以下三个实践教育平台。实践课堂平台: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各学科特点,设置与所学理论课程相配套的实践类课程,灵活设置此类课程的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锻炼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认识实习平台:高等学校应当在保证校内课程教育效果的基础上,搭建学生走出校门初进社会的认识实习平台,增强学生对社会的感性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自身的专业认知,激发进一步学好自身专业的激情。实践实训平台:作为高等学校教育培养体系的重要补充内容,学生进入企事业单位开展实践实训越来越成为各个高等学校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开展好学生实践实训工作,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社会。高等学校应该积极挖掘校友等社会资源,建设实践实训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挖掘潜力,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探索在做好学生课堂内外教学、实践实训培养的同时,高等学校在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学生生涯发展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并开展自我探索,引导学生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合理确定自身成长发展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鼓励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在实际工作中,高等学校要特别重视做好以下两点工作。首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个载体。要根据时展变化,合理调整课程设置,特别是要重视大学生生涯发展类课程的建设,教会学生用最新的生涯发展理论,通过对自身的性格分析、兴趣探索,理性地判断,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身的目标。其次,要重视学生的第二课堂教育。第二课堂包括学生开展的各项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实习、学生工作锻炼等内容,是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组织灵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在党团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开展的过程中,通过主题设置,引发学生思考,开展自我探索和认知,进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更好地提升自我综合素质,达到现代企业对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高等学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是通过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最终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人才,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充分考虑社会所需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反馈,根据反馈情况,及时更新并完善相关工作,使之成为高等学校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长期坚持的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潇,王蒙.浅析基于企业人才需求下会计专业课程设计的创新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6(3).

[2]张承.“五位一体”视角下的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探析[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7(9).

[3]柳冰.社会需求导向下我国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7.

[4]李文涛.基于企业人才需求标准的高校递进式育人模式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4).202

作者:王乔松 单位:东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