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及政策支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推动力来之于人才。瑞安各行业人才辈出,但外来人才难引进、留不住,本地人才外流严重,成为制约瑞安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大问题。为助推瑞安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完善人才战略规划,支持瑞籍人才返乡创业,推进积分制人才融入计划,支持人才创业创新,推进本地职业教育发展,推进人才服务体系建设。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创业创新;职业教育;瑞安
人才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推动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切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就瑞安而言,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已进入了“三期叠加”①的新常态,长期积累的产城比例失调、产业平台欠缺、城市功能不足、高端要素难以集聚等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转型艰难痛苦,转机也在孕育。如何依据产城联动、创新驱动的重要战略部署,通过合理的政策支持并引导人才工作有序发展,为瑞安经济社会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是瑞安在新常态下的重点工作。
一、瑞安产业转型升级中人才的着力点
1.发展人力资源推动产业创新
人是生产力中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发展人力资源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经济新常态下,人的收入增长改变了低成本竞争模式,以创新型人才推动产业升级才是出路。事实上,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瑞安企业,如华峰、瑞明等绝大部分工业50强企业,都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哪怕是一直被认为劳动密集型的针织、鞋革等行业,也在朝时尚产业等方向转型。顺应产业转型现状,瑞安应打出机制、政策组合拳,从战略高度全面推动人力资源转型。坚持以服务招才,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发展,以市场力量促进人才与企业对接;以感情留才,发挥家乡的感召力,以留住引进瑞籍人才为主,并通过科学的积分制推动外来高素质人员真正融入瑞安;以平台聚才,推进智创园建设,打造人才社区;以合作育才,推进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社会化发展;以环境安才,下决心做多做强优质高中和龙头医院,打造城市亮点区块,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以机制用才,深化干部队伍综合评价与使用机制改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育才引才用才环境。
2.集聚高素质人口推动城市发展
城镇化的核心是在集聚产业的同时集聚人口。分析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发展路径可发现,大部分城市的成长壮大,都得益于大量的高素质人口集聚。如深圳,除了区位和政策优势之外,持续和大量进入深圳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及外来务工人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们在这座全新城市释放了巨大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推动了深圳快速和持续地发展。而以传统行业、代工企业出名的东莞正深陷产业转型阵痛和人口流失的困境。瑞安与东莞类似,是一个“打工城市”,支撑瑞安产业发展的外来务工人员流动呈候鸟式迁徙,多数企业人员流动频繁,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用工成本远比中西部地区高。随着重庆等中西部传统农民工流出大市采取激进且有效的人口吸引和落户政策,瑞安等沿海城市的外来人口流入量将相应减少,东莞的困境正在瑞安重现。因此,必须因时而动,打出政策组合拳,把人才的根留在瑞安,形成引不走、引不了的本土人才群体,进而打造引不走的产业集群和“智本”经济,推动瑞安从“打工城市”转向“移民城市”。对瑞安籍人才而言,要推动他们回乡创业、回乡发展,以瑞安人的本土情节、故土情怀,以良好的创业环境、创业氛围吸引游子返乡,尤其要培养适应本地产业、扎根本土发展的本地技工队伍;对在瑞安的外地人才而言,发扬开放包容精神,坚持打造移民城市,坚决实施市民待遇,使外地人才融入瑞安。
3.以供给侧改革激发人才活力
强化人才政策供给,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让更多更好的资源集中于优秀人才上,使人才在共建共享瑞安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对瑞安产业发展急需、事关战略全局的高精尖、领军型人才,要深化“玉海聚才计划”,突破常规、重奖招才;对“名师”“名医”“名家”(包括部门专业技术人才),要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在技术岗位、后勤保障、薪酬待遇等各方面给予优待,努力提供高端教育、医疗、家政等各类专业特色服务,使他们安心扎根、安营扎寨、多做贡献,尤其是对优秀专业技术党政人才,要因才提拔到相应岗位任职,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对一般性人才,则以“积分制”为核心建立评价机制,推动人才流动、资源流转。同时,充分调动企业招引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鼓励支持企业以薪酬、股权等多元要素吸引人才,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四两拨千斤”作用,完善市场评价人才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此外,强化人才培养和招引方式的创新,做好“柔性引才”的文章,以更加开放包容不拘一格的政策创新,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空间。
二、瑞安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趋势分析
截至2015年底,瑞安市人才资源总量达15.64万人,其中,党政人才0.4764万人,占3.1%(不包含事业编制工作人员);经营管理人才6.24万人,占39.9%;专业技术人才2.57万人,占16.4%;高技能人才2.72万人,占17.4%;农村实用人才3.53万人,占22.6%;社会工作人才1042人,占0.6%。[4]平均每万人口拥有人才1273人②。瑞安引进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国家千人计划”(简称“国千”)3人,“浙江省千人计划”(简称“省千”)6人次,低于浙江省平均水平(平均每县市“国千”4.9人,“省千”13.6人),甚至远不如邻近的温州市龙湾区水平(“国千”7人、“省千”15人)。目前,各地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进入全新阶段,招引人才的政策优惠力度不断加码。可以说,当前招才竞争的实质,是城市环境和招才政策的竞争。瑞安城市建设先发,城市配套、公共服务具备一定水平,但招才政策水平、对创新人才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弱。如一些先进城市实行人才居住证政策,即人才“绿卡”,使拿卡的人才享受与本地市民同等社会保障、子女就学、住房保障等政策,而瑞安还未实施相应举措,外地高端人才落户存在较大困难。同时,根据近三年回瑞就业的瑞籍人才统计,很大一部分瑞籍高校毕业生没有回瑞就业。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招引竞争,要吸引、发展和留住人才,必须客观分析瑞安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
1.企业熟练技工紧缺常态化
随着瑞安产业层次的不断提升,熟练技工或工程师紧缺难招,已成为瑞安人才市场的新常态,也左右着创新型企业的成长命运。熟练技工是拥有高端技能的新一代产业工人,他们不仅对薪酬等敏感,对就业环境、子女教育条件、文化休闲条件等也十分敏感,后者甚至更易影响他们的择业。瑞安阁巷产业区的入驻企业对园区环境颇多怨言,企业退地情况频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不成熟的园区和就业环境留不住技术工人。
2.人才工作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一个地方能否吸引人才,主要取决于就业、生活、教育环境等。瑞安人才工作尚停留在发放奖金、补助等简单层面,人才队伍建设、招引落户政策、人才市场培育及人力资源发展等缺乏系统性规划,政府合力、市场能力都较为欠缺,引才留人能力不足。人才招引培养的前瞻性、现实针对性不强,目标不明确。如对本地人才外流、外地人才难留的问题,没有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导致人才集聚能力加速下降。目前,许多先进城市都在分别推进在外瑞籍人才回归和外地优秀人才招引工作,并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施策的办法。就瑞籍人才而言,在外瑞籍人才群体庞大,既有在外经商的瑞商群体,又有高层次的海外技术人才,亟需结合瑞商回归政策,研究返乡人才的针对性支持措施,吸引资金和技术回归;就外地优秀人才而言,当务之急是把目前在瑞安工作的外地人才留住,避免技术和产业同时外流。此外,瑞安对本地职业教育社会化发展也缺乏针对性措施。
3.人才发展平台有待完善
受城市公共服务不优和生活成本高企的影响,瑞安对人才缺乏吸引力,外地优秀人才不愿意来瑞安就业。同时,据瑞安市人才办统计,每年约有60%左右的瑞籍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但名校瑞籍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的比例极低,人才回流劣势较为明显。截至2015年,瑞安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600多家,但主要以低端产业为主,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不高的情况,缺少人才成长发展、研讨交流的平台,导致人才引进难度大且流失率较高。
三、瑞安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发展政策支持措施
1.完善人才战略规划
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系统性考量,针对性谋划,围绕领军型高层次人才、机关事业单位专业人才、企业家人才、产业技术人才、教师和医生等公共服务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划,并使人才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推动形成以人才集聚优势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引领型”人才开发模式。同时注重建立人才引进目录编制和定期机制,研究建立人才指数,不断增强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支持瑞籍人才返乡创业
一是支持海外瑞籍人才返乡创业。深入实施“国千”和“省千”、温州580海外人才引进计划、海内外智力引进工程、551人才工程、“玉海聚才计划”等人才培养项目,鼓励京沪杭等高校瑞籍硕士、博士回乡创业,通过给予一次性创业启动资金,在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完善相关措施,支持瑞商回归创办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建立有市场竞争力的协作创业模式,形成各具特色的返乡人员创业联盟,打造具有区域特点的创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集群。二是支持瑞籍高校毕业生回乡发展。引导和鼓励瑞籍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完善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制;引导和鼓励瑞籍成功创业者、知名企业家、天使和创业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创业导师,提供创业方案、创业渠道等创业辅导;引导和鼓励瑞籍农村高校毕业生返回农村,因地制宜围绕休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开展创业,完善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环境。
3.推进积分制人才融入计划
2015年10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居住证暂行条例》,该条例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瑞安要借助国家政策调整的东风,学习上海(居住证+服务年限)、广东(居住证+积分制)等地先进经验,尽快落实居住证制度,开辟外地人才持居住证通过积分等方式落户的通道,分阶段实现持居住证外地人才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市民待遇,特别是教育方面尽快改变当前本地人与新瑞安人分校而教的现状,采用集团化办学模式扩大优质办学资源,吸收部分积分高的新瑞安人子女混读,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并逐步提高居住证持有人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
4.支持人才创业创新
一是设立人才创业基金。探索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二是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科技孵化园、人才产业园、文创园、公益组织孵化园等创业创新平台,打造瑞安的科技中心、智慧创业园区,吸引高端人才拎包入住、安心创业,形成智力机构和要素有效集聚的“磁极”。三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利用税收优惠、股权激励、配套扶持等人才政策的杠杆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创新项目投入;营造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实施人才安居计划,加强人才保障房建设,完善各类人才扎根瑞安的保障机制。
5.推进本地职业教育发展
一是积极与省内外特色高等工程院校、科研机构合作,有效发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瑞安学院的人才基地作用,推进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社会化发展,建立与本地产业需求对接的职教体系,加快形成适应产业转型发展的人才梯队。二是推进瑞安市民办职业教育集团、瑞安市职业中等专业教育集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瑞安学院等重点职业院校的建设,整合职教资源,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发展,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三是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机制,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统筹成人(社区)教育协同发展,健全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建设。
6.推进人才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培育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园区。在万松东路沿线、东新产城融合区等城市功能完善或发展区域,规划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并配套系列扶持政策,如推出财政补助、房租补助、引才奖励、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措施。二是强化创业公共服务支撑。加强瑞安创业人员社会保障、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营造人才“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探索建立跨区域创业转移接续制度;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强远程公益创业培训,提升基层创业人员创业能力;引导和鼓励地方金融机构开展面向基层创业创新的金融产品创新,发挥社区地理和软环境优势,支持社区创业者创业;引导和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大型物流企业发挥优势,拓展乡村信息资源、物流仓储等技术和服务网络,为基层创业提供支撑。三是提升人才社会地位。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政策,对经同意离岗的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建立健全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支持鼓励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科技社团为科技人员和创业企业提供咨询服务;选拔具有行政管理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担任党政机关领导职务或特聘为政府高级顾问;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前,征求专家、人才意见。制定突出贡献人才社会优待办法,开展以评选创新工作奖,激发高层次人才干事创业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参考文献]
[1]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EB/OL].
[2]王克良.人力资源服务业起飞[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5(3):25-27.
[3]赵永乐.把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J].中国人才,2013(13):54-55.
[4]瑞安市“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通知(瑞委人〔2016〕2号)[A].温州:瑞安市人才工作办公室,2016
[5]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EB/OL].
[6]陈亮.地方政府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机制措施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8):217.
作者:课题组 单位:瑞安市人民政府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