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社会人才需求的高校过控专业教学改革范文

社会人才需求的高校过控专业教学改革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社会人才需求的高校过控专业教学改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社会人才需求的高校过控专业教学改革

摘要:

我国高校工科在校学生规模居世界之首,但人才培养质量却不尽人意,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要求相差甚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针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等不同主体进行走访,根据走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大连大学的具体情况,调整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工科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改革;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社会需求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突出的矛盾,一方面是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优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说明教育与企业需求相脱节,造成产品销路不畅[1]。为实现培养方案和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培养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对大连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以下简称过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进行深入走访和认真调研,详细听取企业需求和建议,归纳反馈问题及建议,提出教学改革方法。

一、问题分析

(一)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不断更新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其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而许多高校工科专业未能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导致课程设置及内容相对滞后。例如,在制造业中,计算机三维绘图及三维数字化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与之对应的“工程制图”课程还没有增加计算机三维绘图的内容,仍停留在二维绘图层次,课程内容陈旧。

(二)实践环节薄弱

实践环节薄弱是工科院校普遍面临的问题。由于理论课教学易于开展、管理和考核,投入成本小,因此,在地方工科类院校课程设置中,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尽管近几年实践教学日益得到重视,但实践环节薄弱问题并没有太大改观。这主要表现在实习时间短、深度不够、仅局限于工厂参观;毕业生设计、课程设计选题明显脱离生产实际,缺乏实用性;实验内容多年未变,比较陈旧;实践环节薄弱,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不到位。最突出问题是实习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学生认识实习需要在工厂待一周,生产实习需要在工厂工作一个月,而且教师通常把实习安排在工厂进行设备大修时进行。这样学生不仅能看到设备的内部结构,而且能够观察设备的维修过程,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但当前,大多工科学校由于实习经费不足,认识实习只安排3天左右,生产实习6天左右,实习只能是参观工厂。扣出安全教育和现场介绍讲解的时间,实际参观时间很少。同时,工厂一般规定在设备大修时,出于生产安全、技术泄密和经济效益方面的考虑,规定包括实习学生在内的外厂人员不许进厂。因此,学生的实习时间和内容难以保证和落实,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学方法较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一些工科高校的教学模式以“单向灌输式”为主导。一是将教师定位为活动主体,学生为课堂的附庸;二是学生的思维活动以教师思维为中心,学生缺乏主动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思维惰性;三是学生被动获取静态知识和信息,且这些知识和信息是单向的;四是缺乏师生间交流;五是课程教学组织简单,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控制力强[2]。这种“教师传播知识,学生机械接受知识”的课程教学模式,偏重记忆,不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无法实现教学互动,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具有工程背景的师资力量薄弱

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这是高等工科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对培养工科学生的要求。近年来,高校引入的青年教师大多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高校任教。他们理论功底扎实,但缺少工程实践经验。加上受“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培养模式影响,他们通常缺乏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意识。同时,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科研项目、论文、学术获奖对他们现实利益和长远发展有直接影响,使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向这些方面,导致其缺乏进行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力[4],难以将工程实践中的案例、背景知识、操作技能等传授给学生。

(五)课程考核机制不完善

目前,课程考核基本以考试为主,且偏重理论的考核模式。考试范围完全局限于教科书框架,存在重记忆、轻理解、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5]。考试方式单一,考核成绩也一般是由期末理论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通常,期末考试成绩比重占70%~80%,主要以考核知识为主,而平时考核占20%~30%,主要是学生平时的作业、出勤和测验等情况,且很大程度上只是流于形式。由于工程能力的培养需要贯穿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课程考核又不能很好地体现对过程工程能力的评价,造成考核成绩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出现高分低能现象。

二、教学改革与实践

根据走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大连大学的具体条件,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调整过控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修改课程教学大纲,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构建过控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调整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

总学分由183.5调整为173,实践学分由39调整为43.25。在下调总学分10.5学分的情况下,增加实践学分,保证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25%以上。

(1)增加实践环节的学时。

例如,金工实习由2周调整为4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由1周调整为2周,加强实践训练、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增加课程。

增加过程装备制造技术、专业外语课程,加强专业课以及对外交流能力的训练。

(3)调整课程学时。

例如,材料力学由2.5学分调整为4学分,以加强力学基础,重视基础训练,同时为考本专业研究生的同学奠定坚实基础;物理化学由5学分调整为3学分,物理化学实验由2学分调整为1学分。

(4)调整课程属性。

加强综合能力训练,如过程装备成套技术课程由选修课程变必修课程,粉体力学由必修课调整为选修课。

(5)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整合教学内容。

增加过程流体机械拆装的项目,增加工程制图中计算机三维绘图的内容,增加计算机工程应用中企业常用的软件,删除过时软件。

(二)改善教学条件,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1.改善教学条件

持续开展专业实验室建设,增加无损探伤、动平衡实验设备,增加拆装实验项目。新建大连顶金通用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实习基地,与之签订产学研协议,在工厂进行生产实习等。

2.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

倡导现代教学理念,运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都紧紧围绕学生学习效果,教学活动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能力培养为主转变。按照“授人以渔”(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把现代教学理念融入每个教学环节中。

(三)改革教学方法

利用现代教学设备,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完成不同的教学内容。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学生讲述、案例、实物等方式,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教学。

1.实物教学

教学发现,学生能看懂书中的零部件或仪表图,却不认识实物。因此,要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与教学相关的实物充当教具。例如,去报废厂房、废品收购站、二手市场、学校报废实验设备仓库等,收集压缩机、泵、换热器、各种阀门及测试仪表。用这些实物做教具,展示其内部结构,讲解工作原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实例教学

收集工厂企业生产单元正在运行的工艺流程图、设备及其主要零部件图纸,并配备现场实物照片、视频在课堂上展示,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同时,将收集的工程案例恰当引入教学,教师与学生共同模拟现场,一起分析、探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设备种类繁多、结构复杂,设计制造维修管理特色鲜明,学生在缺少实践知识的前提下很难掌握。采用以上实例教学,能弥补学生缺乏工程实践的不足,教学效果明显。

3.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校友、校外专家来学校讲座、交流。讲座内容不求高深,但求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讲座和交流,教师、同学能够增长实践知识,同时了解企业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学生则可灵活调整学习计划,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此外,学校可以邀请企业更深层次地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工学结合,共建实习基地,大幅度提升学生工程能力。

(四)完善课程考核机制

考核应结合课程性质和特点,科学设计课程考核的内容、方式、方法以及采用的手段,便于全面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考核内容要与企业实际紧密相连;考核方式要依据课程特点,可以采用开卷、闭卷,或二者相结合的方式;考试方法可以笔试、口试兼用,论文和科技作品创作等多样化的考核方法;重视教学过程效果评价,并提高平时考核分值比重,特别是实践环节,将考核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此外,考核评价与教学改革应同步进行,避免平时考核流于形式,稳步推进教学改革。

(五)其他

1.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尽量真题真做

鉴于部分毕业班同学在做毕业设计期间已经就业并开始工作实习,可以鼓励这些学生在工厂选择与专业相关的真实课题做毕业设计,并聘请工厂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同时,动员参加实习的学生写实结,把参加工作的经历与感受和其他同学、学弟学妹分享交流。而课程设计可结合学生参加竞赛(如化工设计大赛)时的题目来做,选题既要有延续性又要有实践性,以达到最佳效果。

2.支持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学校、书本、教室并不是知识的惟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有益的教科书。因此,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社团组织和竞赛活动,从中锻炼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3.加强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教育

毕业生在参加工作第一年往往心理不稳定,生活压力大。因此,很多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坚持不下来。为此,毕业生在校期间,学校应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学生入职后要忠于企业,踏实工作,不要把单位当成“实习基地”,频繁跳槽。

三、结语

鉴于目前高校过控专业教学存在的乙烯类问题,提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以期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实践,实现教学目标,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新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职业教育,2011,(7):83-85.

[2]潘成云.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J].扬州大学学报,2001,(4):72-73.

[3]叶光煌.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特点的比较与借鉴[J].集美大学学报,2007,(3):79-83.

[4]谭天伟,于颖.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的探索与启示[J].北京教育,2015,(4):56-57.

[5]真虹.中美大学课堂教学比较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2):106-111.

作者:赵启成 单位:大连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