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职英语人才需求论文范文

高职英语人才需求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英语人才需求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职英语人才需求论文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1.矛盾一:毕业生就业观念与市场需求趋势矛盾明显。本次问卷显示反映的另一个矛盾是不同性质外贸企业的人才需求和高职高专学生择业观念之间的矛盾。参与调查的企业中,国有外贸企业的比例是9.1%,而民营企业所占的比例最高,是34.5%.其中,92%参与调查的国有企业表示外贸人才基本饱和,如有招聘需要,他们也会首先考虑有工作经验的员工。与此同时,67%的民营外贸企业则表示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十分紧迫。这种现象不仅仅体现在这次调查当中,其实整个浙江省的民营企业都存在外贸人才短缺现象。来自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的信息显示,浙江省有民营企业30.6万家,其中三分之二是制造企业,这些企业都需要专门的跟单员,粗略估计浙江跟单员的缺口在十万以上。由此可见,外贸人才的短缺对于我省的众多民营企业来说,已然成为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56%接受调查的民营企业表示愿意招聘专业知识和技能过关的外贸类毕业生,但同时又担心这类毕业生积累经验之后会流向那些效益更好的外贸企业。其实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在学生座谈会上,不少学生表示相较于民营企业,他们更愿意去大型国有企业。由此可见,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还存在“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认为毕业后直接去国企工作可以“一劳永逸”。这种状况之下,市场需求趋势与毕业生就业观念之间的矛盾就显得非常突出:国有企业基本饱和,民营企业外贸人才短缺,高职高专学生却削尖了头皮想往国企钻。

2.本次问卷调查结果除了以上两点“矛盾”,更主要的是发现了企业目前比较重视的外贸类毕业生三方面的素质,即:(1)专业技能。本次调查发现,外贸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只停留在学历、外语语言能力、专业对口等基本条件上,而是对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希望毕业生获得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行内称之为岗位“敲门砖”。当企业被问到“会否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衡量应聘者的重要评分标准”时,78%都选择了“是”。其中,“单证员”证书是企业择员最必需的职业资格证书,有55.4%的企业老总选择了此项,位居其他证书之首。在40%企业心目中,外贸类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相较与其余两项素质被认为是“外贸行业最需要的素质”。由此可见,外贸企业十分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校期间有针对性的多考些职业资格证书,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一种有效途径。(2)礼貌礼仪。此次社会调查的另一项发现是:企业对应聘者的礼貌礼仪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高。36%的企业认为“礼貌礼仪”是仅次于“专业技能”的一项“从事外贸行业的必要素质”。83.6%的企业认为会“非常重视”应聘者面试时的礼仪举止。当这些企业被问到“哪些礼仪因素会列入他们招聘的评分标准当中”时,“交谈中的举止是否大方得体”是最多企业选择的一项,占64%;综上所述,求职者的礼貌礼仪方面的素质已被列入不少企业招聘要求之中,特别是外贸类企业对礼貌礼仪的要求更是严格。(3)语言沟通能力。调查结果显示,沟通能力是企业最看中的能力。“企业关心外贸人才哪方面的能力”有87个企业选择了“语言沟通能力”,其次是72家企业选择“英语应用能力”。由此可见,企业不仅看中毕业生的英文沟通能力,而且同样甚至更注重他们的中文沟通能力。作为一名外贸类毕业生,英语口语能力是他们必须重视的专业知识的一方面而已,但中文沟通能力却是相对比较宽泛的能力。学生在不断增强他们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他们社交能力的提高。

二、调查启示及建议

完成了本次社会调查之后,笔者得到了一些启示,主要分为两个层面:

1.学生层面。经过这次实践,首先建议高职高专学生要摈弃“学历本位”的传统观念,要看到高职学生本身所具有的特色优势,抱着务实的心态面对今后的就业,不可好高骛远。其次,希望同学们在扎实学好每一门课的基础上,多锻炼自己的中英文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英语口语方面更应在求学期间打好基础。再者,注意日常言行举止,要把“谦虚有礼”作为一种习惯,同时不要忽视学校开设的公选修课及讲座,这些科目都是培养个人修养,提高专业素质的良好途径。最后,希望知高专的学生能在校期间能有目的地考证,争取在毕业前获得企业要求的证书。

2.学校层面。结合此次调查结果,在高职学生培养方面也些许启示,譬如学生培养应与市场需求接轨。学校在课程设置、公修课开设及学生思想工作等方面可作适度的调整,如:首先,在课程设计上能多增加实践类的课程,最理想的状态是能和当地企业合作,让同学可以在校期间就有企业实习的经历,以解决高职学生实践经验缺乏和企业普遍要求有经验的应聘者这一矛盾。其次,及时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信息,能与颁证机构作好培训考证系列协调工作,避免学生考证的盲目性。再者,学校可多举办有关“外贸成功人士经验谈”之类的讲座,让学生面对面地接触“身边的成功例子”,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最后,希望学校广泛开展学生就业指导,从心理层面帮助学生作好步入社会的准备工作。

作者:郑洁静单位:宁波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