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要培养具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适应市场要求的从事报关、货代、外贸、跨境电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人才培养上,紧密结合行业形势变化,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改革逐步形成了以“厚基础、重实践、宽口径”为原则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根据报关及货代行业的发展及岗位群需求的变化,按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突出职业教育为特色,坚持全面发展、整体优化、因材施教、体现特色的基础上,培养具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适应市场要求的从事报关、货代、外贸、跨境电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跨境电商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新型外贸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显得尤为紧缺,在这种大形势下,报关及国际货运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性和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上,紧密结合行业形势变化,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改革,并与海关、报关行、货代公司等保持密切联系,开展了系列教学互动和实践活动,逐步形成了以“厚基础、重实践、宽口径”为原则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研究思路。
一、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途径分析
(一)厚基础——构建宽厚的理论教学体系专业在设置人才培养方式时,要结合社会的发展对主干课程进行更新和整合,同时也要注重实践教学的课时,力求理论和实践双管齐下。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要以专业课程为重点,将课程分成若干个课程群包括个国际贸易课程群、报关课程群、国际货代课程群、跨境电商课程群。对课程群里面的课程要进行优化,课程群是有联系的,又是有区别的,通过对不同课程群的课程设置,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体系。例如其中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比较重要的课程如“国际贸易基础”“报关基础”“跨境电商基础”等,要保证充足的课时。
(二)重实践——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方面,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一样重要,因为实践教学是学生根据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必要手段。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要建立以专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循序渐进的实践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一种多层次、多方位的实践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其中多层次即根据实践水平层次划分为:基础技能层、技术提高层、系统综合层以及毕业设计四个层次。其中基础技能层主要以外贸单证的填写、QP系统的录入为主,重点针对外贸当中一些主要单证填写的实践训练。技术提高层,包括通关方案的设计、商品归类,以及跨境电商实践。系统综合层,学生需要以外贸单证为依托,进行业务磋商,签订合同,一直到完成整个外贸流程。毕业设计是学生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将学校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当中,真正的学以致用。通过多层次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后,他们可以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整个外贸流程,让学生建立起系统概念。多方位是指将校内实践、企业实践、企业实训等作为实践教育教学的构成部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可以同本地货代公司和外贸公司的多家企业合作,注重夯实就业实习基地。实习单位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为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实践的场所和环境,为校企共同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这些实习基地也不定期地从本专业学生中选拔录用一批优秀的学生,补充了企业的新鲜血液,实现了校企共赢,也巩固了双方的长期合作关系。为确保实习效果,本专业制定了专门的校外实习方案、实习计划与实习管理制度,能部分满足本专业顶岗实习的需要,成为专业教学的有效延伸。
(三)宽口径——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复合型人才该专业成立以来要不断加强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围绕相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课程的教学特点,逐步形成了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围绕“工作岗位核心技能、职业资格证书改革、职业技能大赛”三个方面的重点,综合开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随着专业设置的调整和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确立,原计划中的有些课程设置已不再适合宽口径的复合型外贸人才的教育模式,必须对其进行整体优化,采取“删、减、并、增”的思路,对于一些不适合的课程予以删除,对于仍有保留价值的课程通过改造,并入相关课程予以吸收,对于保证专业质量的课程,要进一步改造和创新后予以保留。例如在《报关实务》的授课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此门课程拆分为《报关基础知识》《报关业务技能》《进出口商品归类》三门课程,满足企业对报关人才的需求,也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提高技能训练、掌握实际运用,体现“深”和“专”的特点。同时,为了同一目标,让本专业融入更高的职业要素,与实际岗位业务流程紧密联系,也可以拓展国际货运以及报检员的就业方向。
二、应用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后的成果
(一)人才培养模式日益完善本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坚持以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和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以此为主线,在课程设置的构建上注重以三种能力为一体的能力培养,即着重培养: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方法能力、体现以高职教育就业为方向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增强社会竞争力的综合社会能力。按照这样的体系构建,专业培养的学生注重报关与货代类资格证书和外贸业务类资格证书以及跨境电商类资格证书的获取,从而可以面向报关报检、国际货运、外贸业务、跨境电商四类岗位。这种全面、综合、立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近几年的运行和改革,可以使我们的人才质量不断提升。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过程中,我们始终将校企合作、校企共建放在首位,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人士参与专业研讨、课程共建、实训指导、竞赛指导等各个教学实践环节。为了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在正常的模拟实验、上机操作、寒暑假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之外,专门组织学生到外贸企业、报关行、出口加工区、物流基地等进行集中的认知实习;我们将统一组织学生参加报关水平测试,将相关需要的技能知识纳入教学之中,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以赛促建,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积极打造动态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硬件方面,改建了国际物流实训室,本专业参考技能大赛实践标准,已建成跨境电商综合实训大厅,满足专业课程实训、校内综合实训、竞赛实训等要求;软件方面,在学校的支持下,专业购买了报关业务、商品归类等实训软件,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以大赛为契机,专业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邀请校外专家参与实训的指导和方案的制定,立足于工作岗位,以工作流程为依据,专业编写了较为完善的综合实训方案,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本专业在建成的几年时间里,在实践教学上下力气,始终以培养专业技能、强化社会实践为主。建成了国际物流校内实训基地,一个新的、综合性的外贸专业类实训基地也已经建设好了,其中将包含专业的报关和跨境电商实训大厅,突出综合性、技能性、专业性的特点。在软件方面,学校引进了报关实训软件、“互联网+”国际贸易实训软件、归类达人实训软件、国际商务单证和跟单以及跨境电商等实训软件。同时,在课程实训、校内综合实训上经过几年的发展,本专业也自成特色,运行有序。
(三)形成日益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在专业被确立为校际重点建设专业后,根据专业建设要求,本专业开发了专业教学大纲、形成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编写了校内综合实训方案,并且在积极开发精品课程。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报关、报检、物流货代、外贸业务和跨境电商五个基本岗位,开设与岗位能力要求一致的课程,要求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水平证书,有效实现了“课岗对接、课证融通”。
(四)融入大赛项目标准,引导教学内容改革为了能更好地发挥专业教学团队的力量,充分利用教学团队中各位老师的专业特长,我们在备赛过程中按照各位老师的专业优势,分工协作,按需求对参赛队员进行方案设计指导、技能操作指导。高职类职业技能大赛大多是基于典型的工作过程和任务,通过研究大赛项目流程,有助于专业进一步明确学生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本专业通过近四年陆续在校内开办专业类比赛,选派教师和学生参加校外国家级、省级等大赛,逐步把技能大赛要求的专业知识融入到课程标准。通过大赛的要求,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同时,通过报关协会这一学生社团组织,有效地开展了一些小型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蔡英.厚基础,强实践,重市场,宽途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20):18-21.
[2]朱水云.“互联网+外贸”视角下高职类《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J].山西青年,2018(24):147.
[3]刘富才.校企联动创新职业技能竞赛的探索与实践——以漳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管理观察,2018(26):133-135.
作者:刘琳 汪志林 单位:徽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