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将互联网+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并将其应用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切实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职业岗位能力。探究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以互联网+为背景,从课堂现状、模式构建以及解决的主要问题几个方面,探究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应用型;翻转课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将互联网+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并将其应用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切实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因此,探究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课堂现状
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绝大多数教学内容仍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在课堂内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在课堂外进行知识的内化。这种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1.忽略了教学对象的差异,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学生课堂自主活动缺失,压制了学生质疑、批判、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
3.讲授时间偏长,内容偏多,易造成认知超负荷,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提高。
4.技术和教学的结合使用受到教师观念的限制,未能有效地促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5.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教师职业素养的提高。综上,现行的教学模式阻碍着教学效果的提高,扼制着学习者个性的发展,不利于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职业岗位能力。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1.以问题为中心,将“激趣—质疑—自研—合作—交流—延学”六个手段融入“双课堂”,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开展翻转教学,如图1所示。BYOD(BringYourOwnDevice),即自带设备,指使用自己携带的移动设备联入网络进行移动学习或移动工作。课前主要依托SPOC平台和BYOD资源,进行课程的在线视频学习、网络讨论、测试训练等;课中主要依托实体课堂教学环境和BYOD,教师化身教学活动的“导演”,为学生提供随时指导,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和学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等;课后主要依托SPOC平台和BYOD进行复习巩固、学习效果检测、互评交流、总结反思等。
2.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分别对线上线下“双课堂”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实现包括教师、学习同伴、学习者自身,甚至是平台机器等在内的多元化主体评价方式。线上的考核主要有:根据平台自动记录的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学习时长、作业提交次数、网络讨论次数、单元测试等)考核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学习同伴间对课程作品的互评等;线下的考核有:课堂签到、翻转课堂的表现、书面作业、期末卷面考试等。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解决的主要问题
1.模块化教学内容组织。以目标式项目教学为导向,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将每模块再划分为若干小模块,有些小模块进一步分为基础模块和进阶模块,以解决学生“吃不饱”和“吃不消”的问题。各模块的教学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教师对不同模块进行不同的教学活动和考核评价设计,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各个模块的具体教学内容。
2.立体化教学资源开发。开发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包括微视频、课件、讲义、文献、电子书、作业、测试等,其中微视频是开展翻转教学的基础。针对不同类型的内容,微视频资源主要有PPT课件演示加旁白讲解、计算机屏幕操作演示、实物操作演示和现有视频加工再利用等类型,主要分为知识讲解演示、探索问题或研究任务引导,以及学习兴趣激发三类。3.师生角色定位。基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设计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教学活动,明确教师/学生在各个环节中的任务分配,形成能够支撑基于“SPOC+BYOD”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套可行性教学方案。
四、结论
在“互联网+”背景下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教学新形式,不断探索并完善基于二者融合的教学模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宋艳玲,孟昭鹏,闫雅娟.从认知负荷视角探究翻转课堂———兼及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4,(1):105-112.
[2]张明,郭小燕.“互联网+”时代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启示———微课、慕课、翻转课堂[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2):167-171.
[3]周雨青,万书玉.“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基于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10-12.
作者:辛海燕 单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