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范文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第一篇: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思考

摘要: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正影响和改变着会计行业和会计职业。为此,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转型发展,以更新会计教育理念为切入点,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动态性地整合课程内容,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实施线上线下同步的混合式教学。同时,通过建立复合型的双师教学团队和系统化的综合实训基地,切实保障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以培养出适应时展的复合型、创新型会计人才。

关键词:智能化;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

近年来,伴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人工智能已悄然走进公众视野,正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作为企业经济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跨越式发展:财务共享中心的出现,智能化财务软件的开发与使用,电子发票的运用等,使会计行业呈现出跨行、跨界发展的态势,从而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标准和高要求。因此,如何适应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尽快实现转型升级,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智能化时代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会计核算工作的发展曾经历了手工会计、电算化会计和智能会计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手工会计完全由人工完成证账表的处理,电算化会计是运用财会软件自动生成账表,但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仍然需要人工操作,而智能化会计是通过语音录入、自动扫描和智能化的财会软件,可自动完成证账表的全套会计核算工作。因此,人工智能化对会计行业产生的影响,从短期来看是渐变式的,但从长远来看,可能会产生断崖式的变化。

(一)会计工作重心将发生转移

传统财务会计工作的重心是核算和监督,人工智能的出现,将由智能化财会软件取代核算型工作,会计工作重心将逐步转向预测、决策、分析、评价、控制等,并将实现财务、业务乃至战略的一体化,向管理会计拓展和延伸,从而使会计工作的重心发生根本性转移。

(二)会计信息质量将明显提高

手工或电算化操作环境下,因人工失误或人为造假等原因,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严重。而人工财务智能系统的运用,虽然无法从根本上杜绝会计信息的失真,但因降低了处理会计信息时人工的参与度,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从而使会计信息变得真实、可靠;同时,公允价值计量因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变化,将能够取得大量的、实时的数据,使公允价值的获取更为便捷和公允,从而可有效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三)财务工作效率将显著提升

手工会计时代,会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机械、单一、重复的财务会计工作,工作量大、效率低。人工智能的运用,使财会人员从繁琐的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转而集中精力对人工智能辅助系统中自动集成的数据展开分析,预测企业的各项重大财务事项,为企事业单位决策提供有用数据支撑,从而有效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

(四)信息呈现方式将发生改变

手工会计或电算化环境下,财务信息获取的时点是固定的,呈现方式也以出具固定的财务报表为主。智能会计时代,财务信息的呈现方式可随时自动生成,从而使信息使用者可以获得实时性、动态化的财务信息,并通过人工智能实现财务信息的自动推荐和自主分析,为管理者直接提供所需的各种决策信息,使财务决策更智能化和理想化。如果说会计从手工时代向电算化时代的转变,意味着会计核算效率的提升,而会计电算化时代到智能化时代的转变,则意味着会计功能的提升,使会计从单纯的核算职能发展到服务业务、参与决策的职能,是传统财务会计向现代管理会计转型的过程,是一种质的转变。

二、智能化时代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诉求

人工智能虽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将对整个经济领域特别是会计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也将直接导致财会人员需求数量和类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继而影响到行业企业对高职会计人才要求的变化。

(一)智能化时代对高职会计人才需求的影响

1.会计行业人才需求量减少当会计核算从手工转向电算化的过程,正处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需要大量的从事基础性会计工作的人员,而会计的电算化并未完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仅是账表的自动生成,部分工作仍需要财会人员的手工操作,因此这一阶段的变革对财会人才的需求冲击影响不大。但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财会岗位的增量变化不再明显,大量的财务基础工作被智能化软件替代,从而导致对财会人员特别是从事基础财务工作的人员需求的大幅减少。

2.会计行业人才需求类型转变进入智能会计时代,会计职能转向以决策和管理为主,会计功能也从价值反映转向价值创造,而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的出现,使会计具有了价值创造的技术支撑,这将倒逼会计人才的转型升级。财会人员将从繁复的会计核算工作转向能创造价值的管理和战略工作,财务角色从单纯的技术操作型向经营管理型人才转变。能分析、善管理、知战略的复合创新型人才是未来会计行业需求的类型。

(二)智能化时代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会计行业引入人工智能后,要求财会人员从来人工智能所不能替代的工作,需具备符合智能化时代要求的以下几项特定能力:1.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目前我国人工智能的应用仅限于会计系统中的一些客观性操作,而类似于审核、判断等主观行为,人工智能会计系统是无法判断的,还需要依靠财务人员的主观判定。如果遇到宏观经济环境等重大事项变化时,更需要通过会计人员的经验判断加以调整和纠正。同时业务财务一体化是企业发展的趋势,要求财务人员既懂财务又懂业务,从大量的数据中进行取舍,准确预测,同样需要借助于良好的职业判断力,只有建立在业务基础上的财务人员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2.数据收集、分析与预测能力在大数据时代,作为一名称职的会计人员,除需具备一定的会计核算能力外,还要善于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方法,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利用数据建立模型,提升财务的预测、规划职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服务于企业的发展。3.战略分析与决策能力智能化会计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从传统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而管理会计人才就是通过财务会计提供的核算信息,对企业做出评估、判断、建议乃至决策,其实就是参与企业管理的过程。因此,具备战略分析与决策能力就成为智能化时代财会人员的一项重要的关键能力。

三、智能化时代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策略

(一)调方向:更新会计教育理念,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传统的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为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提供会计信息。基于此,许多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都是从技术技能层面开展教学,将学生培养成传统的数据加工者,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定位于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按此理念培养的学生缺乏远期的职业竞争力,难于适应快速改变的经济环境和商业模式。同时,在“互联网+”与智能化会计的推动下,会计的管理职能日益凸现,会计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价值管理活动。因此,高职院校应顺应经济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从价值管理视角出发,树立“泛会计”的教育理念,调整人才培养思路,将学生培养成既有厚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又具备互联网思维下的会计管理意识,讲诚信、善沟通、知财务、会管理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二)优体系:动态调整课程内容,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功利化现象比较严重,因各类会计证书成为就业的重要砝码,大多围绕职业资格或职称考试设计课程,过于关注知识和技术的传授,导致学生知识体系碎片化,忽视会计职业能力的训练;课程架构上,侧重于以核算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体系,即使是会计电算化课程,也大多停留在会计软件操作的层面上,涉及分析、管理方面的课程偏少且缺乏一定的深度与宽度,忽视了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弱化了会计职业判断力与决策支持力。因此,目前的课程体系不能满足会计行业发展和智能化发展的双重需要,优化现有课程体系迫在眉睫。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打破传统的会计学科的狭隘视野,围绕智能化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形成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化通识教育,特别是人文素养和方法论等方面的教育;重构会计专业知识结构,删除一些传统课程,压缩一些核算型课程的课时并适当降低难度系数;进一步打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与业务流程的边界,实现有机融合,突出和强化管理会计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分量,建立管理会计分层级的课程群,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增加一些适应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新技术课程、复合型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如大数据在会计中应用、云会计、企业业务与财务共享中心、自助报税流程、电子发票运用等,锻炼并丰富学生的互联网思维;通过增设选修模块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使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够适应智能化时展的需要。

(三)转模式:融入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面对面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则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加之会计课程本身较为枯燥,使学生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既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忽略了其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近年来兴起的网络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构建共享型网络教学资源库,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多元化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单纯的网络教学模式也存在教学互动性不够,无法提供差异化的教学服务,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及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和严格的考核机制等弊端。而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吸收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之优势,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融合现代网络技术,通过线上、线下等一系列学习活动的构建,开展互动式教学,形成多样化的教与学的混合,塑造学生批判性、创造性和发散性的思维能力。显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宗旨与智能化时代对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是相吻合的,因此,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无疑成为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互动混合教学模式一般可分为课前自主学习、课堂翻转教学、课后总结评价三个阶段。

1.课前自主学习课前自主学习主要是教师预设教学方案,精心搜集教学资源,制作微课视频、动画等,通过网络互动教学平台推送,同时课前学习任务通知,学生则通过在线自主学习,完成一定的课前练习,有问题可通过上网查阅、浏览书籍或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等方式解决。教师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线答疑,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记录共性和难点问题,以便在课堂环节加以解决。对于一些涉及案例分析的课程,教师应组织学生在QQ群或微信群开展讨论,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思路给予一定的点拨。同时教师还需通过安排一定的自主测试对学生进行考核,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课堂翻转教学翻转教学与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重在启发、引导,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指导者,重点讲授课前自主学习环节中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并消化难点。教学中需更多地采用灵活多样、互助互动的方法和手段,特别是管理会计群课程中涉及的许多综合案例的剖析,通过小组研讨、合作探究、学习汇报、成果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人际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批判性发散思维,从而真正实现从“以教为主”转变成“以解决问题、培养能力为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课后总结评价课后总结评价主要是进行知识的巩固、拓展与提升。这一阶段,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和提炼,在线完成强化练习,同时对自身与合作者的学习活动作出客观性的评价。教师则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对学生各阶段的表现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考核,考核时要注重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以此评估教学效果,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教师课后还要帮助学生开展拓展性学习,升华知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力和职业迁移能力。

四、智能化时代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保障条件

(一)“复合型”的双师教学团队

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作为校内专任教师,必须顺应会计向管理转型的变革,密切关注会计行业前沿发展动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通过顶岗实践主动参与企业财务、业务、战略方面的相关工作,既为企业出谋划策,同时也为教学积累案例和素材,在条件成熟时建立产学研中心,共同提升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校方应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参加互联网知识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与设计比赛,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的运用、开发和教学能力,实现教师角色从“教学型”向“复合型”的转变。同时建设一支由兼职专业带头人、兼职骨干教师和兼职实训指导教师组成的校外教学团队,参与会计专业建设,承担课程讲授,实习实训指导等工作,并通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技能交流等活动,不断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校内外双管齐下的共同建设,形成一支真正的“复合型”的双师教学团队。

(二)系统化的综合实训基地

智能化会计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原先侧重于核算型的实训基地已无法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急需升级改造,通过校企共建,形成跨时间、校内外联动的系统化、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校内实训基地通过与校外合作企业、教学软件开发公司等合作,按照核算—管理、仿真—全真的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升级,搭建仿真的跨专业综合性实训平台,让学生认知职场环境,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引企入校,进行真实项目的训练;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则要适应财务业务一体化需要,让学生了解企业真实的会计信息系统及财务运行流程。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积极应对高科技和新技术的发展变化,从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转型和改革,并通过教学团队和实训基地软硬件的建设,保障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输送更多复合型、创新型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潘上永.论新技术下会计的转型升级和未来发展[J].会计之友,2016,(23):18-20.

[2]张会莉.人工智能对财会行业及其人才需求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2):189-190.

[3]应益华.互联网时代会计目标及职能重构与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探索[J].商业会计,2016,(4):111-114.

[4]曹荣,林妍,白红信.科技驱动河北省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7,(3):48-52.

[5]王慧.“互联网+”与大会计时代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9):9-12.

[6]邹玲莉.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经贸实践,2017,(7):237.

[7]谷增军.引入翻转课堂理念构筑“教学做”混合式教学模式[J].财会月刊,2017,(6):88-91.

[8]曾敏,唐闻捷,王贤川.基于“互联网+”构建新型互动混合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7,(5):47-52.

作者:陈兆芳 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

第二篇: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讨

摘要:当前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目前财务转型需求,本文提出高职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亟需由传统核算型的财务会计人才向服务管理型的管理会计人才转变,将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满足企业财务转型需求、熟练掌握信息数据分析工具的初级管理会计人才”。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对接企业真实场景、贯穿整体业务流程、支撑共享信息中心、强化健全职业素养”的“四位一体”高职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财务转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随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会计核算程序由于程序固定、重复率高,岗位工作被电脑和财务机器人取代的风险较高,因此,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转型,亟需由培养传统核算型的财务会计人才向服务管理型的管理会计人才转变。与之相适应,财务转型时期高职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也亟需完善。

一、高职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

根据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阳光高考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共103所高职院校开设了会计信息管理专业。随着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以及财务转型需求,预计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将在更多院校陆续开设。在目前已开设的国内绝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中,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仍存在以下不足:

(一)人才培养偏传统财务会计人才,轻管理会计人才。在现有人才培养课程设计中,传统财务会计类课程占大多数,管理会计类课程设置单一。可以说财务机器人的出现能够替代大部分重复性、流程性财务会计核算工作,会计人才培养亟需向能够为企业提供价值增值的管理型会计人才转变。

(二)实践技能重基础性会计技能,轻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在实践教学及技能培养中,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点钞、键盘录入、会计书写、凭证装订等基础性会计技能。这不符合经济发展趋势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经营业务数据量急剧增加,这就需要财务人员同时具备较高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数据分析课程是当前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

(三)对专业名称中“信息管理”二字的体现存在不同理解。不少院校仍然停留在会计电算化阶段,部分偏向企业ERP应用及实施,少数院校还偏向网络技术及应用。这几种偏见均没有正确认识当前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新定位、新要求。近年来,财政部积极推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2014年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推进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我国由会计人才大国迈向会计人才强国。与此同时,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发展推动企业财务转型。大数据时展亟需企业会计财务人员具备数据思维,并能够运用现代数据处理技术手段在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呈现上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可见,当前社会对会计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已经不局限于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及报告的会计核算工作,逐渐提升到要求帮助公司管理层进行辅助决策,通过预算、决策、控制及评价工作参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同时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为企业进行经营业务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由此以来,高职会计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就不能固守在培养学生的财务会计核算技能上,而应向管理会计及数据分析转变。胡玉明(2015)指出,“会计从业人员要从‘如何做账’的财务会计向‘如何用账’的管理会计转变”,同时指出“熟悉商业模式且擅长数据分析的管理会计师将是企业首席执行官的最佳人选并主宰商界。”因此,财务转型时期我们需要将高职会计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满足企业财务转型需求、熟练掌握信息数据分析工具的初级管理会计人才”。使学生成为面向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及相关信息数据分析等职业领域,能够从事账务处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长短期经营决策分析、绩效管理以及会计信息处理分析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四位一体”高职会计信息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在现有高职院校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尚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表现在:1.过分注重会计核算类技能训练;2.对企业业务流程认知重视不够;3.企业决策分析类实践教学尚需增加;4.数据分析技能提升有待拓展;5.缺乏职业素养培养课程。高职会计信息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室建设应更多注重内涵建设,优化提升实训基地资源,积极响应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将大力发展管理会计人才作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培养目标,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数据处理工具和手段,增强学生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服务于企业管理决策信息化。基于“培养满足企业财务转型需求、熟练掌握信息数据分析工具的初级管理会计人才”这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构建了“四位一体”的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即“对接企业真实场景、贯穿整体业务流程、支撑共享信息平台、强化健全职业素养”的“四位一体”的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对接企业真实场景

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机交互等技术和感知设备,以主流行业及新兴行业为案例构建的虚拟环境和实践教学内容,通过情境沉浸、多维度视听、可动手交互的学习方式,创设出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多感官实践环境。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使学生在一种真实的动态场景中,了解企业真实工作,感受企业真实业务,全面了解制造行业的生产供应链的活动规律和财务业务经营管理过程,熟练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工具与方法,综合运用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知识,提升决策与分析能力。同时,加强学生财务综合技能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财务技能的综合训练,面向跨行业会计技能的全面技能提升,同时与未来就业岗位相对接,引入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工作情景、文化氛围、职业环境、管理模式,按照工作的流程来布置,实训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一致,实训的内容与企业的实务流程、管理和服务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率,真正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

(二)贯穿整体业务流程建设

优质管理会计业财融合实践教学平台,管理会计能够提供从战略到决策,从成本到风险管理、再到绩效评价的一整套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方法和工具。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将逐步加大管理会计课程的比重,推动形成管理会计课程体系;探索和完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及实践教学;加大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探索更有效地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方式及手段;引进覆盖管理会计规划、预算、预测、决策及考核等职能的管理会计实践教学平台;引进展现整体业务流程的管理会计实践教学平台,强化学生对企业业务流程认知及优化改进分析能力。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的企业管理技能训练课程。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内容涉及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在游戏般的训练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感受企业发展的典型历程,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

(三)支撑共享信息中心建设

“会计云共享中心”,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念为切入点,探索“双路径、双培养标准、双指导教师、学生双身份”的“四双”教学模式;以“会计云共享中心”平台建设,把企业搬进学校、让学生走进企业,实现学习顶岗联动、招工招生同步;以“学生”+“学徒”双重身份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组织方式,建立企业和院校双主体育人模式,培养适应现新常态需求的会计人才。同时,强化和丰富会计信息处理与数据分析工具手段应用。会计信息本身即为企业的决策支持信息系统,通过会计人员深入业务流程,挖掘数据内在价值,为企业增加价值、节约成本。随着专业建设定位的日渐成熟,专业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对会计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及呈报技能,全面服务于信息时代企业会计人才的高层次需求,掌握财经数据采集、数据分析软件工具、数据可视化软件工具以及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处理教学平台。(四)强化健全职业素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专业人才服务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也是必修课。转型时期,管理会计人才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等。通过认知自我、促进沟通的职业规划教学平台;树立工作标准系统思维及工作流程的工作标准学习平台以及智能化职业能力成长管理系统搭建,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结语

随着财务机器人的问世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已变得极为迫切。作为会计人才的输送者,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计,不断更新改造现有实践教学条件,加快由培养传统核算型的财务会计人才向培养服务管理型的管理会计人才转变。

财参考文献:

[1]胡玉明.中国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过于、现在与未来[J].新会计,2015(1).

[2]魏玉平.有效培养管理会计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6(10).

[3]李向红.“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7(14).

作者:赵彩霞;张佩;刘汶德 单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

第三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路径

摘要:文章以广东省第一批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为例,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及实现路径进行研究。每个高校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现路径各不相同且独具特色,比如有“店长制”、“教学企业”、“平台+主导企业+辅助企业”、“品牌引领”、“三证融合”、“特色学院”及“八双四一”等典型特征模式等。文章同时也对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路径

现代学徒制人才模式是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促使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力保障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广东省早在2009年就在部分高职院校中开展试点工作,分别从实现校企联合招生及招工、推进教学标准研制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创新教学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2015~2017年,广东省有11家单位(含地市政府、行业协会、职业院校)被列为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1试点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路径

1.1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店长制”模式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于2014年12月与广州百果园集团校企双方联合成立了百果园学院,管理学院院长担任百果园学院副理事长、副院长担任百果园学院执行院长、确定了理事会领导下的“店长制”管理体制,实现双主体办学、双元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企方参与的人员有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百果园学院院长)、人力资源总监助理、广州综合部经理、副经理、运营经理等,校方参与人员有二级学院院长、专业带头人及专任教师等。实施以企业岗位学习为本位的“双元”培养,课程体系体现“高等性”、“职业性”和“教育性”有机融合,建立“销售型店长”——“管理型店长”——“经营型店长”这样能力和素质不断提升,符合门店岗位成长规律的课程体系。企业在岗培训不少于60%。学徒入学后一个月集中在校上课,完成军训、毛概、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部分内容,其它内容通过网络学习的形式完成,并做出成绩考核。建立“导师-师傅-分队长”三级管理制,每个学徒制班级选派校方2名骨干教师,3名企方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导师,每人负责7~8名同学,要求每月至少现场指导一次,集中解决学生的各项问题。

1.2广东科学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企业”模式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提出“教学企业”管理体制,实现“校企主体育人、交互训教、在岗培养”的协同育人模式。该学院依据实际情况,与企业签订协议,联合商定招生(招工)意向,学徒的选拔由校企联合考核与面试并择优录取。最后由新生、家长、学校、企业联合签订岗位实践四方协议。共同建立社会第三方参与的“内外结合、以外调内”的多元评价机制。以此来做好专业规划、调整专业定位及“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将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考核、岗位实践考核、创意作品及竞赛成绩等相关内容纳入“学徒”学习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校企“双导师”团队共同对“学徒”实施考核评价;同时,通过麦可思等第三方调查机构,开展本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工作,形成“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最后,以此反馈结果为依据,持续修订“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学内容,形成“学徒制”试点专业的自我诊断和改进机制,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1.3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平台+主导企业+辅助企业”模式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协同广州大学城的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联合开展学徒培养,开启了高职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联合办学形式。“数字家庭现代学徒制班”采取“2+1”模式,前2年在学校,后1年在企业。“系统集成现代学徒制班”采取“0+2”模式,即学生第一学年就进驻企业成为学徒,在企业实岗育人,学校采用“送教入企”的形式完成理论学习。学院对试点工作实行项目负责制,校企指派1+1专人负责,全程监控。基地方专业人员进校辅助教学,送教进校;校方也有特派员进入企业一线,辅助基地方的研发工作,送教入企。企业指派导师,实现“一帮一”师徒制。校企之间建立了联络员机制,每周执行联系会议制度。实现“平台+主导企业+辅助企业”模式。完善各层管理体系,建设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工作架构,进行政策研究、咨询、顶层规划等方面的职能。试点单位层面组建校企双组长制的试点工作专项小组,负责具体任务落实。初步构建“组织规划与实施的二层管理”运行体系。

1.4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品牌引领”模式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依托清远地区知名品牌企业开展合作。与大型骨干企业海螺集团(英德)水泥公司合作实施了现代学徒制,根据专业特点和企业的需求采用自主招生模式,在海螺集团内进行人才职位开展“现代学徒制海螺班”;和清远市美亚宝铝有限公司协同,在员工里吸纳符合条件的学徒,成立了“现代学徒制美亚宝班”;与新玛基(清远)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在企业员工中招收符条件的学徒成立两个“现代制新玛基班”。医疗美容技术专业面向广东伊丽莎白美容健身优秀公司在岗员工招生,依托“广东省医学美容技术产教研联盟”进一步推现代学徒制试点。积极推进招生改革,除了吸纳应往届和中职生以外,同时吸纳企业员工,联合在岗培养。医疗美容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材料工程技术联合自主招收对应企业员工;生物制药技术与连锁公司(大药房连锁店)协同,招收连锁药店员工;农业技术与管理专业和清远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市委组织部合作,招生乡镇农业技术与管理人员,实施联合在岗培养。三类生源的三种不同训习途径均实行双导师担任主要教练,学员在企业相应岗位带薪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

1.5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三证融合”模式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推行基于职业教育分级标准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捷豹路虎汽车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及广州鸿粤锐虎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广州惠通陆华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广州中汽南方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下游经销商签订了华南地区首个中英现代学徒制试点备忘录。引入捷豹路虎训练系列,在订单式机制支持下,实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国家教育分级学历证书、品牌认证等进行“三证融合”模式,建立起循序渐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架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职业教育分级课+捷豹路虎认证证书课+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多级学习训练方案。职业教育分级标准设计共有七个层次级别,第一级设定成低层次,第七级设定成顶层次。标准由“能力单元”组成,将不同的能力单元组成不同级别的课程,分阶段考核。

1.6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特色学院”模式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层面成立现代学徒制教育学院和特色学院,实行二级学院管理模式,配备专职人员,全面统筹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招生、师资团队建设、教学管理、学生评价以及理论研究等各项试点工作,对接合作企业,指导试点专业教学实施。行企校共建新媒体运营人才学院。推行灵活的工学交替形式,在通信技术、工商企业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这3个徒制试点实行自主招生形式,采用“先招工后招生”、“同步招工招生”模式,面向中国电信广东公司10000号运营中心、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广东信通服务有限公司、广东超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招收在职员工,通过推进招工生一体化,搭建管理制度、人才改革模式、“双导师”团队、共享基地,架构特色现代学徒制教育院和特色学院等。

1.7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进“八双四一”模式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迅达电梯、日立电梯、广州龙达、保利地产、广东万讯网、五羊本田摩托、TCL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建设了一大批校外实训基地和企业工作站,实践中积极探索“8双4一”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内涵为“双元制、双主体、双招生、双聘任、双导师、双身份、双合同、双证书,一整合、一满足、一服务、一保障”。建立较为合理、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双主体”校企合作模式。合作企业成员可成为高校职教集团成员,校企协同签注现代学徒制协议,按照协议文件的约定及省厅相关文件精神协同组织招生、商定培训模式、明确课标、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来组织教学。企业工程师、学校专任教师互任,组成“双师”团队协同组织教学及研发工作。在实践中,校企在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下,融合企业职位标准、技术技能鉴定标准及企业相关技术标准这三个标准来研究和实施教学大纲,协同研制课标,深化课程内涵建设,拓展课程外延。根据现代学徒制课程模块设置、校企共同授课衔接计划,编制主要课程的课程标准。

2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路径实现中的困难

上述7所广东省第一批教育部试点

高职院校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路径实践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

2.1招生限制性条件过多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相关文件要求,目前生源只限于广东省内的应往届中职毕业生或普通高职毕业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源的范围,无法满足企业所有优秀员工提升学历的需求。

2.2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企业激励不足

由于学徒制学生是双重身份,在企业期间需要购买社会保险,同时要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特别是刚到企业工作的半年时间,学徒在没有专业技能又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的情况下,企业要投入更多价值,这对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2.3现代学徒制“双导师”教学质量保障问题

虽然对承担学徒制班的学校专任教师的任职资格提出了要求,但仍然存在学校专任教师对生产设备操作不熟练,不能够指导学员岗位实训教学,因此而影响专业理论项目教学的效果;企业兼职教师对生产设备操控熟练,但却存在教学方法及与学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教学质量监管等问题。

3对策研究

3.1放宽生源地条件

为了体现员工的个人价值和归属感,企业不会放弃省外员工的教育培训机会,对学徒制放宽生源地的条件与各种限制对现代学徒制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将有更多优秀的员工得到更好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同时提升个人学历水平,实现员工个人价值。在政策配套上,相关部门应及时出台配套系列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在现代学徒制推行时起到主导和占优意义。

3.2对参与企业给予激励政策

政府通过出台法律法规政策,确保企业、学校和学徒的利益。可借鉴国外相关措施,如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激励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政府要对在现代学徒制建设发面取得成效的校企给予相应表彰和物质奖励,甚至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3.3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实现师资资源共建共享

学徒制教育成本高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空间问题。今后学徒制实施过程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网络教育、远程教育、慕课、微课等手段来有效解决校内老师和学生在空间位置上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轮流安排有学徒制课的老师常驻企业进行授课,不仅给学徒授业解惑,而且个人也能参与行业一线生产工艺实操,让学校和企业能更深入的资源共享和学习,努力实现理想教学工作。

4结束语

以广东省第一批教育部试点高职院校为例,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途径和实践进行研究,归纳总结了各具特色的广东版现代学徒制实现路径。通过研究,明确了开展现代学徒制,必须尽快做好顶层设计,尤其是制度建设,建立保障现代学徒制正常实施的监督、评价、惩罚制度,以制度形式规范现代学徒制,促进其良好发展,尽可能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担任其监督主体,共同完善现代学徒制。注释:部分数据来源于广东省国家首批7所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1]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1):30-38+117.

[2]彭康华,肖萍,李震阳.校企协同育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试点项目为例[J].工程技术研究,2017,(2):229-230+243.

[3]徐国庆.高职教育发展现代学徒制的策略:基于现代性的分析[J].江苏高教,2017,(1):79-84.

[4]欧阳丽,罗金彪.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体系的设计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7,(4):28-34.

[5]罗士喜,孙文琦,苏光.高等职业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7,(5):93-97.

[6]彭跃刚,石伟平.美国现代学徒制的历史演变、运行机制及经验启示——以注册学徒制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17,44(4):103-114.

作者:肖萍;彭康华;李震阳 单位: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