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课程创新的探讨范文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课程创新的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课程创新的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课程创新的探讨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而人才的创新能力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缺失的。为此,本文研究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借鉴国外高校的教育方式,积极探索出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套完整的创新课程模式,并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这种模式。

关键词:创新课程;创新人才;高职院校

一、创新人才的特点

首先,在这个文化自由的年代,创新人才具备显著的个性特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创新人才显著的特征是自主、聪明、敏感、想象力丰富、逻辑思维严密等。其次,创新人才突破了学校知识的限制,具备综合性的知识体系。考察创新人才的个性时,我们能够发现,他们的个性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逻辑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结合、理智与情感的结合。这些个性的形成,需要以综合性的知识体系为基础,多种思想、知识的交汇才能碰撞出既矛盾又和谐的个性特征。再次,创新人才兼具人文素质与科学精神。现今提倡的创新人才并非仅是学识上渊博的人,而是具备儒家所主张的“仁”的人,同时也是苏格拉底所说的有德趋善的人,此种创新人才是兼具人文与科学素质的人。最后,创新人才具备国际化视野。

二、高职院校创新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理念探索

(一)课程结构综合化实施理念

针对创新人才综合性知识体系的特点,高职院校需要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上,将现实中分门别类的学科知识要素整合成一个系统。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MIT课程结构综合化模式,注重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要求文理科学生要具备综合的素质基础,其在学期间的课程中,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所占的总学分的比例各自为40%、13.3%、46.7%。创新型人才需要的是一套完整的知识系统,在这种人才知识储备的要求下,高校课程结构的创新要以整合知识系统为核心,在分科教学的基础上,设置综合的知识教学模式,增长理论学习的广度。在实施课程结构综合化的时候,要有步骤、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使课程结构的设置具备较强的灵活性和包容性。

(二)课程资源多样化开发理念

创新型人才要求人才的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开发多样化的课程学习资源。国际化的视野,不仅是国际化的知识,还是一种通过交流后融合与自身水平相适应的知识,并将其转为自成一体的能力。高职院校在开发多样化资源的时候,需要设置专门学习的网上资源平台。

(三)弱化课程考查的形式性理念

创新型人才是具备显著个性特征的人才,其个性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考查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实质性地进行学习内容的考查。当前高职院校的课程考查基本上是固定考查的内容,确定重点式书籍的学习,这不利于学生实质上地接收综合性知识。对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考查的时候需要有特点地、针对性地进行考查,弱化考查的形式性。课程考核可在每学期设置一个综合性课题主题,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题目,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跟随课程的进度完成主题任务,配合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考查。

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创新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探索

学前教育的课程创新,已逐渐成为教育内容的新趋势。所以,基于上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性研究,本文对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创新研究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课程结构综合化实践探索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内容基本上沿袭中师或高师的课程体系:一类是公共基础课(语文、英语、政治等);一类是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和为专业课服务的课程);一类是专业实践课。这种课程体系的弊端在于,实践课程附属于理论课程,课程设置重复交叉,学生对实践环节普遍不重视,培养出来的综合能力弱化。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广泛的学前教育机构对教师的要求大大提高,除了要掌握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幼儿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在托幼机构进行保育和教育的能力外,还要求教师具备幼儿园课程的设计、教育方案的设计与研发等技能。可见,学前教育实践教学课程机构应力求通过重新配置和内容界定,突出加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思想,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幼儿园的教学工作。

(二)课程资源多样化实践探索

课程的多样化使学校在课程开发、开设上,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为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多样化的实践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增设了国际奥尔夫和蒙台梭利教学法选修课课程。奥尔夫课程将教育与动作相结合,介绍了多种教学方式,如将形体表演和“声势”练习相结合、将形体表演和舞蹈动作相结合等,充分发挥了肢体语言的优势。学生在这个课堂中充分感知了如何去培养幼儿丰富的情感,也学会了教孩子怎样去和外界交流。当前,学前教育教师多是用视频进行教学,播放一个唱歌跳舞的小视频,如在实习过程中,笔者观察到学生播放TFboys的《青春纪念手册》,教小孩子跟着视频唱歌、跳舞,再反过来指导自己的舞蹈动作或是歌唱,大大激发小孩子的兴趣爱好。这种教育方式正是汲取奥尔夫教学理念之后的实践化。蒙台梭利课程则注重感官教育。通过工作材料、环境,引导式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增强对课程核心理念的理解能力,通过带领孩子在户外游玩等方式来加强感官教育。另外,在教学时注重营造适宜的教学环境,以此配合教学内容的进行。这些教育方式均是对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一种精华吸收与实践应用。课程“菜谱”上的创新空间,最具可操作性的是选修课的多样化。它能保证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从而培养出个性鲜明的学生。

(三)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

现代更多新颖的教育观念正冲击着教育工作者的大脑,如“翻转式课堂教学”、“建构主义教学”、“微课”等。这些新观念都一个共同之处:认为学生是学习者,课堂不是教师的风采技能展示台,而是学生学习主观能动力表现的舞台。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把独“立学习的能力”教给学生,“教会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如何学习”比“学习什么”重要,这也是我们为何要做课程创新的核心理念。课程改革的创新,必然导致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这学期结合课题“微课在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法课程中的应用”的理论性研究,对合唱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应调整,给学生布置了多种类型的合唱曲目,让他们自行分组完成合唱的排练和演唱。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带着问题进课堂,由教师当场解答。课下,教师会将课程相关视频发至学生,由他们主动学习并解决排练中遇到的问题。笔者将这一过程总结为四个交流:第一层面,学生与文本(曲谱)的交流;第二层面,师生交流;第三层面,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第四层面,学生与网络的交流。交流本身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了基础。

四、高职院校课程创新改革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高职院校课程创新改革实施综合性的课程结构模式,呈现给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帮助他们整体把握世界,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完善知识结构。引进多样化的资源,可锻炼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培养独特的个性与心灵,教授他们突破陈规戒律,探索未知的世界,充分激发起探索外界事物的兴趣;有特点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可锻炼他们思维的连贯性和灵活性。

2.有利于学生创造性个性的发展。高职院校课程的教育具有模式化倾向,以将学生塑造为标准化人才为目标,压抑了他们的个性,导致学生大多是模式化精英,不利于创造性个性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应突破模式化教育,解放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才能,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五、结语

高职院校创新课程的探索和实践,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互通的。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可指导高职院校更好地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创新课程,而探索出的新课程教育模式又是最终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这一目标。当前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课程的研究程度还须更深层次地结合时代特点,更有效地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品.基于构建主义视域的高校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1):117-118.

[2]缪静敏,汪琼.高校翻转课堂:现状、成效与挑战———基于实践一线教师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5,(5):74-82.

作者:徐晗 单位:湖北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