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排球运动自1905年传入中国以来就备受国人喜爱,自此打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2016年中国女排奥运再次夺冠,人们对排球运动的热情又被调到了一个新高度。但是,尽管如此,我省的排球运动发展并不乐观,后备人才几乎处于断层状态中。本文通过对陕西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望能够找出限制陕西排球运动发展的原因,从而为我省排球人才的培养提供点滴理论性的可行建议。
关键词:陕西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策略
在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实现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排球运动在竞技体育项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排球事业要想有长足发展,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尽管我国排球运动的成绩斐然,但是后备人才的培养却显得不是很乐观,断层现象严重,在陕西表现的尤为明显。
1.陕西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排球运动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是需要长期训练的。从女排球员的成长经历来看,大多都是从小学阶段,也就是9到13岁左右就开始了训练,主要培训路径就是中小学时候启蒙和打基础,然后再通过体校的专业学习和训练,最终成长为国家队的队员。这些成长规律告诉我们,如果对中小学的排球运动项目培育得当,那么我们的排球后备人才不管是在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是应该是有相当可观的效应的。然而,笔者所了解到的陕西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是非常不容乐观的。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我国大多数家庭都属于独生子女。家长都非常的宠爱自己的孩子,怕他们吃苦受累,因此对于孩子在体育方面的发展不是很重视,甚至还有所限制,更多精力都放在了孩子文化课发展上面。而学校由于受到升学率的影响,也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对孩子文化课的教育上,体育课的训练时间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压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课余训练甚至萎缩到几乎为零的状,体育课堂上排球运动的训练更是少之又少。在陕西大多地区的中小学中,体育课堂都很少安排排球运动这个科目,即使有涉及,也由于没有专业的排球运动教师,因此内容涉及的也是很浅显的,仅仅是简单的介绍运动规则和简单的打球技巧学习。并没有详细的教学目标和方法,更别说系统而规范的教学模式。
1.2排球运动本身被忽略。据笔者了解,陕西也有许多学校也还是会注重培养孩子的体育特长的,这是由于有的高中招收体育特长生。但是,由于学校在招考体育特长生时,大多数的学校都更乐意去招收一些具有田径和篮球特长的学生,因此,针对该现象,相应的一些中小学在培养孩子体育特长项目的时候,就算注重了孩子的体育特长训练,也会把着力点放在田径和篮球运动项目上,排球运动反倒被束之高阁了。
1.3排球运动社会导向功能不足。具体来说就是对排球运动的宣传不足。平时就是不关注体育的人,也会常在电视或者新闻上了解到足球、篮球的赛事。可是对于排球,大多数人都是只有在奥运会排球夺冠的时候才有所关注和了解。这对于排球的普及化并不乐观。青少年对排球本身或者排球赛事都无从了解或者了解很少。许多身材高挑、身体素质较好的排球苗子就这样和排球运动插肩而过了。
1.4就是陕西青年排球队的现状,我们知道国家排球队员大多都是从下面省级排球队中选拔而来的,然而陕西的排球队伍的建设相对不系统不完善,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专业的排球队伍,更多的是一些高校成立的业余排球队伍。这些排球队伍的现状也不容乐观,首先是学校的体育师资力量不足,据笔者了解,陕西大多数院校专业的排球教师很少,几乎没有。其次排球队伍也存在管理意识不强、训练不系统,要么是忽略管理的作用,认为运动训练就是身体素质的训练和技术的练习;要么就是把管理和训练分割开来,认为管理就是对日常的一些行为进行监督,在训练中不抓管理,放松思想教育,训练中懒懒散散,纪律涣散。
2.陕西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的陕西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和别的省份相比较,陕西在培养排球后备人才这块属于薄弱环节,导致这些现状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如下:
2.1政府主管部门重视程度不够高。在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中,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对其是否重视,很大程度决定着其的发展。如果得不到重视,那么在政策和法规上以及经济上都不会给予好的扶持,自然影响其发展的方向。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我省政府虽然也总是体育竞技人才的培养,但总的来说重视度还不够,关于少儿体校建设只是从大的方面大方向上提出意见,没有涉及具体的实施细则,因此操作也就无法落实,并且相应的资金投入比例也不高,给予的奖励更是微乎其微。重点培养的项目也没有涉及到排球。更多的放在了田径、篮球、游泳、跳水、射击、摔跤等项目上。因此,中小学生的排球运动启蒙教育就存在严重问题,直接导致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从基础上就断裂的了。
2.2运动赛制不够完善。我们知道,运动竞赛在很大程度上也会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因为完善而系统的赛制是反映和考察运动训练效果的主要途径和直接手段。影响后备力量成材的主要因素是运动员的选材、训练的质量、运动队伍的管理、资金的投向、运动员自身的努力程度和运动竞赛等。而其中,竞赛制度是核心因素。人们常说“竞赛是指挥棒”。这句话揭示了竞赛对选材、训练、管理和资金投向的导向作用,表明竞赛制度对整个运动训练过程,尤其对后备人才的培养过程具有强大的杠杆作用。因为竞赛赛什么,人们则会训练什么竞赛怎样赛,人们则会怎样训练竞赛规程要什么样的参赛资格,那么人们又会组织什么样的人参加竞赛。因此,竞赛制度直接制约着我们的训练行为。然而陕西关于排球运动的赛事和赛制涉及的都非常少。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人们对排球运动的关注不密切,兴趣就更是谈不上,那么在体育特长的训练中也不会有太多人选择排球运动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就更是谈不上了。
2.3排球运动训练本身存在缺陷。我省的排球队伍大多是出自于我省的各个高校。高校排球队伍的发展和现状上却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
2.3.1排球运动员后备人才相对缺乏,招收人员比较难,质量也难以保证。因为整个排球队伍的建立和发展都需要有足够的人才引进,具体来说就是必须要有完善的人才梯队和人才链。然而我省中小学对体育运动不甚重视,体育运动中的排球运动更是被忽略不计,因此根本就没有相应的训练,就算有赛事必须参加,也都是临正磨枪,赛后立马放任不管。因此对于排球后备力量的培养十分的薄弱,即使高校想要挑选合适人才壮大队伍,也是非常困难的,几乎是无才可选的局面。勉强选择没有基础的人员,几乎要从零开始训练,周期长不说,还会拉低球队整体的水平。
2.3.2对于高校排球队伍来说,虽然也参加比赛,但终归属于业余,并不属于专业运动员。我们知道,人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定的目的性,也就是所谓的动机。运动员的训练行为和训练热情,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运动动机的影响。在我省的排球运动队伍当中,大多数队员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许多排球队员都会把前程和出路压在体育训练中,然而现实并不乐观,受各方面原因的影响,排球运动员并不能得到良好的训练和学习,例如没有专业的排球教师,学校没有投入大量的资源等因素。最终导致,他们的出路很难得到保障,加之大部分家长对体育本身存在偏见和歧视,除非能进入省队或者国家队,否则这些“后顾之忧”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训练积极性。另外一种情况是,排球运动员的训练意愿不高,训练的目的不是为了比赛,而是为了混得学历文凭,责任心和荣誉感都不强,处于被动训练状态。加之运动人员的课业主要还是以文化教育为主,对于到底是学习还是训练矛盾着。然而个人精力有限,训练势必会占据很多的学习时间,训练会导致身体上的劳累,会导致在学习质量下降。而对于学生来说,读书就业是人生的大问题,许多家长以及运动员本身都会担心前途和命运,因此在训练上面就会缩手缩脚,最终导致排球运动人才的流失。最后一点就是排球队伍的管理存在漏洞,上文说到,我省排球队伍在管理上存在缺陷,这很大原因在于对体育运动管理认识的不足,以为只要训练技能,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一直队伍的发展,基础技能只占了一半,管理是另一半重要因素。因为优化的管理可以促进球员的训练积极性,以及能够增强他们责任感和荣誉感,在训练中能够勤奋好学,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以及好的个人素质。
3.陕西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策略
针对陕西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通过一下方法和策略来改善这样一个状况。
3.1加强中小学关于排球运动的项目重视。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新时期的教育要求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应该把注意力从单纯的文化课培养方面分散一部分到体育锻炼上来,这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也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应该培养孩子的体育特长,而排球作为竞技体育项目中一个重要的科目,应该从中小学就开始培养,因为这是排球培养的萌芽阶段,此阶段打好基础,对于未来排球人才的培养就是事半功倍。
3.2加大排球运动的宣传力度,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多多报道一些关于排球运动的赛事,让人们可以高频率的关注到,从而加深对排球的了解和认识。只有了解了才有可能感兴趣,也才有可能从事这方面的训练。另外多做一些关于排球运动名人的宣传,从正面导向关于排球运动的重要性和荣誉感,让更多好苗子能够以此为奋斗目标。
3.3深化排球后备力量培养的体制改革。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给予支持和扶持。其次加大投入力度,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最后是建立完善的排球人才输送机制。例如有偿培训策略。真正做到规范化管理,按照标准鼓励激励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人才的流动性也要更为开放合理。这是顺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合理的人才流动,能够促进排球人才能力的提升,以及排球市场的活跃。具体来说就是相关部门按照排球人才培养的特点来下达给中小学培训任务。例如按不同年龄段、不同水平来培养排球后备人才,完成之后往上以及输送。但是重要的一点就是实行有偿输送与培养谁培养谁受益,才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尤其是广大教练员的积极性也只有这样才能迫使教员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与水平。只有这样,最终才能为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奠定理论和现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阴阔;后全运时期山东省女子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吴怡;包头市中学生排球课余训练现状调查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3]陈力瑞;湖南省中学排球运动队现状与发展研究[D];吉首大学;2012年.
[4]张彦峰;浙江省级体育(排球)特色学校的实践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作者:谢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