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PBL原理教学型企业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问题的提出
服务于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高职教育也同样具有这一功能。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之间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高职教育所要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的一线劳动者。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更依赖于真实的生产场景,更需要在生产仪器设备方面得到足够的支持。但这些是高职院校难以提供的,因此,高职教育要特别强调校企之间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近年来,半工半读、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等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有效地推进了高职教育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产学研合作经验。但是,随着校企之间产学研合作的深入,一些“瓶颈性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实践表明,校企之间存在着产与学的深层次矛盾,这些矛盾制约着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
(一)产学研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我国教育学泰斗潘懋元教授曾强调,产学研三者在本质上存在必然联系,但是它们是三种不同的社会性活动,有各自的目标、任务和运行规律。产是应用知识,学是传承知识,研是创新知识,三者的任务不同,所遵循的规律不同,目的也不同,因此存在矛盾是必然的。这些矛盾包括教学任务与生产任务的矛盾、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的矛盾、课程组织与工艺组织的矛盾、人才知识与岗位技能的矛盾等。
(二)产与学的矛盾是校企深度合作的主要障碍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产与学的矛盾主要表现为:(1)企业生产要求与学生能力之间的矛盾。企业对产品的质量、数量以及生产时间和强度都有严格的要求;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很难真正进入生产者的角色,这就形成了“产与学”的矛盾。(2)教育的全面性要求与企业生产单一性之间的矛盾。高职教育强调的高技能,不仅是要使学生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还需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而企业生产则要求学生进入分工细致的岗位实习,纯粹只是单一的操作训练,这就形成了“学与工”的矛盾。产学研三者相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高职教育必须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从宏观上来看,产、学、研三者虽然承载着不同的任务,但它们都是知识运行的形式,只是三者的运行程序有所不同而已,因此产学研存在着内在的本质联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产学研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产学研三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并努力化解这些矛盾。本文将参照医学院的pbl教学模式,结合模具专业的特点,遵循校企互利双赢的原则,寻找产学研合作的最佳结合点,尝试提出组建高职附属教学型企业的设想,以期解决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瓶颈性问题”,全面提升高职教育质量。
二、PBL模式及其与高职人才培养的联系
(一)PBL模式的含义与核心内容
1.PBL模式的含义。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医学教育领域的一种先进教育模式。它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源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80年代后在北美得到了快速发展,直到20世纪90年代,PBL模式几乎被全世界所有的医学院所采纳。2000年5月初,我国也开始采纳PBL教学模式,它逐渐将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即以某个问题或病例为中心,改变过去分学期、按次序学习解剖学、组胚学、微生物学的模式,而是整合所有基础医学学科,让学生分器官系统逐个学习。PBL模式以岗位能力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目标,让学生针对实际问题开展学习,一般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具体病例进行讨论和学习。该模式采用分段、分层教学的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种水平:初级或基础(base)水平、中级或加重(extension)水平、高级(ad-vanced)水平。初级水平的学生研究模拟标准病人(standardpa-tient),中高级水平则研究真实病人(realpatient)。标准病人的病案事先由多个学科的教师共同制定,同时确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包括医学方面的知识,还包括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
2.PBL的核心内容。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以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范畴。PBL的核心内容包括:(1)强调情景化和项目化教育。学生必须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习效果和运用知识的能力。(2)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其学习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自学及收集资料、论证假设等环节。PBL模式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又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据欧美国家的研究表明,传统的学科学习(Lec-tureBasedLearning,LBL)与PBL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方面有显著差异。PBL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在工作后第一年所具备的能力相当于传统的学科教学的学生在工作3~5年后所具备的临床思维及处理问题的能力。(3)强调以学生为中心。PBL通常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为主,由于长期与同一个小组的学生接触,教师往往十分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通过讨论,学生锻炼了独立思考、大胆发言、与人合作的能力。(4)强调教学的实用性。该模式注重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某一学科的系统知识,强调知识的横向串连,而不是片面强调某一学科的知识水平。(5)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PBL教学模式要求拥有相对固定的学生实训基地。医科大学或医学院都有附属医院和实习医院,附属医院分为直属和非直属的,医学院校的学生到大四开始都要去附属医院进行临床课程的学习,包括理论课学习和见习,大五时则被分配到各附属医院和实习医院进行实习。直属的附属医院还要负责所属医科大学或医学院临床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工作。直属的附属医院在行政上隶属于学校,医院的医生既是医院的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又是学校的讲师、教授;而非直属的附属医院和实习医院在行政上不隶属于医学院或医科大学,双方只是合作关系,学校为医院提供资金,医院负责安排学生实习。
(二)PBL模式与高职人才培养的关联性
研究表明,医学教育与高职教育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医学教育在本质上也是高职教育的一种类型,因此高职教育可以借鉴医学教育的成功成验,尤其是医科大学与附属医院的关系,对高职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PBL模式的核心价值对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1.理念的一致性。高职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反对过度重视学科知识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反对纯粹的知识灌输;强调产学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反对脱离企业需求的教学。这与PBL模式所倡导的理念是相同的。因此,借鉴医学教育中的PBL模式,结合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有利于加速高职教育发展的进程。
2.教学的相似性。高职教育目前的基本做法是:一年级为基础学习,二年级为专业实训,三年级为顶岗实习。这与医学院PBL教学所采用的1~3年级为基础学习,大四到附属医院实训,大五到附属医院顶岗实习的方法具有相似性。但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仍采用分学期按次序学习各门学科的方式,不属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高职教育应参照医学院的PBL教学模式,推进高职教育改革,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发展之路。
3.模式的可行性。医学院的PBL教学模式在国外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和完善,其模式已经基本稳定,其教育效果也比较明显。PBL教学模式虽然起源于医学院,但它的核心内容也正是高职教育目前正在探索和尝试的。例如,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就与高职教育的产学合作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医学院的产学合作形式更加成熟。有研究表明,鉴于PBL原理与高职人才培养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应促进PBL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与推广,特别是参照医学院PBL模式中的医科大学与附属医院的关系,积极构建高职院校附属教学型企业,这对于深化高职产学合作、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三、高职院校附属教学型企业的组建
借鉴医学院的PBL教学模式,组建高职院校附属教学型企业,是高职教育改革中的创新性举措,这对于深化校企之间的产学合作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笔者将以高职院校模具专业为例,结合各地模具城建设的实例,根据PBL模式的基本原理,总结高职教育的产学合作经验,提出建设高职教学型企业的理论假设并进行相应的论证。
(一)教学型企业的框架设计
1.按专业方向搭建合作平台。各地模具城的发展为高职模具专业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合作平台。因为产学研三者都是知识运行形式,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联系,所以在模具城内组建教学型企业存在着理论上的可能性。但是,由于三者在社会任务和运行程序等方面不同,各自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关系,因此必须遵循互利双赢的原则来筹建教学型企业。模具企业生产岗位的分化已经极为细致,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也很高,只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模仿能力,就能从事岗位生产。但模具生产的产品设计、材料选择、软件使用、加工制作、质量检测和生产管理等整个流程是比较复杂的,对人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人才,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而且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和综合能力。学生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在生产岗位上的重复训练,但学生更需要的是针对企业生产流程的训练,这种教学才具有真正的实训价值,以往的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经验也证实了这一点。一般来说,一个模具企业制造的是单一的模具产品,也就是说,模具企业生产具有单一性和方向性。要在模具城内组建教学型企业,就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为此,模具专业可以根据企业生产模具产品的情况,以确定专业方向的形式与模具城企业进行合作,例如设置压铸模、塑料模、冲压模等专业方向,并与企业共同制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这就类似于PBL教学模式的分组学习。
2.按企业的生产要求搭建教学平台。在搭建好教学型企业平台后,紧接着就是要具体落实教学过程。要根据企业的生产流程,并结合专业学习要求,设置若干个教学平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考虑到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和流程性,每个岗位的实习学生不宜过多,一般以2~3人为宜。因为企业有自己的产品生产任务和生产进度安排,而实习学生最初都不是熟练工,这样就会影响企业生产速度。所以,一般在每个岗位配置2~3人,并对他们进行排序。当第一个学生上岗时,其他人则观摩配合,在第一个学生成熟后,就将其换至其他岗位实习,第二位学生接替上岗,这样就能保持企业生产的稳定性。此外,每一位实习生必须完成整个生产流程所涉及的所有岗位的实习,整个实训过程均由企业师傅和领队教师管理。随着教学型企业的发展和完善,教学型企业的员工即是高职院校的历届毕业生,企业师傅也逐步具备工程师和讲师双重身份。在推进教学型企业建设的过程中,每逢学生的寒暑假,企业就担心生产“断员”,我们可以采用高职院校以往的办法,即通过组建志愿者队伍和交替休假的方式,满足企业生产的需求。
3.按市场机制明确双方职责。产学研三者由于社会任务和运行程序不同,各自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关系,所以必须遵循互利双赢原则并按市场机制明确双方职责。高职院校附属的教学型企业运作的基本形式是:建立教学培训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和管理工作;企业相当于董事长的地位,负责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负责企业的投资与融资等工作,提供材料、设备和适量的学生劳务补贴费,享受产品利润;学校相当于总经理的地位,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和产品生产要求,结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充分利用企业设置的学生实习岗位,具体组织生产和培训,集教研室与生产岗位于一体。学生实习的基本经费主要由学费和政府专项经费来支持,合作双方应尽可能地按市场机制明确双方职责。
(二)教学型企业的课程建设
1.按生产流程建立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教学型企业的成败。教学型企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应兼顾企业生产发展和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要围绕企业生产的整个流程并结合模具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要求进行设计,按产品设计、制图识图、数控编程加工、质量检测和生产管理等生产环节确立课程体系,由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2.按不同岗位设计“教学包”。教学型企业的课程均以“教学包”的形式呈现,一个生产流程由若干个教学包组成。教学包以岗位能力为目标,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岗位教学目标(或能力标准)、岗位教学计划、岗位设备操作与安全、岗位能力考核办法等。校企双方在岗位教学包的基础上共同编写岗位培训教材。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须完成所有教学包的学习,按岗位分小组进行讨论和学习。
3.搭建成果教育和创业教育平台。像PBL教学模式一样,高职院校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教育一般可分为三个等级。一年级为“应用基础教育+生产体验教育”,其主要形式是“学中做、做中学”,旨在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体验生产劳动过程,培养学生将基础知识与生产实践相联系的能力,加强学习的针对性,同时培养学生对模具专业的兴趣。一年级学习的重点是机械制图设图知识、软件类知识技能以及为二年级分方向做准备的模具设计知识。二年级采用“教育包”的教育形式,主要包括“做人”与“做事”两大教育内容。三年级采用成果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形式。所谓成果教育和创业教育,就是在教师组织下进行的,一般以导师制的形式所开展的教育活动。成果教育的项目来自于与企业的合作,是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由教师牵头组成小组,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制造模具产品,并由学生自负盈亏。而创业教育主要是结合成果教育活动,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组建创业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独立注册企业或挂靠企业的形式进行企业经营活动,经营范围可涉及机械大类的设计、制造、营销等领域。教师负责对学生在“成果教育”与“创业教育”中的方案设计、过程操作、团队协作等具体情况进行考核,并记入毕业成绩。成果教育和创业教育可以参照PBL教学模式的七个步骤来进行:(1)对照项目,探寻问题,澄清不熟悉的专业术语。(2)鉴别关键信息,记录讨论的要点。(3)从所列信息中激发想象,鉴别解释问题或核心技术处理的方法。(4)学生根据所列的问题继续独立学习或与其他同学共同学习。(5)报告反馈。各小组每位同学都要汇报自己的成果和分享别人所获取的信息,并以此来解决在PBL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6)小组评价。每个学习小组内部要定期讨论小组的学习进程。(7)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在PBL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三)教学型企业的实施模式
采用政府、企业与学校“三位一体、三方联动”的模式是在模具城内开展教学型企业建设的重要前提。如同PBL教学模式一样,高职院校的教学型企业也可分为直属和非直属两种形式。一般来说,在教学型企业筹建初期,企业的压力较大,“产”与“学”的矛盾是制约教学型企业建设的主要障碍。这一方面需要企业领导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需要由政府牵头统一规划,做好基础性工作。但从中长期的发展来看,教学型企业的建设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它既解决了日常性的生产劳动力问题,又为企业提供了劳动力资源的外包服务,同时还会带来科技研发方面的便利,还有可能享受政府的政策支持。这为企业的品牌建设和社会知名度的提升带来了无限的空间。鉴于企业生产的专业性较强、产品和生产流程相对固定单一的状态,为了确保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同时也为了解决学生由于不熟悉生产而难以确保质量,以及让学生逐步适应企业生产强度等问题,在教学型企业筹建初期,应尽量按学校内有“车间”,企业中有“学校”的形式逐步过渡,并实现校企之间教学与实训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