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企业改进预算管理范文

企业改进预算管理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企业改进预算管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企业改进预算管理

一、预算管理流程的优化

企业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预算执行“短期行为”,以及歪曲或篡改预算数据等行为。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主要从预算管理流程优化的角度来探讨解决途径。

按照流程优化理论,企业经营活动由多种作业组成,而流程就是其中一组一组相互连接的作业,因此流程也称为作业链或作业网络。优化的作业链或作业网络也就是优化流程,又称为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企业预算目标的分解落实要求预算管理工作细化到每个预算责任人,以保证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但同时管理成本也会提高,预算管理过于繁琐。因此,预算管理流程的优化就是在预算质量和预算成本之间寻求平衡,以提高管理效率。财政部颁布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中,对预算管理流程提出了“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编制要求,预算流程分析应该围绕企业预算管理目标来进行。预算管理流程的优化是企业预算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的流程即作业链或作业网络上编制的预算又称为作业预算,它将极大地提高预算管理的技术性和可操作性。笔者认为,企业预算管理流程的优化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剔除企业中非增值业务,使预算指标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第二,在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沟通基础上,对企业的预算管理活动进行简化;第三,实行预算管理任务的整合,进一步明确各单位的责任区间,降低部门之间的协调费用,避免工作交接过程中发生错误。

总之,通过对企业预算管理流程的优化处理,可以在数量上和程度上将预算管理中人为操纵的因素降到最低限度,堵塞预算管理中的“短期行为”和“虚假行为”。此外,预算管理流程的优化还能使预算较容易地同计算机结合,使“电子预算”成为可能。可以说,对企业预算管理流程的优化是企业预算管理体系改进与完善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责任预算信息反馈系统的构建

企业预算日常监督的前提必须以完整的预算信息反馈组织为后盾,建立健全预算信息反馈系统是确保全面预算系统高效、协调运行的依据与保障。企业预算信息反馈系统的构建基础是确定预算责任主体,不同的预算责任主体应该建立相应的责任预算信息反馈系统。预算责任主体即责任预算的执行主体,它以责任网络状生成,因此也可称之为预算责任网络,预算责任网络中的组成成员即责任中心,责任中心的确定必须建立在企业组织结构重组的基础上,而企业组织结构重组又是全面预算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可以说,预算责任主体构建是否合理、科学,是关系到整个预算体系成败的关键。下面笔者拟着重探讨在企业组织结构重组基础上的责任预算信息反馈系统,即预算责任网络的具体构建。

预算责任网络是根据各环节、各部门在企业预算总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作用和职责分层设置的。一般而言,根据各责任中心的权限范围,预算责任网络可归纳为三个层次,即投资中心、利润中心和成本费用中心。任何一个责任中心既具有管理职能,同时又具有执行职能,因此,同一部门或人员在整个预算系统中具有双重甚至多重身份。比如,各职能管理部门在实施其管理职能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项资源耗费,因此它们同时也成为预算责任主体中的成本费用中心。总之,预算责任网络应该是一个能够包容并明确每一个部门和人员职责的全方位网络。不同预算责任主体其授权不同,因而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实际上构成了各自不同的责任预算,责任预算信息反馈系统就是要将这些不同预算责任的实现过程及时反映出来。预算信息反馈的主要形式是预算反馈报告,预算反馈报告可分为基本报告和特别报告,其内容体现了系统性和相关性的要求。基本报告是定期编报的以预算责任单位的正常经营状况为对象的预算反馈报告;特别报告是按照重要性原则对差异额和差异率较大的项目进行重点分析,并写出文字说明的报告。预算反馈报告的内容根据不同的责任中心分别确定,比如利润中心的预算反馈报告主要反映责任利润的预算额、实际发生额和差异额,通过预算反馈报告可以了解利润中心的销售、成本等情况,分析影响责任中心目标利润完成的主要原因,并据此对利润中心的业绩进行考评。

三、预算管理的信息技术保障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个企业不断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信息资源于企业管理实践的过程,努力提高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是满足企业预算管理现代化、适应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可供企业选择的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方案众多,其中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一种融合了众多最佳实践和先进信息技术的新型管理信息化方案,并且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了先进的信息平台,对企业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ERP管理系统通过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生产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通过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强调对市场需求快速反映、高度柔性的战略管理以及降低风险成本、实现高收益目标等优势。笔者分析,实施ERP管理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实施ERP系统的过程是企业内部管理功能重组和整合的过程,可以进一步理顺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流程,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生产基础数据进行整顿;第二,提高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应变能力,通过ERP系统提供的查询功能,可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给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预算管理分析依据;第三,销售、供应、生产计划、库存各个系统协同运行,减少了各责任中心的冲突和磨擦,有利于协调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差异分析的可靠性;第四,实施ERP管理有助于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企业战略,促进企业预算管理系统创新,是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的一个发展方向。

总之,正确实施ERP系统将大大减少预算执行工作量,为企业进一步细化预算、强化控制提供现代手段。笔者认为,虽然ERP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但放到中国这样特定的市场环境中,照搬国外的ERP建设思路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必须结合我国国情,与企业管理创新相融合,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为目的,构建有中国特色的ERP管理体系。

四、预算管理预警系统的建立

预算管理要想迅速适应新的经营环境,确保预算管理成功,必须建立预算预警系统。它是企业组织根据预算执行波动和预算执行失误的规律,利用确保手段使之不发生或减低其破坏程度的一种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保证预算管理的正常功能和秩序,使整个企业活动系统处于可控和可靠的安全状态。预算管理的预警预控活动应当遵循确定的活动规则才能实现其目标,这个活动规则应当表现为有规范、有计划、有阶段的程序性活动过程;在预算的监控与调整制度中,应建立预算执行预警系统,真正防患于未然。

建立预警系统的主要措施有:(1)对可计量的因素运用指标预警法。指标预警根据指标的数值大小变动来进行不同程序的预警。在预算管理活动中,预算的许多指标都已被数量化,且分配到各个责任中心和具体的执行部门,因此指标预警有很强的实用性。预算管理委员会和各个责任中心根据部门以往的执行情况和现实的执行情况帮助各个执行部门建立不同的预警区域,并以此进行监控,使预算目标能够如期实现。(2)对不可计量的风险因素采用因素预警法。因素预警法相对于指标预警法的使用范围小,但是其中的风险因素往往具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决定预算的成败。因此,不能因为预算活动中该因素出现的可能性小就不予以重视,相反由于该因素的影响程度往往较大,该方法的使用常常要预算管理委员会和企业管理层的参与。笔者认为,由于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许多活动的影响因素是多样的,其中有可计量的也有不可计量的,因此,应该把两种预警法结合起来,并把诸多因素综合起来进行考虑,才能建立最有效的预算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