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基于低成本的物流管治改革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经济全球化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物流成本,据统计,中国国内产品物流成本约占总成本的5%到6%,而国际性产品的物流成本则占总成本的10%到25%,这要随公司所在国别、地区、物价水准等因素而变动。中国的物流业始终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据测算,中国产品平均直接劳动成本所占总成本比例不到10%,而储存、运输支付的费用却占到生产成本的40%。中国在物流成本的确认、分类和报告等方法上,其主要的缺陷在于采用的标准会计成本的方法,无法真实反映实际物流成本,所以并不能完全满足物流成本国际比较的要求。物流水平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而物流管理理念体现了各个国家经济模式的差异。日本注重物流成本测算,英国致力于构筑综合性物流体制,美国则以物流机械的现代化作为物流管理的切入点。因此,本文从比较分析国际的物流成本,找出普遍存在的高成本项目,再针对中国的情况,提出降低总体物流成本的管理创新方法和政府导向创新的有效途径,这对构建中国现代物流体系将有所裨益。
物流成本的国际比较
目前,物流的权威定义来源于美国物流管理协会。该协会认为,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终产品和相关信息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有效流动和存储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管理的过程。这里把物流成本定位于实现物流需求所必须的全部开支,并采用1997年日本《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中的按功能划分方式来划分物流成本,分为:①仓储作业成本:装卸成本、捡货成本、物流加工成本、补货成本、进货入库成本、验收成本;②存货成本;③运输成本;④管理成本:订单处理成本、采购处理成本。
欧、英、美、日、加各国物流成本比较如表1。美国的物流成本以运输成本占45%为最高,仓储成本及存货成本次之,各占21%及25%,管理成本则占9%。英国的物流成本以运输成本占42%为最高,仓储成本及管理成本次之,各占21%及20%,存货成本则占14%。欧盟的物流成本以运输成本占41%为最高,仓储成本及存货成本次之,各占21%及23%,管理成本则占15%。
从表1中可发现,各国的运输成本都分布在40%以上,以美国的45%为最高,属于比重最高的项目。仓储作业成本以英国所占比重24%为最高,其余各国都分布在20%以上。各国的存货成本基本上不低于20%,尤以欧盟23%最高。而管理成本随各国的不同情况变动,除了英国达到20%以外,均分布在10%左右。由此可见,物流企业应重点控制运输成本,同时加强仓储作业和存货成本的管理,也不可忽视管理成本的控制。
基于降低物流成本的管理创新
企业从第一利润源,到第二利润源,再到第三利润源的不断创新挖掘利润,使创新成了企业获利的关键所在,因此,降低物流成本与创新始终是分不开的。虽然物流成本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各种因素均会直接影响到物流成本高低,但物流管理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及独特的运作模式,尤其在企业创建时期,物流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快速积累资金的捷径。3.1企业物流管理创新
3.1.1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物流成本管理
(1)采用新的物流管理方法,就是依靠运作驱动的方法,包括物流运作、资金运作及市场运作。这要求在物流的每个环节中,通过完善销售、采购网络,依靠先进的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尽量减小库存或实现零库存,提高物流运作的速度,缩短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进入消费者手中的时间,加速资金运作,从而大大减小资金占用成本。从物流作业角度来看,要做好以下工作:①要根据物流对象的物理特征、运输难易建立企业的物流活动一览表;②要根据物流活动一览表制作企业的物流现状图,并分析物流现状;③评价并确定合理的物流方案。
(2)标准化物流作业。在物流标准化改造中,应按国际惯例和国家通行标准制定物流设施标准,规范物流设施和有关技术设备,对每个环节都实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技术管理标准,并规范物流用语。物流标准化包括商品包装的规格化、系列化,物流信息的条码化,装卸、运输、储存作业的集装单元化,托盘、集装箱、卡车车厢尺寸的标准化等。此外,还要注意环境对物流标准化的制约以及物流标准化对环境的影响。
(3)进行产业重组,整合物流供应链资源,这主要有三个途径:①通过改造途径,优化运送模式。这要通过改组、改造传统批发企业、储运企业,建立单体物流中心或综合物流中心;②利用联合途径,合理化物流通路。可由企业之间联合建立物流中心,如中小零售企业联合投资兴建,实行配送共同化;也可以是系统或地区规划建设,达到本系统或本地区内企业的共同配送;或多个企业系统、地区联合共建,形成辐射全社会的配送网络;③借助联合重组,优化物流资源。这要求联合重组目前那些无规模、无效率的物流中心,使其向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从而获得规模效益。
一方面要建立整合性信息系统,开发物流信息资源,并运用从外部的POS、EDI、EOS、VAN到内部作业的RF、HT、AS/RS及CAPS等新技术手段,降低物流成本。物流信息化的关键,是要解决物流信息资源的采集问题。这不仅要收集包括订货单、存货单、应付账、交易条款、用户情况等大量内部数据资料和信息,还要收集外部的供应链上各参与方的信息。此外,还要求在包括定货、采购、维修、服务、交易、存储、运输等各个环节,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缩短运作时间,减小运作成本。
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物流理念。这就要求制造商改变以前以规模效益为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的思想,建立适合于需求多样化的新的制造模式——大量订制化生产。在大量订制化生产的环境下,小批量生产甚至单件生产不仅可行,而且很经济。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理念的关键,是要协调物流企业与用户的关系。这需要从几方面着手:①要处理好物流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利润分享、市场开拓和信息传递等手段,使两者形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②要合理布局物流企业的地理位置,为用户提供方便优质的服务。③要完善物流企业与用户的信息网络设施。达到点与面的合理结合、优化结构,提高供应链之间网络化性能,保证物流企业与用户之间信息畅通,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④要增加物流企业物流基础设施的合作投入,合理分摊费用,进而降低各自的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的概念必须拓展,因为库存支出不仅仅是仓储的保管费用,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它所占有的库存资金成本,即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理论上还应该考虑因库存期过长造成的商品贬值、报废等代价,尤其像电子、电器等产品周期短、竞争激烈的行业,商品的生命周期短,容易贬值。此外,物流成本中还应包含资金周转速度的内涵,才能真正反映物流实际成本。目前,中国现行的财务制度还很不适应这样的要求,应该逐步向国际接轨。
3.3.2以成本会计为基础,完善物流成本的分类
物流成本的分类方式计有:按物流领域、支付形态、物流功能、归属标的、成本性质及营运管理等标准划分。我们在合理利用现行成本会计的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拓宽了一种典型的物流成本分类方法,归类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日常费用等三大项。直接成本是为完成物流工作而引起的费用,运输、仓储、原料管理、订货处理以及库存的某些方面的直接费用是能从传统的成本会计中提取出来的。间接成本是难分割的,它是作为一种物流运作的资源分配的结果,一般是在固定的基础上分摊的。间接成本和日常费用的归属方式加入了会计师的猜测和估计。
虽然以成本核算中心为基础的传统会计方法仍是首选的核算技术,但其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是不完全的,进而影响了物流合理化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应导入作业基础成本制,将所有与完成物流功能有关的成本纳入以活动为基础的成本分类中,将间接成本和日常费用等资源成本正确地分摊到各类作业上,进而计算出物流服务的成本,以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有效的成本确定,首先要求对包括在一项分析框架中的特定费用做出确认,其次是要特别指出相对成本的时间维,最后成本必须分配或分派给与评价相应行动相关的特定因素。
总之,遵循的总原则应当是,一项特殊的成本,除非它是置于物流组织管理控制下的,不应该分配给物流各影响因素。此外,应该注意到由于成本分配的主观性,使同行业的企业所报告的物流费用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也许并不同物流运作的实际效率直接相关。
在宏观上实现全社会物流的合理化方面,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改革物流体制,提高物流中心的社会化与专业化水平:二是合理规划与配置物流中心布局,协调物流各环节的相互关系;三是增加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物流手段。
在发展物流产业中,政府的责任在于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标准制订和数据调研。从国外的一些经验来看,我们建议设立一个综合的协调机构,比如包括水陆空各运输部门、邮政、相关行业协会,建立一个办公对话机制,统筹调整国内物流的产业发展政策。①改善交通运输环境,降低运输成本。据有关研究结果显示,运输成本占流通业的物流成本的40%以上,受不良运输环境影响颇大。②政府要完善通讯及网路设施,开放通讯设备,降低信息处理成本。国内要开放无线电台给流通仓储业,准许使用高功率无线电。③政府应放宽物流业进入工业区的限制,降低物流中心的土地成本负担。虽然物流兼具物流加工的功能,但目前仍难被认定为工业或制造业。因此,对物流中心大量的土地需求而言,如果无法取得工业区土地,无疑是一大负担。④政府及企业应共同推动物流EDI的建立,加强数据交换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