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物流企业环境成本范文

物流企业环境成本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物流企业环境成本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物流企业环境成本

近年来,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国际标准组织(ISO)在21世纪九十年代颁布了ISO14000系列的环境管理国际标准,欧美一些国家的企业也开始公布一些环境成本的信息报告,国际贸易出现了“绿色贸易壁垒”的端倪。企业的行为已受到诸多方面的约束,环境成本已成为企业经营成本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企业加强环境成本控制的紧迫性将越来越强。然而,我国目前还未出现较好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学术界对此的理论探索尚未成熟。本文试就物流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作些探讨。

成本的经济实质是价值耗费与补偿的有机统一体。而传统成本观念,属于狭义的成本概念,不包括环境成本,只核算了微观的经济成本,却忽略了对宏观社会成本的考核,即成本中只包含直接消耗的生产要素(料、工、费),而对企业耗损的资源和环境费用则没有考虑在内。由此,使得企业收益产生虚增,而且间接地鼓励了企业以牺牲环境、透支未来为代价谋取当前的经济利益。这种做法显然是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自然资源消耗的成本补偿要求的。

一、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一)作为自然环境支持系统,在提供给人类丰富资源的同时,也接受着废弃物的回归。然而,地球的环境存在两个有限性:一是资源的有限性,尤其是提供给企业作为原材料的物资及能源等的有限性;二是接受垃圾、污染物排放,自然净化、恢复机能的有限性。如果人类超过了地球环境的承受能力,就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从现实情况看,这方面的问题已经存在,主要表现在地球资源退化、空气和水污染、矿产森林资源大幅减少、全球温室效应发生、公害问题不断等。据统计,我国每年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

(二)从企业自身的盈利目标来看,企业有必要承担环境责任。目前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日益青睐,有些国家已禁止无环境(绿色)标志的商品进入市场,我国也于1992年正式开始了产品环境标志认证工作;这将使对环境有害的产品终将被排斥在市场之外。我国的筹资机制也开始注重环境形象,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规定各级银行发放贷款时必须配合环境保护部门把好关,对环境部门未批准的项目一律不予贷款。

(三)环境问题使企业成本增加,环境风险增大。主要表现在:(1)预防性法律法规大量增加,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2)对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原材料实施限制使用和禁止使用,直接对企业生产成本产生影响;(3)国家对企业环保责任的范围将做出扩大性规定,对企业的环保责任追究已不再停留在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废弃物排放,而是扩大到产品使用过程的环保污染(如汽车尾气的排放)和使用后回收利用等方面。

最近,著名环境专家曲格平教授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应扣除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损失。如果实行这种统计,会使广大民众特别是各级政府领导大吃一惊,他们会看到,很高的国内生产总值因扣除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损失而大大减少。这就会促使人们抛弃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走经济、社会和环境共同协调发展之路。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经济增长是加法,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减法,如果只算加法,不算减法,最后的统计结果当然既不全面,也不真实。因此,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学会算“环境账”。

同样,在物流企业的管理中我们也应该引入这样的观点:在计算该企业的总成本时,应加上自然资源消耗和由其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失以及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这样,会促使企业抛弃传统的发展模式,走经济、社会和环境共同协调发展之路。因为物流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物流企业的发展同时也给城市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为此,21世纪对物流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绿色物流,也就是说我们要做好物流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和管理,进行环境成本分析和管理,严格地控制成本,做到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和利润,并且要始终贯彻节约原则,将资源的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做到环境和效益两不误。

二、物流企业中的环境问题

根据物流企业的特点,物流企业中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污染物引起的物流设备的价值减损;商品在保管过程中,有毒化学物品或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损害;在货物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损害;商品在包装过程中所产生的包装污染,如包装过程中产生的不可燃废弃物等。

三、作业成本法:一种适应物流总成本过程控制的模式

(一)作业成本法(简称ABC)。它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动态反映,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可增值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一种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法通过细化间接费用分配标准,提供了比传统标准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从作业成本法的适用范围看,主要包括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企业:制造费用在产品总成本中的比例较高;个性化生产要求较强。

(二)以作业为基础控制物流总成本。齐全的物流功能使物流成本涉及的对象多且散,较难用统一的标准来划分和计算物流成本的范围。通过不断的实践,我们发现尽管物流链上的功能是相对独立地运作,但每一功能是依靠一项项作业来完成它的服务,功能作业各自独立或交叉连接实现了物流一条龙的服务。因此,将所有与完成物流功能有关的成本都按物流功能归类,建立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控制模型——“作业成本控制法”,不失为物流总成本控制的“实用、简洁、有效”的方式。

四、作业成本控制模式架构:全过程控制

建立了各项作业成本控制模型后,就是如何利用模型实施总成本的全过程控制。

(一)事前计划(事前控制)。以预算管理为龙头作起点,按物流功能划分成本责任中心,将成本控制指标逐项分解到作业模型中,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将所有功能的每项作业成本都纳入预算管理轨道;全员参与,使每项成本指标均有账可查、有人控制。

(二)事中控制。有了物流总成本控制的前端准备,就可在物流各项作业运作开始后进行物流成本分类别、分阶段、分环节,进行过程的监控。控制的纽带是合同,对合同执行情况实行跟踪:检查各责任中心成本预算和现金流量计划是否准确;成本支付的时间节点、数量是否合理。同时,建立成本定期分析制度,对实际发生的物流作业成本逐项与年度预算进行比较;进行同一作业内容、不同作业之间的比较,进行成本动因分析。

(三)事后评价(事后控制)。以作业成本为对象的监控系统,通过对每一单业务的成本监控,可分析物流业务运作过程支出各项费用总额占物流业务收入总额的百分比(成本收入比分析);分析每项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成本结构比重分析),从而加强重要成本的控制,提高盈利能力。

五、实施全过程控制的效果

(一)作业成本定量分析使物流招商方案的设计更合理、更有效。物流总成本的控制水平,影响到物流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因为物流企业的作业总成本加上其服务的增值,就是客户需支付的物流费用。物流企业只有将物流总成本控制在低于市场平均价格的水平上,才能同时为客户节省物流费用,让客户真正体会到“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才能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二)非常作业成本的产生可揭示物流作业中的质量隐患。建立作业成本模型后,每一单业务所发生的每一项成本清晰明了,利用记录的成本进行项目逐项比较,可分析物流作业是否正常,一旦产生了非正常作业成本即预示作业中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报关若发生了滞报金,货代单证出现了疏港费等均属非正常现象,排除客户提供的单证差错外,就很有可能是物流作业环节脱节造成的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