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物流信息系统整体模型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山东火车相撞、江浙地区突降暴雪等突发性灾害和事故,严重干扰了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妨碍了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从目前国家安全角度来看,我国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应急管理系统,能称得上应急物流系统的信息平台则少而又少。在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2006年颁发的《中国城市信息化建设指南》中,将应急救灾系统作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明确指出城市化信息化建设应重视建设城市应急救灾指挥信息系统,避免或减少各种灾害如火灾、地震、风灾、建筑物倒塌和化学危险品污染等及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和损失,提高抵御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本文将首先对应急物流的定义特点和类型稍作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信息技术在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1应急物流的定义及类型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它具有突发性或非正常性、需求的随机性、需求的事后选择性、物资流量的不平衡性、时间约束的紧迫性、社会公益性等特点。
应急物流可以简单地分为军事应急物流和非军事应急物流两种,非军事应急物流还可以细分为灾害应急物流和疫情应急物流。灾害(含险情)应急物流又可分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和人为灾害应急物流,前者如台风、海啸、地震、洪水等,后者如人为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矿难、火灾等;疫情应急物流可分为人群疫情和动物疫情,前者如SARS、流行脑炎、急性甲型肝炎、霍乱等,后者如禽流感、疯牛病、口蹄疫等。
应急物流的特点要求制定一个合理可扩展的物流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应急物流是一个不同功能物流企业和其他社会单位联动的系统,体系结构模型的制定一方面有利于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另一方面有利于物流配送算法的实现。一个完整的信息化应急物流系统主要应该包括:
2.1基于Internet的WEB软件系统建立的应急物流公共信息网络平台
此平台可与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地震、气象、卫生防疫、环保、交通等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掌握各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生产事故、环境污染、交通状况、应急物资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并保持数据库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同时,对外准确、及时、完备地政府公告和应急法规,灾害、气象、交通等方面的最新动态以及应急物资的价格和需求情况等各方面的信息,使公众得到最新、最快、最可靠的应急物流信息。公共信息平台既可作为政府向公众信息的场所,也可作为公众向政府反馈信息的渠道。信息网络中心是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的重中之重。它主要负责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构建维护工作,灾前、灾中、灾后的情报收集处理工作以及应急物流中心信息的工作等。
2.2公共部门内部基于Intranet的物流软件系统
该软件可以是基于C/S结构也可以是基于B/S结构的。这部分软件的一个重要功能将是为公共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并能简化操作流程。包括的模块有物资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筹备管理、运输管理等。
2.3物流的物理实现部分
包括具体物资的仓储、配送、运输等一系列的物流过程。以GIS、GPS、通信技术、WEB技术集成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有效集成是现代物流物理管理部分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
2.4完善的保障机制
应急物流的实施往往需要紧急调动大量应急物资,建立应急物流保障机制的目的在于使应急物流的流体充裕、载体畅通、流向正确、流量理想、流程简洁、流速快捷,使应急物资能快速、及时、准确地到达事发地。各级政府应在应急物流保障机制中起到领导和协调作用,从中央政府到地方自上而下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分工明确,协调和管理应急物资的储存和运输,以实现对应急物流的高效运作。
3信息系统各子系统功能模块探讨
按照应急物流流程划分,系统共分为以下模块(见图1):
3.1保障子系统
保障子系统包括预警反应、协调机制、反馈系统模块。
(1)预警机制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敏感因素设定临界指标,以建立信息系统灵敏的预警反映能力,有效地提高应急物流的反应效率。
(2)由于应急物流是其社会功能的体现,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跨部门、跨行业的协调,通过沟通或法律和行政干预的手段共同协作和信息共享的环境,在最短时间实现各界各单位机构的责权分配及合作。
(3)信息化的反馈系统可以在突发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状态下,迅速高效反馈应急措施效果,反映物流系统薄弱环节,从而为及时改正错误、改进流程、提高效率提供支持。
3.2决策子系统
决策子系统以信息网络平台所收集的信息为基础,应用模型或其他方法和手段(如数据库技术、经济管理数学模型等)实现辅助决策和预测功能。包括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应用模型(如线性规划、决策树、不确定性分析、专家评估、打分对比)评估方案和选优以及方案部署等功能模块。
3.3物资筹措与储备系统
应急物资重在解决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抢险、救援和安置工作,以妥善解决和应对灾后早期阶段的民生问题。常用应急物资有救生类(如:冲锋舟、救生船、救生艇、救生衣、救生仪器、破拆工具、起重设备等);医疗类(医疗器械、药品);生活类(食品、饮用水、衣服、棉被、帐篷及活动板房建材等);
在储备环节上,突发事件相对频繁的地域可设储备机构对应急物资平时储备进行管理工作。对物资的管理上要充分利用企业管理和控制库存中的库存ABC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管理。借助实时计算机仓储管理软件(WMS)实施提高预测准确度、减少周转时间、降低库存持有成本;对于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临时筹备的物资可跳过储备环节直接进行运输,但要做好相关的信息统计工作。
3.4配送子系统
应急物流配送子系统主要作业有:向决策系统提供配送物资的信息;查询库存及配送能力发出配送指示、结算指示及发货通知;应急物资调度。突发应急事件发生后,必须调用应急物资进行救援,但救援物资是有限的,为此,科学合理地进行救援物资的调度,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如货物需求量、发送量、交发货时间、车辆容量限制、行驶里程限制、时间限制等)下,达到一定的目标(如路程最短、费用最少、使用车辆数量尽量少等),对应急物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3.5运输管理子系统
运输管理子系统是为提高运输能力、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而采取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手段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有:第一,使用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S)优化运输模式组合,如空运、陆运或水运等。第二,路径优化。应急物资通常包含多个供应点和需求点,且物资的运输相较于企业物流更重视时间效率,在运输通道方面,特大灾害和突发事件往往造成正常交通的阻断或延迟,应用完整的GIS物流软件集成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结合具体环境,做好运输与配送网络的设计和安排,力求总体最优化。第三,车队管理。实现基于信息化的车队管理、运输计划、调度与跟踪、与运输商的电子数据交换(信息集成)等。第四,物资追踪。TMS还可结合GPS技术实现在途物资的追踪,并在必要时调整运输模式。
4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中若干关键问题
4.1物流信息化基础环境与平台的建设
应建立基于Internet技术的物流信息网络。依托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立综合信息网、运输信息网、仓储信息网等;推进信息标准化建设,统一物资代码、规范文件传输格式;建立完善的基础数据库,将各参与方的相关信息详细收录,并且有专业技术人员维护和实时更新;应急物流相关管理软件的开发。
4.2广泛应用物流信息技术
结合Web与数据库,应用条码、射频、GIS、GPS信息技术;在子系统模块中应用EDI系统、EFT系统、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等信息化系统技术,实现应急物流高效运作。
4.3使用的数学模型
在配送中心选址、物资车辆调度、路径优化等问题上,要用到大量数学模型,如蚁群算法、TS算法、免疫算法、启发式算法等,采用人机交互模式,使用计算机及电子化手段进行数字化、模型化科学决策。
4.4物流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国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强化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一是加快发展学历教育,物流学科和课程有统一的标准,加强师资和实验基地建设,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二是规范推进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借鉴或引进国外成熟的物流相关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加强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充分发挥物流行业组织在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和在职培训等方面的主渠道作用;规范和净化物流人才培训市场,提高培训质量。
5结语
本文在探讨应急物流概念、基本特点及类型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完整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整体模型和所应该具有的决策子系统、保障子系统、物资筹备存储子系统、配送子系统、运输子系统基本组成部分,针对各子系统建设模式及功能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应急物流信息化的若干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