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自组织理论企业文化5s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引言
随着企业文化研究和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可操作性已经获得普遍认同,组织已经不再满足于文本式、口号化的文化宣传和思想工作层面的文化形式,而是期望能够建立一套能够支持组织战略和实践的企业文化体系。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探讨了企业文化的建设推广问题:(1)提出企业文化的建设原则、步骤、影响因素以及策略方法等,此类研究虽然为组织的文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战略指导和实践标准,但大多不能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往往不能实现文化构建框架的完善和统一;另一方面,此类研究倾向于从静态的角度探讨文化建设的原则、步骤、影响因素等问题,往往忽略了体系中各层面、因素之间的动态关联关系,而动态的循环互动关系是文化系统整合、统一机制的形成基础。(2)探讨某因素或某些因素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关系,例如制度、信息技术、人力资本等与文化之间的耦合互动。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概念,因此需要从系统角度全面探讨文化的建设和推广问题。圣吉强调:“只有建立起系统性思维技巧时,才能看到和应付各种问题的相互依赖性以及深层原因”[1]。因此,此类研究虽然从深刻分析了不同要素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联影响关系,但其对企业的文化建设实践缺乏现实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将结合自组织理论的竞争协同机制构造出企业文化5s的框架体系,并应用自组织理论中的超循环原理探讨5S各因素之间的动态耦合关系,同时构建企业文化的推行体系,为组织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战略指导和实践帮助。
2自组织理论中的竞争协同机制
耗散结构论创始人普利高津(Prigogine)最早准确地提出和使用了“自组织”的概念,用以描述那些自发出现或者形成有序结构的过程[2]。协同学创始人哈肯(Haken)则准确地定义“自组织”为:如果一个体系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涉,我们便说该体系是自组织的。这里的“特定”一词是指,那种结构或功能并非外界强加给体系的,而且外界是以非特定的方式作用于体系的[3]。人性的自主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文化的自组性。杰夫•卡特赖特(2004)提出,一种组织文化从根本上来说具有自组织性。虽然变化常常需要来自外部力量,变化的动机和变化过程必定来自自身内部,文化系统一个自组织系统[4]。由于自组织系统是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推动了系统演化,其演化动力在于系统内部,因此系统整体和各个要素都具有适应性。自组织系统演化的动力可以归纳为来自系统内部的两种相互作用:竞争和协同。在这里“竞争”指的是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各要素或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角力、较量并力图取得支配和主导地位的活动与过程,并强调竞争的规范性,主要表现为同等约束性和竞争的公平性;而“协同”则指系统中的诸要素或子系统之间统一步调、相互合作、实现共赢的行为和过程。子系统的竞争使系统趋于非平衡,而这正是系统自组织的首要条件,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则在非平衡条件下使子系统中的某些运动趋势优势地位,支配系统整体的演化[5]。企业文化的自组织性,决定了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考虑企业文化的自组织机制,企业文化系统内部子系统间的竞争与协同,使企业文化在自组织机制的引导下进入良性的超循环过程。
3企业文化5S
3.1企业文化5S的提出
结合传统5S的核心思想、分析框架和自组织理论中的竞争协同机制,本文提出的企业文化5S由以下五个要素构成:协同(Synergy)、竞争(Strug-gle)、学习(Study)、制度(System)、素养(Style)。其具体内涵总结如下:协同———以组织目标为基准,促使企业文化子系统中的诸要素或子文化之间统一步调、相互合作、实现共赢,也是子文化或子系统的相互协调的、合作的或同步的联合作用,是系统整体性、相关性的内在表现。竞争———考察组织中不同的文化形态与潜在的文化模式,培养子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使其求同存异,彼此尊重,促进子文化之间合理、适度、有序的竞争机制的形成。学习———学习是产生变革的动力和源泉,学习可以激发系统的涨落,通过子系统之间的竞争协同实现系统演化。因此,文化系统的发展源于组织学习,唯有通过学习,才能展开组织思维的宽度,提升组织思维的高度,增加企业文化的响应能力,为创新积蓄能量。制度———制度既是适应物质文化的固定形式,亦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通过制度来程序化、标准化和巩固上述3S的行为模式和运行方式,并定期考察。素养———通过协同、竞争、学习制度四要素之间的交互循环作用,最终形成组织员工的文化习惯和素养,塑造积淀出组织的企业文化,并使企业文化在上述4S的耦合循环过程中实现动态的演化与升华。
3.2企业文化5S各要素之间的自组织机理
根据自组织理论,系统子系统间的竞争和协同构成了系统演化的动力。企业文化5S中的“竞争”强调培育多种形态的文化模式,促进不同文化模式间多样性与差异性的形成,最终实现文化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合理有序的竞争。与此相对应,“协同”强调围绕共同的目标,建立组织的协调与沟通机制,使其形成一个目标一致、结构合理、相互支持的有机整体,实现系统的“和谐”效应。协同、竞争形成了文化系统最核心的动力要素,并且在二者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即通过企业子文化间的竞争协同,最终产生适合组织系统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由于竞争与协同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竞争中有协同,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与合作相互依存,在它们的相互作用中下实现着企业文化系统的演化发展。“涨落”是自组织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涨落是由组成系统的的大量微观元素的无规则运动及外界环境不可控制的微观变动引起的[6]。涨落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内在基础,是系统演化发展的诱因和原初动力,当外界条件或系统内部的某些因素变化到一定的临界值时,由随机涨落触发突变,自发地形成新的宏观有序结构和功能,并且不断进行优化[7]。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随着组织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进行完善和发展。学习是创造性因素,相当于组织系统的涨落力,它为文化系统向更高层次有序状态发展提供了发展变化的诱因和原初动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自我学习是推动竞争的重要手段,而组织学习,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是实现协同的关键,自我提升的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是促使协同竞争和子系统相互作用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的涨落力作用预示并决定了系统发展的可能方向,并且与协同、竞争构成了完整的自组织核心体系,即在学习的涨落力作用下,企业系统通过子要素/子文化之间协同竞争的动力学机制实现向更高层次有序状态的演化。制度是一种行为规则,它提供了一系列规则界定人们的选择空间,约束人们之间的行为,减少不确定的风险,建立起人们可以依赖的规范。制度是企业文化5S中的又一核心要素,制度的建立一方面为竞协同、竞争、学习的作用和发展确立了方向和标准,另一方面对以上3S的的成果加以标准化和巩固,同时随着前三者的变化发展做相应的调整。在协同、竞争、学习、制度四者的交叉催化,共同作用下,最终培养出组织成员良好的行为习惯、思维模式与价值标准,即员工理想的素养的形成。同时,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又会反作用与以上的文化4S。协同、竞争、学习、制度、素养,企业文化5S之间的相互关联互动与协同作用促进了它们的共同进化。综上所述,企业文化5S之间的作用机理可用图1所示的“钻石模型”总结如下。学习形成了系统的涨落力,协同、竞争为文化系统的演进发展提供了动力,学习、协同、竞争3S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自组织动力体系,它们的交互作用,是实现组织系统从无序向有序、从低层次有序向高层次有序的演化的基础,因此3S构成了“钻石模型”的三角型“基座”。制度是围绕企业文化系统的自组织机制的要求建立健全起来的,它一方面为系统自组织规定了发展方向和路径,另一方面又对3S成果进行巩固和保障。素养的形成是4S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素养的形成又塑造了组织整体的价值环境和改善氛围,使5S构成的文化系统能够进入良性的循环之中。图1企业文化5S钻石模型
3.3企业文化5S之间的超循环动态演化
由以上对企业文化5S自组织机理的分析,可以看出,5S各要素不仅可以实现自复制、自优化、自适应,还对其它要素的提供支持和催化,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渗透,不可分割,形成一个相互嵌套,动态演化的循环系统。这一动态的循环过程即是整个企业文化系统的动态优化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在本质上,企业文化5S构成的体系是一个超循环系统,超循环机制可以更深入地阐释这一体系的动态演化和发展过程。作为自组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ManfredEigen于70年代创立的超循环理论(HypercycleThe-ory),是从生物进化演变机理中研究得出的一种具有一定普适性的自组织理论。超循环系统中的每个元素即能自复制,又能对下一元素的产生提供催化支持。超循环理论认为,循环并非总是周而复始地在原地刻板运动,也不是同一个过程的简单重复,而是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有等级性地向前不断发展,在循环中发展,在发展中循环[8]。结合上节对5S各要素之间自组织机理的分析,协同———竞争构成了最为核心的超循环关系,二者在自创生、自完善的同时,相互促进与协调,为彼此的发展提供催化支持。在由协同、竞争、学习、制度这四个要素构成的循环网络中,前三个要素构成了完整的自组织系统,而制度一方面为系统的自组织机制提供了保障和支持,另一方面,随着协同、竞争、学习网络的演进发展,制度同时也在做相应的调整与变化,因此制度与协同、竞争、学习3S之间也构成了交互作用的催化循环作用,制度保障了文化系统的自组织机制,自组织机制也推动了制度的适应和发展。沿用以上分析思路,可以发现协同———竞争、协同———竞争———学习、协同———竞争———学习———制度、协同———竞争———学习———制度———素养共同构成了一个四层次的超循环系统,而后一层面较前一层面依次形成更高一级的超循环网络,各要素的运行不仅包含自稳定、自维持、自创立、自学习、自复制等多种形式,还依靠要素之间相互催化、相互支持的超循环机制,实现把复杂与变异、分解与合成、耦合与隔离、竞争与协同,稳定与不稳定统一起来,从而积累起大量的信息和能量来促进共同的进化。由这四个层面循环网络构成的企业文化5S超循环系统,在关联耦合的交互作用下,形成一种动态的非线性反应体系,不断地进行自我选择、自我优化,向更高的有序状态演进。企业文化5S的超循环机制可以用图2表述,这里围绕5S各要素的箭头表示要素的自复制、自稳定、自学习的功能,它们之间的双向箭头则体现了要素之间的相互催化、支持、耦合的关联关系。
4企业文化5S的实施策略
企业文化5S是在自组织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不仅是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自组织体系,也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完善的实施策略和操作方法。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要考虑5S各个因素的具体实行方案,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使其符合自组织的竞争协同机理和超循环的动态演化规律,这是企业文化5S成功的关键,也是以下构建实施策略的立足点。
4.1培养促进子文化间竞争协同的交互作用
竞争的关键要求培养不同的文化模式,促使子文化之间和系统内各要素产生更大的差异性。因此需要充分发挥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方面要采取措施鼓励竞争,另一方面要为竞争营造一个公平、宽松的环境。而协同则要求围绕组织的共同目标,使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成员开展广泛合作,形成一个结构合理、目标一致、相互支持的有机整体。需要强调的是,竞争与协同相互贯穿相互依存,培养文化模式的差异性和目标一致的文化整体的思维应该随时结合在一起,使协同竞争展开有效的交叉催化,以实现它们共同进化的目标。
4.2鼓励学习和创新,建立学习机制促进巨涨落形成,并为竞争协同的提供能量
学习形成的对组织系统的“扰动”,相当于是系统的涨落力,促使符合文化系统发展目标“微涨落”成长为的“巨涨落”,就需要在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的前提下,在企业内部强调鼓励学习和创新,建立学习反馈机制,并且从组织层面上建立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
4.3建立制度保障巩固3S成果,并形成制度与各要素之间的互动
制度作为一系列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约束组成的规则网络,需要在其建立之初规定文化系统的发展路径和目标,并在企业文化5S的实施进程中,保障其它要素的实施成果,另一方面,制度的变迁是一个演进的过程,它必须随着其它要素的变化而变化。
4.4促进素养的形成并增强其与4S的互动关系
将素养的形成与竞争、协同、制度四要素结合起来,在这四个环节中培养积淀员工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同时良好的素养又可以进一步促进前4S的实施和完善,充分发挥它们之间的交互循环作用,是企业文化策略实施的核心。以上企业文化5S的策略虽然是针对5S要素分别展开,但可以看出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贯穿的关系,并且策略构建的立足点是建立在促进竞争协同和超循环机制的基础上,围绕着这一核心,要求构建企业文化5S时综合考虑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和互动关系,从整体和系统的视角出发把握制定实施策略。
5结论与展望
企业文化5S各要素之间关系符合自组织机理,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交互循环的超循环系统,因此在构造企业文化5S的基础上,应用自组织中的协同竞争机理和超循环理论,进一步阐述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动态演化规律,并以这两个核心机理为核心,提出了企业文化5S的构建实施策略。企业文化5S各要素之间也相互关联,耦合互动,因此推行和构建企业文化的关键是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促进其相互催化,最终实现它们所构成的四层次超循环系统的演进与完善。在后续的研究中,将尝试把企业文化5S应用于实践,并考察其实施构建效果,通过实证研究与本文的研究结果作一分析比较。并且结合自组织的相关理论对企业文化进行研究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问题和空间,这都是将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