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走出去”企业会计人才支撑体系的反思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我国“走出去”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现状
(一)制约“走出去”企业发展的因素分析虽然中国“走出去”企业正在逐渐规避国际贸易壁垒,在更高层次上与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经济技术的竞争与合作,利用国际市场,促进自身的发展。然而,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跨国集团相比较,我国“走出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较弱,影响了我国“走出去”企业的自身实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决策与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一些“走出去”企业对外投资项目监管力度较差,同时激励制度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境外投资项目效益的获得。据商务部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海外的中资企业发展较好、勉强维持、陷入亏损的比例为1:1:1.2。而较差的激励制度,造成企业内部分配的不合理,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造成了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2.优秀人才匮乏在实质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人才,人才是一个企业乃至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人才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科技水平,也影响着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对于“走出去”企业而言,需要复合型的人才,而由于我国的教育方式等因素,这一类人才较为缺乏。人才的缺乏导致企业难以融入当地,产生了一系列诸如不了解当地风土人情、违反当地法律等问题,给“走出去”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曾经在美国本土企业当过厂长的大连远东集团负责人齐树民就强调,劳资纠纷是关系到我国企业走出去成败的关键所在,主要因为文化背景、国家实际情况不同以及法律等问题导致的。
(二)“走出去”企业会计工作的现状及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大部分“走出去”企业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体系,会计工作也愈发得到重视,会计管理工作质量也得到提高。然而,“走出去”企业的会计工作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走出去”企业的进一步壮大发展。1“.走出去”企业遭遇会计难题“走出去”企业将面临两国或多国经济、税务方面法律的差异。对于“走出去”企业来说,如何整合总公司与其他国家分部的会计以及财务信息就显得至关重要。“走出去”企业所遭遇的会计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报表合并的困难。“走出去”企业为了整体评估经营状况,需要对分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合并。而由于各个国家会计法规与会计准则的不同,在合并会计报表时存在会计期间、会计原则、会计操作、会计报表框架等方面的差异,增加了合并会计报表的难度。(2)信息披露的成本增加。由于各个国家会计准则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走出去”企业需要根据各个国家的会计准则,编制相应的会计报表,以满足不同国家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这样,就增加了会计工作的工作量,造成了一定的浪费。(3)“走出去”企业融资难度增加。如果“走出去”企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融资,披露会计信息是最基本的要求。而融资地与企业的所在地并不一定一致,那么就要将会计信息按照融资地的会计准则进行调整。这样,融资时所披露的会计信息有可能与企业所在地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不符,让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怀疑,从而导致企业信用下降。2“.走出去”企业遭遇人才短缺在我国,会计人才丰富,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然而,水平较高的、通晓国际会计事项的优秀会计人才却较为稀缺,影响了“走出去”企业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目前,管理会计人才稀缺已经制约了我国“走出去”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财政部会计司会计人员管理处认为:“我国会计人才的金字塔底座太大,高层次的会计人才稀缺,现在社会上那么多报账人员、报表编制人员,但缺的是能够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顶尖会计人才。”
(三)“走出去”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质量要求1.扎实的基础知识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会计工作人员首先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对于“走出去”企业来说更是如此。“走出去”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但要掌握中国会计准则,还要掌握“走出去”所在国会计准则,才能够完成相应的任务。同时,对于“走出去”企业来说,实行本土化是必行之路,因此会计人员掌握英语或者本地的语言也属于基础知识范畴。2.广泛的知识面对于企业来说,会计人员仅仅具备会计知识是不够的,因为会计涉及预算、管理、决策等方面,会计人员要具有较为广泛的知识面,方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走出去”企业来说,企业的员工包括会计人员,需要与本地的政府部门、企业、群众打交道,因此,“走出去”企业的会计人员还应该掌握本地一定的风土人情等,以利于日常的会计工作。3.较强的学习能力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知识的传播与更新速度快。而“走出去”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及时掌握一手信息,以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对于“走出去”企业的会计人员来说,及时掌握所在国会计准则的变化情况,掌握竞争对手的财务状况,掌握新的账务处理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走出去”企业的竞争力。
二、我国“走出去”企业会计人才供给中的问题
(一)缺乏会计人才支撑体系的总体设计会计人才支撑体系的总体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整个会计人才支撑系统包括人才数量、人才结构、人才素质、人才培养等方面。在国家层面,国家并没有制定相关的方针政策,指导会计人才支撑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在企业层面,一些“走出去”企业仅仅对会计人才做出了一些要求,但离总体设计相距甚远,造成了相应会计人员的匮乏。
(二)缺乏人才供给的科学平台和路径人才供给平台和路径能够将人才和企业有效地结合,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在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已经初步建立,据人力与社会保障部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94%以上的县级区域都建立了人才市场,基本能够满足我国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技能培训以及猎头公司等方面,我国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据笔者调查发现,我国大部分培训机构,一般的服务对象都是在校的中小学生,以提高他们的应试成绩为培训目标。而专门的职业培训较少,仅仅存在于社区与红十字会等非营利性的社会机构。人才供给的科学平台和路径的缺乏是造成我国“走出去”企业会计人员难以满足要求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缺乏“走出去”会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对于人才培养来说,与社会需求相匹配是首要条件。目前,我国会计人才培养主要通过高等院校在校教育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两种方式实现。而这二者由于存在一些问题,而难以为“走出去”企业培养合格的会计人才。1.我国高等教育弊端会计教育本身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应试教育、技能教育和制度准则本身教育,具体表现为:(1)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落后,不能与时俱进,与实际脱节,教师在授课中缺乏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多采用教师一言堂的方式,造成学生无法主动探索和发掘问题,提高学习兴趣;且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强调计算能力、而分析思维能力得不到重视。(2)教学内容与我国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不符,教学内容不能体现会计工作的实际,经验以及发展最前沿的知识;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对会计理论的掌握,忽视了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传授,也不能帮助学生分析财务报告和数据背后所反映的政治、经济内容。2.职业继续教育无法满足社会需要会计这门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但是在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等方面还是多少有一些改变的,因此会计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更新自身的业务知识,那么他们就要接受继续教育,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比起一些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还存在不正规、不系统等缺点,缺乏相应的考核和资质认证体系,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落后,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会影响和制约我国“走出去”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我国“走出去”企业会计人才保障的措施
(一)加强“走出去”会计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1.做好会计人员的招聘工作由于“走出去”企业的会计人员存在数量短缺或者素质低下等问题,那么,就有必要加强招聘工作,以期招聘到合适的会计人才。在招聘要求上,要严格根据本企业的要求,对应聘者的基本素质与各项能力进行考查。2.做好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由于“走出去”企业的会计人员可能存在素质或者能力较差等问题,可以通过培训来解决。首先,根据本企业的要求,制定培训目标与培训课程。其次,根据本企业会计人员情况,选择需要参加培训的会计人员。最后,做好培训工作的评价工作。培训工作可以与考核绩效等结合起来,以增加会计人员的积极性。3.优化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对于“走出去”企业而言,会计人员的物质环境毋庸置疑,需要优化的是工作软环境。可以允许会计人员“自由流动”:也就是会计人员可以自由申请调岗,不必得到上一级领导的允许,如果调岗不成功返回原岗位也不必有任何担心。另外,建立较为科学的企业文化,增加员工的归属感,能够留住优秀人才。
(二)建立“走出去”企业会计人才需求供给平台优秀的会计人才与“走出去”企业相对接,良好的需求供给平台是关键。在实践中,“走出去”企业可以和各地注协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培训中心等,形成考试前有培训,入职前有培训,实习就业推荐以及继续教育的专业一体化服务系统。另外,“走出去”企业可以和招聘主体单位进行合作,举行特殊的招聘活动,或建立专场招聘会,建立专门的招聘网站,以实现人才与“走出去”企业的完美对接。
(三)加强高校“走出去”企业会计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应当在会计专业的教学实施中重点突出产学研结合,应当积极探索有关产学研方面的内容,尽快建立相关机制使得产学研能够长效发展,吸收来自于社会、各行业和企业的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将其融入到整个教学实施中,融入到专业设置、撰写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加速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的建设,实现高职院校和社会的结合,师生和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劳动者的结合,教学和实际生产的结合,积极构建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符合学院实际情况以及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作者:杨玥 单位:天津商务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