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体制转型视角下国有企业会计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国有企业会计准则变迁的历程及其原因分析
1.国有企业会计准则大力发展阶段(1997~2006年)2001年,经过长达15年的谈判,我国终于加入了WTO,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平台得以提升,但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入WTO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尤其是在大量跨国企业进入我国市场之后,如何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的问题。另外,外商直接投资及外资并购的迅猛增加也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产生了直接推动。对此,必须加大会计改革的力度,通过会计改革来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在此背景下,我国为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更好应对已经发展起来的多元经济体系,先后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等等会计准则,为国有企业会计改革的推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2.国有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臻于完善阶段(2006年至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迫切要求建立满足市场化、国际化要求的会计准则体系,提升会计准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这种国际环境的影响,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包括首次的22项新具体准则和16项具体准则)组成的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极大地满足了国有企业市场化、国际化需求下会计制度的不足,并意味着我国国有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臻于完善。
二、国有企业会计准则变迁的特征分析
1.路径依赖性在国有企业会计准则市场化、国际化变迁中,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会计旧制度在此过程中的顽强维持和向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会计新制度的逆向渗透,导致会计准则的变迁路径依赖性非常强,主要体现为一系列过渡性的会计制度性安排,如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不仅有市场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同样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会计准则的痕迹,带有新旧两种制度安排的某些相互矛盾的特性,但又能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有机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例如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双轨制”。
2.内容局部性国有企业会计准则的变迁,与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点极为相似,表现为逐步推进、分步到位、先易后难、先解决急需后解决一般,然后再进行整体协调的过程。其优点是把变迁成本分散化,尽可能减少整体变迁风险及时提供在哪些领域进行变迁具有最大收益的信号为整体变迁创造了一个过渡。例如许多规定都是先在国有企业试行,经过修订后,再推广到全国所有企业,带有明显的以点带面,从局部到整体的特征。
3.内外结合性所谓的内外结合性,即是指国有企业会计准则变迁遵循着国际化、市场化与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向结合的趋势,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与国际接轨的趋势极为明显,但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考虑本国特殊的环境,盲目迁就国外,而是充分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充分实现变迁成本最小化,实用性最大化的目标。如先后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等等会计准则,就明显体现了这一特征。
三、结语
总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必须通过会计准则的创新方能提升其竞争力。对此,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基本理念,不断推进国有企业会计准则的更新,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正能量”。
作者:时辉单位:烟台金岭汽车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