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企业会计行为本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会计行为是指“会计行为主体,在其内部动因驱动和外在环境刺激下,按照会计目标的要求,遵循一定的行为规则,利用会计这门学科所特有的理论、方法,对会计主体因其经济活动而引发的经济信息进行生产、加工并适时传递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是行为会计的一个主要方面,因为“会计——实质上就是一个行为过程”。
一、会计行为的构成要素
(一)会计行为导向
会计行为导向是会计行为管理的核心。导向不同,行为各异。影响会计行为导向的因素有众多方面,可作不同分类。笔者认为,其核心导向因素为会计人的价值观。具体包括三部分:主观能动性部分、客观环境性部分、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客观环境性所产生的效应部分。其中,主观能动性部分包括会计精神、会计意识、会计心理等。尤为重要的是,会计精神,具体如会计人群的指导思想、遵循原则、方针、宗旨、价值取向、会计管理哲学、会计人员的理想、职业道德以及会计人群之精神风貌等。客观环境性部分包括会计人群所处客观环境的各个方面。从宏观会计来讲,包括社会政治气候、社会文化环境、社会风俗习惯、社会道德传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生产关系变革要求、社会经济管理水平等;从微观会计来讲,包括会计经营管理活动、会计生产技术活动、会计教育培训活动、会计生活福利活动、会计人事管理活动、会计社会贡献活动等。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客观环境性所产生的效应部分是会计行为的核心部分,是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会计人员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追求意识等。
会计人价值观的3个方面是紧密相关的。会计行为导向是三者的有机统一。会计行为导向的正确与否则直接影响会计个体的认识能力、鉴别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及创造能力等,直接影响会计管理的绩效。因此,正确把握会计行为导向,应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确定主要矛盾,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去指导,按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行为科学理论等去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研究会计行为理论,探讨会计行为规律,概括会计行为术语,确定会计行为研究方法,驾驭会计行为创新,指导会计行为实践。
(二)会计行为主体和会计行为客体
1、会计行为主体
会计行为主体是指那些具有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会计行为能力,并获得权威机构(政府或民间)的认同,直接参与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实践活动,能独立或与他人协作实现会计目标的会计行为个体以及由其组成的会计组织——会计行为群体。应该注意的是,会计行为主体与会计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会计主体是会计行为主体处理经济活动的特定单位,凡是具有经济业务的任何特定的独立的实体都必须进行独立核算,成为一个特定的会计主体。
会计行为主体具有以下特征:(1)它是会计行为发生的先决条件。只有从事会计管理的人,才能成为会计行为主体;只要有会计行为存在,就必然有会计行为主体存在。(2)它具有自觉的能动性。(3)它既可能作用(施管)于“物”——资金,也可能作用(施管)于人。这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4)我国的会计行为主体在目前条件下事实上具有三重身份:代表国家对企业施管,代表企业对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施管,代表本身施管——作为会计群体施管于会计个体,也施管于自身,作为会计个体施管于别的会计个体(表现为会计行为中的领导行为)及自身。(5)会计行为主体对特定行为的效率负有责任。
2、会计行为客体
会计行为客体是会计行为主体实施会计行为的物质承担者,也就是会计行为主体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客观事物。作为会计行为客体应具备以下特征:(1)客观性。会计行为客体必须是客观发生的事物,会计行为尤其是企业财务会计行为都是以获取初始信息为开端,初始信息的载体就是原始凭证,而原始凭证就是对已发生的客观经济活动的定性和定量描述。没有客观的经济活动,会计行为则为无源之水,是违法行为。(2)对象性。即作为会计行为的物质承担者的会计行为客体应能被纳入会计直接行为的范围,即能纳入会计信息系统,反之,如不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则不能成为会计行为客体。(3)历史性。即会计行为客体应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而不应是将来要发生的经济活动。
会计行为客体是会计管理的受控主体,它既可能是物,又可能是人。对于前者,从理论界到实务界均认为,会计行为的对象就是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企业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等,而对于后者,人们就比较陌生了。笔者以为,作为管理活动应既包括对物的管理,又包括对人的管理,会计管理亦当如此。既然我们在会计管理活动中强调优化内部结构,强调“软”(精神)、“硬”(物质)管理,就应该将对会计人的管理列为会计管理对象去界定,应当还会计管理的本来面目,应当包括会计人的管理。
会计行为客体是会计行为受体和会计行为对象的对立和统一。其中会计行为受体必须满足3个条件:(l)和某一特定的会计行为相联系;(2)部分或全部承担该会计决策的机会收益和机会成本;(3)该实体必须和其它所有实体相对立,会计行为受体一定要独立于其它所有的行为受体。会计行为受体的类型也有3个:完备的行为受体、合理的行为受体和不合理的行为受体。前者指该受体必须承受某特定行为全部的机会收益和机会成本,中者指该受体必须承担足够多的机会收益和机会成本,否则,不符合会计管理中收益与费用配比原则。
3、会计行为主体与会计行为客体的关系
会计行为主体与客体是对立统一的,会计行为客体是不依赖于行为主体而客观存在的,但其基本可通过正确认识客体的规律,把握其发展变化趋势去能动地引导它,反作用于它;主体能力的提高,拓宽了客体的深度和广度,客体又反作用于主体,促使主体繁荣。两者不断地相互作用,丰富会计理论,指导会计实践。
若从会计行为的起因来论,其根本起因为经济管理的要求,这些需要具体通过上级的指示,下级的要求及会计人员或会计行为主体的创造性表现出来。前两种表现,则毫无疑问地被会计行为受体接受,最后一种表现,则要求会计行为主体用自己的创造性来处理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其它主体不能有效处理的问题。如此看来,会计行为主体尽管对其任何行为都负有责任,但该责任能否有效、及时地落实,并产生较好的效益,则又受会计行为客体对主体行为接受程度的影响。同时,一个会计行为只有其特定的(单一的)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但某会计行为主体可通过多种行为同时和数个受体相联系。例如,会计主体的成本控制行为,就通过全过程、全员的成本管理同时与多个成本控制受体相联系。
会计行为主体与会计行为客体都是会计人。作为特定的会计行为,两者有比较明确的界限,两者非此即彼,主体的存在是为了施管,客体的存在是通过受管与主体行为吻合,两者仅是行为目的不一样产生的结果。从长期、动态观念来考虑,两者在不同的行为过程中可以转化。
(三)会计行为目标
会计行为目标是指会计行为系统运行的指向,以及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它是整个会计行为系统运行的定向机制,在会计行为实践中,人们之所以选择了某些程序和方法而抛弃了另一些程序和方法,总是基于一定的动机和理由,由此追溯下去直至最终理由,就是会计行为目标。可以说,会计行为目标不仅是会计行为理论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会计行为实践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客观因素,这个因素制约和影响到会计行为的所有方面,控制着会计行为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是会计行为的内在规定性。
会计目标是会计行为主体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通过自身的会计行为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和基本要求,它是会计系统运行的归结点和出发点。会计目标包括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基本目标是会计行为活动的终极目标,它不会因具体目标的差异而改变。基本目标决定着具体目标,是具体目标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方向。具体目标更多地反映会计管理的特点,以区别于其他管理活动,具体目标的实现意味着会计管理行为的完成。在我国现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的首要目标是从会计角度向企业管理当局提供管理性信息,以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同时,社会各团体、个人(如国家、银行、股东等)要求会计提供反映企业受托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信息,如企业财富的增加、税款的缴纳、环境的治理、社会福利的提供等。因此,现代会计的基本目标主要是经济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从信息系统的角度出发,会计是一种信息系统,会计管理的这种特点,决定了会计具体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利用信息。
二、会计行为的影响因素
会计系统是一个由外部输入并向外输出的信息转换系统。系统本身是一个具有相机抉择的自主行为能力和不断与外部环境进行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能动机体,这一特点,决定了会计行为既是系统外部环境刺激的函数,又是系统内部条件结构制约的函数。内外两要素的任一变动,都会引起会计行为的波动而失去其原有的稳定性,各要素刺激的强弱决定着行为波动幅度的大小。这就是引起会计行为的直接动机。
(一)会计系统的外部环境因素
会计系统的外部环境是指会计组织以外空间范畴的各种因素,它是会计行为存在和变化的空间形式和前提条件。虽然政治、经济、法律、道德、教育、文化等因素都会影响会计行为,但刺激会计行为波动的直接外部因素是政府(国家)行为和企业行为。政府行为是国家为实现经济总目标,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而有意识地作用于经济活动的行为,按运作方式划分,政府行为包括行政干预行为、经济控制行为、法律仲裁行为,这几种行为都会直接关系到会计行为的规范化,制约会计行为的方向和结果。如果政府行为强制性较强,干预普遍性较大,以及政府行为的企业化,都会使会计行为倾向于社会性,这也就是报账型和工具型会计形成的起因之一。企业行为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的经济目标,而作用于企业经营过程的理性活动,它既指企业作为独立法人的经营管理活动,也是受外在环境刺激而作出的对策或决策反应,企业行为直接制约会计行为的目标和性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为中介而连接的国家与企业间的示向性关系,使会计行为倾向于企业行为并兼顾政府行为。当然,由于企业行为的相对独立性、执行性与决策性的结合,以及企业行为短期化的影响,必然会使企业行为、政府行为的矛盾直接影响会计行为的实施,这就给会计系统本身提出了如何兼顾两种行为,以及会计人员企业化还是社会化等一系列问题。
(二)会计系统的内部条件结构因素
会计系统的内部条件结构是指系统内部直接发挥作用,并影响会计行为的各要素间有机制约关系,主要包括内部机制结构和行为主体的心理因素。内部机制结构指会计运行机制、协调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和利益均衡机制等。这些机制的健全程度、灵敏程度、协调程度和均衡程度都会直接影响会计行为。行为主体的心理因素包括会计群体的心理因素,如领导体制、组织结构、组织地位等,也包括会计个体的心理因素,如个性、态度、价值观、文化素质等。行为主体的心理因素是会计系统内部机制结构在会计行为主体上的心理折射,特别是在会计群体的心理因素上的反映。内部机制结构直接影响着心理因素的变化,从而影响会计行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