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供应链的企业竞争情报收集论述范文

供应链的企业竞争情报收集论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供应链的企业竞争情报收集论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供应链的企业竞争情报收集论述

内部供应链管理中的困境

1运行模式困境

内部供应链运行模式方面的困境首先体现在对模式的选取方面。企业可能已经意识到采取以客户为主体的拉动模式的必要性,但却在执行过程中依然采取推动模式的内部供应链管理。出现此种情况,一方面缘于企业对客户导向的供应链管理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对来自终端客户信息收集和分析的不足。此外,以客户为主体的拉动模式为当前的倡导模式。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并非所有的供应链都适用于该模式,对于产品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完全实行拉动模式几乎不可能。确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运行模式是内部供应链管理的首要任务之一。

2信息共享问题

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从内部供应链来看,信息共享在主观认识上不存在问题,其问题主要体现在执行过程中缺乏相关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信息流通不畅和信息失真往往是造成内部供应链信息共享问题的主因。此外,在信息共享问题上,内部供应链应预设接口,与外部供应链相通,以建立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共享机制。然而,实施中无论在认识层面还是技术层面,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都存在问题。一方面,内部供应链外输的共享信息与涉及企业核心利益的财务信息、知识产权保护等存在冲突;另一方面,信息共享需要链条上所有企业具备相融的信息技术,而掌握该技术,对某些企业来说,尤其是对中小企业亦存在一定困难。

3自我封闭问题

从运行上看,内部供应链更趋向于一个闭循环,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内部供应链管理从主观认识上倾向于自我封闭式管理,表现为企业一味关注供应链的运行状况,而忽视供应链管理的服务对象,即产品。从结果上看,自我封闭极易导致企业所从事的供应链管理成为围绕落后的产品或产品生产技术的供应链管理。虽然供应链管理优势之一在于其可有效避免企业陷入恶性竞争,然而,实践中任何企业无法完全脱离竞争环境,自我封闭式管理易造成企业丧失技术进步的能力,并最终导致企业失去核心竞争力而被整个供应链所抛弃。

基于内部供应链的竞争情报开发价值

1保障内部供应链有效运行

竞争情报中的“竞争”主要是指在时间、成本、产品性能等方面拥有竞争优势。基于内部供应链的竞争情报开发不同于一般的信息发掘,其更注重开发产品的生产周期、生产成本以及产品功能、质量等方面的横向比较信息。完善的内部供应链管理中的竞争情报开发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所涉及的部门、所产生的成本等信息;另一方面,通过横向信息比较,使企业明晰其内部供应链的优劣势及终端客户需求,从而有效避免供应链运行模式和自我封闭问题。只有基于横向比较信息及产品自身生产周期等特点,企业才能选取适合的内部供应链模式,并适时加以调整,最终保障内部供应链的有效运行。

2为供应链信息共享提供保障

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之一在于企业间的信息共享,而信息共享的前提则是链上每个企业必须完成自身内部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基于内部供应链的情报开发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自身产品的跟踪监控,而且可为外部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相应产品信息,从而保障整个链条高效运行。

3保障竞争情报开发的产品导向

狭义的竞争情报主要是指与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有关的情报信息。在竞争情报开发过程中,虽然每一条情报信息都具有价值,然而,如果缺乏筛选过滤标准,则会导致企业陷入情报沼泽。基于内部供应链的竞争情报开发为企业的情报信息分析与利用确定了基本方向,即服务于内部供应链、以产品导向为主旨。这一理念可有效避免以击败竞争对手为目标的扭曲的竞争情报开发,从而消除企业步入恶性竞争的陷阱。

基于内部供应链的竞争情报开发途径

内部供应链竞争情报的开发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自身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等信息的跟踪,另一方面是对生产技术情报信息的开发。对于企业自身产品信息的跟踪,从狭义角度来说,似乎并不属于竞争情报信息开发范畴。然而,没有“自知”则无法完成和其他企业的比较,亦无法形成竞争情报分析。对于生产技术情报信息的开发,更注重于横向竞争情报信息的比较,是企业克服“自我封闭问题”的关键。

1产品信息跟踪

对于产品信息的跟踪,其方法主要通过目前已相当成熟的条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及销售时点技术(POS)等加以实现。通过赋予产品条码,从而利用EDI和POS技术,密切跟踪产品的生产和出库情况,以确保产品的生成时间、种类、产量等与整个供应链需求相吻合。产品信息跟踪在技术方面基本不存在问题,关键在于供应链企业间的协调程度。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具有至少一个主导企业,主导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制定相关产品信息需求指标体系,从而促使整个供应链依据此体系、利用条码和EDI等技术,对产品加以跟踪。供应链上非主导企业通常追随主导企业,或与主导企业进行沟通协调从而制定本企业产品的生产数量、周期、种类等计划,在此基础上实行产品信息跟踪。供应链上各企业在进行产品跟踪时必须做到相互间产品信息共享,且信息实时更新。

2技术情报信息开发

产品生产技术情报信息的开发方法并无定式,企业可采取的方法包括诸如与一线销售人员、技术专家人员、相关产品生产、销售的上下游企业沟通、查阅与产品相关的专利申请信息等,最终目的是获得该产品生产的最新技术实施情况。对于产品生产技术情报信息的开发关键在于企业应将其纳入日常管理工作范畴,使对相关信息的收集成为工作常态。此外,产品生产技术的更新通常会通过该产品的市场占有量的波动显现。例如,当某一产品的生产技术得以改进,促使其生产成本降低,从而使企业赢得价格上的优势,最终将体现在该产品的市场占有量上升。有鉴于此,产品技术情报信息开发应密切注意同类产品的市场占有量的变化,占有量的波动通常是新的生产技术得以实施和引进的市场信号。产品跟踪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已被纳入其日常管理范畴,然而对于生产线的技术情报信息跟踪,企业往往重视程度不足。

实例分析

1产品信息跟踪实例

沃尔玛产品信息完善的跟踪体系为企业进行产品跟踪提供了借鉴。由于其本身并不生产产品,沃尔玛内部供应链范围相对狭窄,未涵盖产品生产过程各节点,其内部供应链与外部供应链几乎融合。沃尔玛整个产品跟踪体系主要由五大模块组成。(1)条码技术模块。沃尔玛所有产品都带有条码,条码是进行产品信息跟踪的最基本要素。条码所含带的信息包括产品生产日期、产地、储存位置、价格等,企业可根据需要赋予条码不同信息,为跟踪产品做好准备。(2)销售时点系统模块(POS)。该模块主要用于记录产品销售时间、地点、数量等信息,并将此类信息汇总分析,以明确产品的需求程度并最终确定库存及生产数量。(3)电子订货系统模块(EOS)。该模块基于产品条码信息及POS系统分析,对产品实施电子订货。同样配有EOS系统的配送中心或供应商根据订单及时准备并发送货品。(4)电子数据交换模块(EDI)。该模块主要用于与供应商交换商品销售、库存、订货等信息。沃尔玛将其EDI模块与POS系统连接,POS系统所记录的产品销售详细信息即可通过EDI传递给供应商,供应商可据此备货并发出预先发货清单(ASN),以备沃尔玛收货时查验。(5)自动补货系统模块(AR)。该系统模块有别于EDI系统之处在于其将补货流程直接交与供应商,由供应商进行商品销售情况分析,并自行进行补货。沃尔玛的产品信息跟踪体系已经完全融入整个供应链之中,相比而言,条码技术模块、销售时点系统模块和电子订货系统模块可基本定义为内部供应链,但不难看出,其每一模块都预设端口与外部供应链共享信息。准确高效的产品信息跟踪体系并基于此而形成的完善供应链管理是沃尔玛成为行业领头羊的主要动力。五个模块并非一蹴而就,最初仅有前三个模块,主要以用于内部供应链管理,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及市场快速反应需求,进而形成EDI和AR系统模块。五个模块中,主要用于内部供应链管理的前三个模块为基础,是企业从事内部供应链竞争情报开发的起点。虽然沃尔玛出于其零售商身份,所建立的产品信息跟踪体系有别于其他诸如制造企业,但信息跟踪理念相同,即首先时时掌握产品状况,其次强化共享功能。

2生产技术情报开发实例

美国商业情报咨询师MikeSandam曾为一家皮萨馅料生产企业作过一次生产技术情报信息横向比较调查,其目的正是揭示企业内部供应链中生产技术各环节与竞争对手存在的差异,从而寻求提高内部供应链生产效率的途径。对于自身企业生产技术情报信息的追踪并不难,可从各部门直接获取。Mike所获取的该企业生产技术信息显示:企业用于生产皮萨馅料的工艺模式为大型隧道式工艺;共拥有2条生产线;废物处理模式为附着于隧道式生产设备下的大型传输带式废物处理;由于皮萨馅料多为定制,难以形成规模性生产,且每更换一次馅料配方,整个设备必须重新清洗,产品生产成本压缩空间低。对于竞争对手的生产技术情报信息的发掘是情报分析的关键。围绕内部供应链各环节,Mike首先制定所需信息类别:原材料采购、生产设备、生产规模及效率、劳动力成本等,然后启动情报信息收集渠道,开展情报收集工作。所获取的竞争对手生产技术情报信息内容及信息获取途径详见表1。

将本企业生产技术信息与竞争对手相比较后,Mike揭示出竞争对手内部供应链的运行更为合理和高效。其占据市场主动权的主要原因在于拥有更为灵活的生产技术,而非诸如原材料采购或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尽管在产能上本企业与竞争对手相当,但竞争对手拥有5条小型生产线,当其中1条生产线进行设备清洗或维修时,仅影响生产的20%,而本企业由于运行的是2条大型生产设备,1条生产线的停产将意味着50%的损失。此外,调查亦揭示本企业大型设备的废物处理成本远高于竞争对手的小型设备。有鉴于此,本企业提高内部供应链生产效率的途径,一方面是减少生产线停产次数;另一方面则是更新设备。后者实为根本。

结语

伴随经济的发展,竞争情报研究方向、内容以及情报开发途径亦应有所改变,即应更加关注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竞争情报信息的开发,从而使竞争情报的挖掘与利用紧紧围绕企业的核心目标,注重其实效性和可执行性。事实上,无论是过度关注企业自身供应链管理而忽视外部环境因素,还是一味重视外部竞争环境因素而忽略来自供应链的信息,都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从内部供应链视角出发,收集、分析和利用相关情报信息对于企业内部供应链的高效运行,乃至对于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的整体规划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王晓慧郝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