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建筑业竞争环境中保持优势的建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除了一般宏观环境,一个产业中竞争的性质和公司的盈利性,受到竞争环境的影响更为直接。用最常用的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建筑业竞争环境。图(1)所示该模型从五个基本竞争力量出发描述了竞争环境。
1.新进入者的威胁。
新进入者的威胁指产业内现有企业的利润被新竞争者侵蚀的可能性。威胁程度取决于现有的进入壁垒,以及目前的竞争者的综合反映。从规模经济角度分析,建筑施工企业主要靠扩大市场占有率以绝对数量的增加,使单位成本下降,迫使新进入者小规模进入导致的成本劣势,从而阻止新的进入者。从技术角度分析,因建筑业是非高科技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因而进入壁垒较低,要阻止新的进入者必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以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工程质量和缩短工期为目标,保持竞争优势。从资本实力要求分析,在建筑市场不是很规范的前提下,垫资施工、压级压价以及履约保证金是必不可少的,因而竞争需要大量资金资源形成进入壁垒,这就要求企业有足够融资整合能力。从政府政策要求分析,新进入者必须取得相应的施工资质,才能从事相应的工程项目承包或劳务作业。取得资质并非易事,要有足够的业绩和相应的职业资格人员,并根据这些条件划分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等四个级别的总承包业务,将工程项目的大小和企业资质情况进行了分层分隔。但从目前情况看有两种情况,一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资质审批的严格性,二是新进入者借用现有竞争者资质进入施工领域等问题受到质疑。
2.供应商谈判的能力。
供应商可以威胁提高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价格,或降低服务质量,从而提高议价能力,使下游公司利润下降。建筑施工企业的供应商主要是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设备以及分包商。相对其他产业,建筑业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弱。因为建筑材料和分包商(包括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相对过剩。另一方面供应商与其他产业联系不密切。但在特定环境影响下,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会增强,例如在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时,建筑钢材生产能力得到控制,致使钢材供应商谈判能力增强,钢材价格得以提高。另外,一些地方材料,如砂石受到地理环境制约和气候的影响(雨、冬季等),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受增强。
3.购买者谈判的能力。
对建筑企业来说购买者是业主(建设单位),业主(或建设单位)在建筑产品(工程项目)还未生产之前就要通过招标来确定其价格、工期和质量标准。在这种生产方式下:一是目前施工企业相对过剩,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每一个工程项目都要选择7~9家承包商参与竞标,以确定最终中标者(一家),因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很强。二是购买者直接从施工企业的上游供应商处购买重要材料和设备,再转嫁给施工企业,以及在施工企业的下游分包商中动商机,将整体工程的部分肢解,即把重要项目(如装饰或智能安装等)直接指定或分包给分包商,使施工总承包企业的利益受损。三是由于施工企业的特性,没有定型的产品又没有长久的购买者(用户),施工企业面对的所有产业和不同的用房的购买者,要开拓市场就要接触更多的新面孔、新购买者,所以每一次新接触的购买者都由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施工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和经济效益受到严重挑战。
4.替代者的威胁。
对施工企业来说,工程项目的替代品几乎没有受到威胁。
5.产业内中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强度。
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形式是在产业中争取有利地位。然而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由于队伍严重过剩,带来的后果就是大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能承揽到工程,互相竞争,盲目压低标价,致使工程项目施工利润普遍偏低。企业为了生存并取得有利地位,不断扩张经营规模,但由于市场无序竞争加上工程款拖欠严重,导致一大批施工企业产高利低,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企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我国施工企业已全面步入WTO时代,产业内国外承包公司进入国内建设市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国内绝大多数的施工企业的竞争实力难以和世界上著名的承包商相抗衡。发达国家承包商的资金实力,技术开发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远远超过我国的施工企业。而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尚未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体制使企业缺乏自主权,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大而全,小而全的管理机制,不能适应国际化经营的需要。但同时还应该看到国内施工企业也有一定的相对竞争优势,一是在局部细分市场具有整体竞争优势,二是在国内特定市场具备多年来积累的市场网络和运作经营优势。三是劳动力的低成本使国内施工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四是中国的文化背景和人际交往关系的优势。因此机遇与挑战同在,国内施工企业要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加快高级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同时及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快高级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同时及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缩短差距。加快资源整合和企业战略重组,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国际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