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竞争战略取向与企业绩效研究范文

竞争战略取向与企业绩效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竞争战略取向与企业绩效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竞争战略取向与企业绩效研究

【摘要】

文章以沪深两市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竞争战略识别指标,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两种竞争战略进行区分;其次,利用DEA模型测算其绩效水平,判断竞争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匹配程度;最后运用多元回归进行研究,分析探究不匹配的原因。结果显示:高达90%企业的竞争战略与其绩效水平不匹配;战略目标未实现是实施低成本战略公司未达到DEA有效的原因;实施差异化战略公司的绩效水平不高的原因在于战略选择不合适。

【关键词】

竞争战略;企业绩效;验证性因子分析;DEA;多元线性回归

1文献回顾

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中提出了三种竞争战略: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其中,低成本战略强调较低的成本费用,包括成产成本、期间费用等;差异化战略要求实现产品或服务差别化,体现其独特性;集中化战略旨在集中特定的客户群、产品线或地理市场,为某一特殊目标服务。但是关于何种竞争战略最优,波特并没有具体说明。因此,国内外学者纷纷探究哪种竞争战略的绩效表现最优。竞争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问题成了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1.1采用低成本战略绩效较好Dess和Davis(1984)通过对19家制造业CEO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实施低成本战略企业绩效明显优于实施产异化战略的企业,并且两种战略存在较大差异,甚至排斥。Kumar,Subramanian和Yauger(1997)研究认为采用低成本战略医院的盈利能力最强,而同时实施两种战略医院的绩效最差。Allenetal(2006)通过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识别竞争策略,并且发现低成本战略与组织绩效显著相关,认为实施低成本战略企业的绩效水平更高。王铁男(2000)研究认为沃尔•马特与邯钢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低成本,实施低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更容易在竞争中取胜。郑兵云,陈圻,李邃(2011)认为采用低成本战略企业,不仅短期绩效更好,而且其竞争优势更持久。

1.2采用差异化战略绩效表现最优KooC.M.(2004)采用因子分析与回归分析对123家韩国电子商务公司的研究表明:电子商务公司普遍偏好差异化战略。刘睿智,胥朝阳(2008)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竞争战略与绩效,结论显示,差异化战略比低成本战略具有更强的短期获利能力,竞争优势更持续。雷辉,欧阳丽萍(2013)指出实施差异化战略企业绩效显著优于低成本战略企业,低成本战略又优于无竞争战略,并且差异化战略具有较强的持续竞争优势。

1.3同时实施低成本与差异化战略会带来更好的绩效Wright(1991)利用PIMS数据库,研究结果显示,同时实施低成本与差异化战略,23%的企业投资报酬率最高。Parker、Helms(1992)对美国零售行业的40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聚类分析与方差检验,发现组合战略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优于采用纯战略的企业。Spanoset.al(2004)在波特战略基础上,将竞争战略分为单一战略与混合战略。通过对希腊的制造业进行分析,发现采用混合战略相比单一战略能够带来更好的绩效表现。韵江(2003)认为低成本与差异化战略具有内在一致性,并提出了SOD战略分析模式,依据这一模式得出:融合低成本与差异化战略可以形成持续性的竞争优势。曾凡琴,霍国庆(2006)指出在大规模生产不断降低成本的基础上,不断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异质化需求的整合竞争战略能够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徐万里(2013)建立了整合低成本与差异化战略的理论模型,认为在当前新环境下,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战略实现有效整合的途径为业务外包和电子商务营销。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侧重于对竞争战略绩效的评价,关于何种战略绩效最优并没有达成共识。其实,三种基本战略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关键在于是否与企业绩效相匹配。随着Griffith等人提出战略匹配概念,许多学者开始研究竞争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匹配关系。但对于匹配的标准以及不匹配的原因等问题,鲜少有文献进行研究,因此,笔者认为有进一步分析的必要性。基于此,本文首先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我国汽车制造行业的竞争战略进行识别;再采用DEA方法对其绩效进行评价,初步判断竞争战略与绩效是否匹配;最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研究分析不匹配的原因,为汽车制造行业选择最佳的竞争战略,获得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绩效提出建议对策。

2研究设计

2.1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我国上市公司大多从2011年开始在其年报中披露研发支出情况,因此,本文选取2011-2013间的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初始研究样本,并按照如下标准对初始样本进行筛选:(1)剔除ST和*ST类公司;(2)剔除数据不全、缺失和异常的上市公司;(3)剔除2011年以后上市的公司。最终选取在深沪上市的38家汽车制造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2011-2013年间的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本文的财务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部分缺失数据由新浪财经公布的上市公司年报进行补充。

2.2指标设定

2.2.1竞争战略识别指标设定考虑研究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研究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的基础上,本文将研究差异化战略与低成本战略两种基本战略。实施低成本战略的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资产利用率和劳动者利用率(StevenBalsamet.al,2011),因此本文衡量低成本战略的指标设定为:(1)劳动效率(销售额/员工人数)。劳动效率反映的是单位劳动投入的产出水平,劳动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劳动成本的降低,体现了低成本战略的目标。(2)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周转率衡量了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固定资产的投入产出比越大,企业利用固定资产的效率就越高,越有可能实施低成本战略。这些指标越高,说明企业采用低成本战略的可能性越大。追求产品差异化战略的企业会在各种市场活动中投资较高的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同时保持高溢价能力(StevenBalsamet.al,2011)。本文选取的差异化战略识别指标包括:(1)研发支出率(研发支出/营业收入)。差异化战略要求提供差别化的产品或服务,研发环节必不可少,研发支出的高低成为实施差异化战略的重要特征。(2)期间费用率(期间费用/营业收入)。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企业为了保持独特性,严格控制生产活动,积极扩大营销活动,期间费用自然相对较高。(3)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润/销售收入)。差异化战略容易建立顾客对品牌的忠诚,使得替代品无法与之竞争。从而获得较高的毛利率。(4)市价账面价比(股票市场价值/账面价值)。采取差异化战略企业的潜在成长性更好,更容易受到投资者青睐,造成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的比值越大。上述四个指标值越大,表示企业实施差异化程度越高。

2.2.2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设定企业要赢得和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不仅要制定战略,更重要的是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绩效评价就是衡量战略是否有效实施的有力保证。绩效评价的目的是判断竞争战略的选择是否合适。因此,对企业竞争战略的绩效能否进行准确而有效的评价,直接影响到战略转型。绩效评价要从宏观视角审视企业人、财、物等资源匹配程度。本文在充分考虑上市公司营运管理及制造行业特点外,依据数据可得性原则及实证研究要求,本文选取总资产(资本投入)和员工人数(劳动投入)为投入指标,产出指标为主营业务收入与净利润。

3实证分析

3.1竞争战略识别验证性因子分析是结构方程模型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用于验证因子模型与数据的相吻合程度,指标与维度之间的合理性以及确定变量与因子之间的从属关系,估计整个模型的拟和程度。本文采用A-MOS17.0,通过KMO和Bartlett检验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因子载荷的显著性以及模型的拟合度。检验结果表明,KMO检验值为0.704>0.5,并且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Sig值为0.00<0.05,适合做因子分析。根据特征值大于1原则提取战略因子,发现提取前两个因子后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5.547%,解释了原有变量75%以上的信息。因此,因子分析效果较理想。通过对验证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市价账面价比在差异化因子上的载荷为0.34<0.4(临界值),因此,删除该指标后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本文采用劳动效率、固定资产周转率解释低成本因子,期间费用率、研发支出率、销售毛利率解释差异化因子。根据表1分析结果可知:模型的组合信度大于0.7,平均萃取方差高于0.5,χ2/df为4.717<5,RMSEA(近似误差均方根)小于0.1,GFI、NFI、CFI也都在正常水平,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较好。综上所述,在准确定位低成本战略与差异化战略的基础上,本文将38家汽车制造上市公司进行竞争战略分类,最终确定实施低成本战略有12家,约占总样本的32%,26家实施差异化战略。约占总样本的68%,说明我国绝大部分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选择产品差异化战略。

3.2战略绩效评价本文根据确定的投入产出指标,采用DEA评价方法,运用DEAP软件对汽车制造行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表2的分析结果,整体来看,2011年-2013年,汽车制造行业的平均绩效水平不断下降,从2011年的0.896下降到2013年的0.805。2011年效率值为1的公司有6家,而2012、2013年DEA有效的公司只有3家,占样本总数的7.89%,而其余35家公司为DEA非有效,说明竞争战略与其绩效不匹配的企业占到90%以上。我们还发现,DEA有效的公司都是实施低成本战略,这些公司注重成本控制,加强营运管理,以低成本优势取胜。

3.3回归分析竞争战略选择恰当与否,会在企业经营绩效中表现出来,通过上节分析,发现汽车制造业上施工的经营绩效在持续下降,原因之一可能因为制造业的竞争战略选择不当有关。接下来本文采用SPSS19.0进行回归分析,研究我国汽车制造行业竞争战略与绩效是否匹配以及探究不匹配的原因。

3.3.1变量选取本文以DEA模型测算出的效率值衡量企业绩效水平,作为因变量;选取低成本战略(LOW)、差异化战略(DIFF)为自变量,分别用低成本因子得分与差异化因子得分来代替;同时考虑的控制变量有:公司规模(SIZE)、杠杆系数(MOL)、成长能力(GROW)。各个变量指标及计算方法见表3。3.3.2模型建立为了研究竞争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建立的回归模型如下。其中,i表示第i家上市公司,t表示第t年。PERFit表示i公司t年的绩效水平,LOWit表示i公司t年实施低成本战略程度,DIFFit表示i公司t年实施差异化战略程度,εit表示随机误差。

3.3.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1)相关性分析各变量间的相关性程度如表4所示。所有变量VIF(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5,远低于临界值10,Tolerance(容忍度)都大于0.2,说明各变量不会存在多重共线性,确保了回归分析的可行性。企业绩效PERF与低成本战略(LOW)的相关系数为0.672,并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二者显著正相关。企业绩效PERF与差异化战略(LOW)的相关系数为-0.588,在0.01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二者显著负相关。(2)回归分析为了进一步证实汽车制造企业竞争战略与绩效的关系,本文根据回归模型,分别以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和表6。

通过分析表5,模型1和模型2的F值都在0.01水平下显著,说明回归方程通过了F检验。模型2在模型1基础上多加入了低成本战略(LOW),结果表明低成本战略的系数为0.58>0.5,并在0.01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进一步说明,低成本战略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模型2的R2以及Adj.R2的值为0.394和0.317,分别大于模型1中0.285和0.208,说明加入低成本战略(LOW),使得模型的拟合度更高。因此,实施低成本战略公司的效率值未达到有效的原因在于:战略目标未实现。企业需要加大低成本战略的实施,追求规模经济,降低运营成本,加强内部整合,集中有限的资源专注于核心业务,实现高水平的绩效目标。从表6中可以看出,模型1和模型3的F值分别为10.855、11.587,显著性水平Sig.都为0.000,说明回归方程是显著的。模型3与模型1相比,多加入了差异化战略(DIFF),结果显示差异化战略的系数为-0.55,并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更加说明,差异化战略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所以,实施差异化战略公司的绩效水平不高的原因在于:战略选择不合适。企业不能完全依赖差异化战略,追求过度差异化,在满足顾客差异化需求的情况下,需要对企业资源与差异化战略的匹配程度进行分析研究,注重成本控制。

4研究结论与建议

4.1研究结论本文以38家汽车制造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2011-2013年间的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区分两种基本战略的基础上,利用DEA模型和多元回归分析测算其绩效水平,判断竞争战略与绩效是否匹配以及不匹配的原因。结果显示:(1)32%的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选择低成本竞争战略,68%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选择产品差异化竞争战略。(2)高达90%企业的竞争战略与其绩效水平不匹配。(3)低成本战略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说明战略目标未实现是实施低成本战略公司未达到DEA有效的原因。(4)差异化战略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表明实施差异化战略公司的绩效水平不高的原因在于战略选择不合适。

4.2建议我国汽车制造业公司应及时调整战略,制定有效的战略规划。差异化战略企业在追求异质化战略优势的同时,应当充分了解自有资源的承载力,注重成本控制,还应该避免无意义差异化和过度差异化;现有采用低成本战略企业应进一步扩大规模,在合理的规模水平下发挥报酬递增效应,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证战略有效实施,提升其经营绩效。

参考文献:

[1]GregoryC.Dess,PeterS.Davis.Porter,sgenericstrate-giesasdeterminantsofstrategicgroupmembershipandorganizationalperformance[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1984,27(9):467-488.

[2]KumarK.,SubramanianR.,YaugerC..Pureversushy-brid:performanceimplicationsofPorter,sGenericStrate-gies[J].HealthCareManagementReview,1997,22(4):47-60.

[3]RichardS.Allen,MarilynM.Helms,SamuelA.CriticaltacticsforimplementingPorter’sgenericstrategies[J].JournalofBusinessStrategy,2006,27(1):43-53.

[4]王铁男.竞争优势:低成本领先战略的理性思考-沃尔•马特与邯钢保持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J].管理世界,2000(2):189-196.

[5]郑兵云,陈圻,李邃.竞争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管理评论,2011,23(7):101-107.

[6]KooC.M.,KohC.E.,NamK.AnExaminationofPorter'sCompetitiveStrategiesinElectronicVirtualMarkets:AComparisonofTwoOn-LineBusinessModels[J].Inter-nationalJournalofElectronicCommerce,2004,9(1):163-180.

[7]刘睿智,胥朝阳.竞争战略、企业绩效与持续竞争优势[J].科研管理,2008,29(06):36-43.

[8]雷辉,欧阳丽萍.基于CFA-GRA的竞争战略绩效综合指数构建及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3,(01):29-36.

[9]WrightP.T.,KrollM.,TuH.,HelmM.GenericStrate-giesandbusiness’sperformance:anempiricalstudyofthescrewmachineproductsindustry[J].BritishJournalofManagement,1991(2):57-65.

[10]ParkerB.,HelmM.GenericStrategiesandFirmPer-formanceinaDecliningIndustry[J].ManagementIn-ternationalReview,1992,32(1):23-39.

[11]SpanosYe.,ZaralisG.,LioukasS.StrategyandIndustryEffectsonProfitability:EvidencefromGreece[J].Strate-gyManageJournal,2004,25(2):139-165.

[12]韵江.竞争战略新突破:来自低成本与差异化的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3(2):90-96.

[13]曾凡琴,霍国庆.‘夹在中间’悖论[J].南开管理评论,2006,9(3):67-72.

[14]徐万里,吴美洁,黄俊源.成本领先与差异化战略并行实施研究[J].软科学,2013,27(10):45-49.

[15]StevenBalsam,GuyFerneando.Theimpactoffirmstrate-gyonperformancemeasuresusedinexecutivecompensa-tion[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64(2011):187-193.

作者:吴建华 单位: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