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议企业创新力不够影响原因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企业飞速发展,目前初步具备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条件和动力。但是,在激烈的内外竞争环境下,我国企业又直面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机遇。与有竞争力的国际大企业相比较,我国的企业,特别在以培养核心竞争力为主的企业创新还普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和劣势。
一、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现状
为了摆脱在低端市场的微利窘境,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我国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它们都纷纷完善制度,立足于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展开创新竞赛。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实践,我国的一些企业已逐步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使我国多项技术水平居世界前沿。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开发项目中,企业参与完成的项目占72.5%,其中企业独立完成项目占21.1%,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完成项目占51.4%。近年来,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占到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20%以上,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其市场销售额达560亿元。数字化产品以及信息家电等新一代产品正在快速发展。计算机、移动通信、软件、集成电路、网络产品、数字化终端产品成为新的发展热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科技投入不断增加,2001年全国研究与开发R&D投入为977.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而在1990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125.34亿元和0.68%。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受高等教育的人数猛增,高科技人才辈出,2001年我国科技人员增致136.8万人。2004年,中国企业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简称WIPO)递交专利权申请增到1,782件,比前一年增长38%,17。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有些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最新公布的经济普查公报显示,2004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仅有11.9%开展科技活动,大中型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只有38.4%,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只占其销售收入的0.71%,我国企业研发经费人均支出仅为美国的1.2%,日本的1.1%。到2003年底,我国大中型企业71%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2/3的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开发活动,使我国企业的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发能力薄弱,决大多数企业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底的产品生产,大量的科技人才集中与科研院所和大学校园内,由于工资与激励的扭曲,科技人员把主要精力集中于评职称、发论文和获奖励等方面,而不是专注于研究发明,即使他们从事研发工作,也主要在基础理论研究,而与企业和市场严重脱节。由此而知,我国企业的创新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我国企业创新力不强的主要原因
(一)企业的R&D投入不足
虽然,企业研发费用逐年增加,但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成为R&D投资主体,有些企业过分迷信外国产品和技术,以购买替代创新。企业为实现发展壮大,主要通过外延扩大再生产,没有采用新技术和开发新产品创新方式。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研发费用达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占2%仅够维持,不足1%的企业难以生存。1997年IBM公司的研究开发费用支出高达48.68亿美元,占总营业额的6.2%。而相应的国内电子产品企业在R&D方面的平均投入不到销售额的1%,二者研发投入差距相差太大。我国企业研发经费不足已成公认事实,没有足够的资金,难以支持企业的创新力取得大的发展。
(二)企业创新意识不强
我国许多企业普遍产权不明晰,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企业经营管理中,随波逐流的现象较为普遍,追求短期利益驱动倾向,助长了企业的投机行为。许多行业如:中国汽车、电子行业、软件、集成电路、彩电、移动通信等主要产品领域均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从材料、元器件、专用设备到产品关键部件都严重依赖国外进口,2000年集成电路进口200亿块左右,约占国内需求的90%。企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成果总的来说不多,限制了其培育创新力的热情。另外,管理人员尤其高层管理人员缺乏国际企业的管理理论与经验,对创新风险和收益估计不足,没有较强创新意识,不能在企业内部建立有利于创新力培养的文化。
(三)企业缺乏创新型人才
据统计,我国科技人员仅及美国的1/15、日本的1/60,企业中的科技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2.8%,而日本却高达30%。目前我国70%的科研力量游离于企业之外,存在于高校和科研机构中,科技人才与企业的脱离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更严重的是,当前国际跨国公司开始大举进入我国市场,开始从中国企业中挖掘人才,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完善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企业的领导和员工素质普遍偏低,合格管理创新人才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观念陈旧;缺乏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知识老化;文化素质较差;人才流动机制与激励机制不完善。华斌等:我国企业创新力不足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我国工业企业普遍技术设备落后,重点企业关键设备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的仅占15%。设备的落后致使我国企业缺乏技术进步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必要条件和实力。不论从资金、人员等投入因素,还是专利产出情况来看,我国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都还远远不能令人满意。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01的公布数据,1997-2001年,我国企业在国外申请专利合计为1,949件,而同期外国企业在华专利申请数合计为90,686件。必须注意的是,虽然我国企业申请专利数逐年增加,但我国工业企业批准的专利主要为外观设计,在获得批准的专利中,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的比例为0.09:3:7,而且其发展趋势为,发明专利比例逐年下降,实用新型专利不断下滑,外观设计专利却逐年增加。
此外从企业外部的宏观层面来看: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市场环境不规范、风险投资渠道不畅、科研机构和企业相脱节,技术创新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以及中介机构不能提供给企业创新力培养的很好服务等都是在某种程度上制约我国企业创新力不足的原因。
三、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着人们对创新理论及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学者就开始对创新成败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将这些影响因素称为创新要素或动因。Rothwell(1992)从项目和企业层面出发,通过实证分析,总结出4个决定企业创新成败的因素,其中包括:鼓励创新的文化;项目间的沟通;强烈的市场导向;组织的灵活性等等。高建等(1996)通过对我国1,051家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调查分析后指出,影响我国企业创新成败的因素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因素,其中内部因素包括:高层领导的支持、研发部门、营销部门与生产部门的合作、技术带头人的能力、合理的体制等。而外部因素则包括:得到消费者或供应者的合作与支持、政府的支持、与研究机构的合作、与大学的合作、获得咨询服务以及与其他公司的合作等。此外方新(1998)等学者也结合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对影响企业创新的内外因素做了有益地分析,总结以上学者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影响企业创新成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结合创新的内涵与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诠释影响我国企业创新的主要因素:
(一)信息影响因素
用户是决定企业创新力形成的根本,企业的利润来自用户对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认可。因此,如何捕捉用户信息、了解并满足或超过用户所需便成为创新追求的目标。企业提供新产品的过程中,其研究开发一般要耗费很高的成本,但是精确地了解用户所需却并不容易,因为用户掌握着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信息(顾客所需)和企业掌握着解决方案的信息(如何满足用户需求传统)之间存在矛盾,而且其需求通常是非常复杂、微妙,快速变化的,企业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用户需求信息。为了减少企业研发成本,可以小范围地挑选用户使用创新样品,使其在使用中获得对产品的某种需求,企业对所获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改进产品,经过若干次的循环改进,达到一个满意的结果。因此,产品开发过程是一个反复试验的过程。用户成为信息源可以缓解上面提到的矛盾,减少试验成本,使用户与企业之间达到双赢。此外,企业必须关注内外环境变化,综合收集有用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的创新能力,实际上是依附于以用户为主的信息收集能力。当然,企业还要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提炼整理有效信息。同时,相关服务部门能否为企业及时提供各种创新信息,对企业的创新提升也有重要影响。因此,与用户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力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桥梁。
(二)知识影响因素
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企业的知识积累是一个动态性和途径依赖性相结合的过程。Galunic&Rodan(2002)认为一件熟练完成的事情要依赖于这些在可接受范围内的变量,如完成者身体的各个方面,以及空气压力、光照、地心引力等情况。因此,知识的专用性与特定环境密切相关,对企业创新有很大影响。企业知识资源指的是为发表组织行为的资源的利用原则、技巧和流程。企业的知识资源与有形资源互补性相结合,通过整合作用把企业各部门组织起来,形成可执行生产性创新任务。根据阿罗建立的“干中学”模型,他认为,边干边学是经验的产品,经验具有递增的生产力,随着经验的积累,单位产品成本随生产总量递减。所以,扩大资本投入的同时,知识水平也随之变化,企业就有可能实现递增的收益。知识尤其是默会知识根值与企业的环境和文化内,部门间合作和信任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扩散,知识资源通过工作设计、工作轮换,使其在企业内实现有效地转移和积累,并在各部门之间准确传递,企业也就最大程度地获取创新所需的各种知识,大大加快了企业的创新的速率,反之又使整个企业的知识积累增强,增强成员间相互学习的机会,促进了信息的循环和反馈,加快了技术转移、扩散的速度,为持续创新注入新的动力,使企业创新水平形成一个极强的正反馈过程。因此,知识能力是形成和提高企业创新力的关键。
(三)组织影响因素
企业的组织因素包括:企业成员素质、企业文化、决策等。在整个创新过程中,企业家是创新主体的核心,其自身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决策和监督创新过程对创新成功与否具有很大影响。工程技术人员是技术创新中技术机会的重要发现者,也是新技术知识在企业内扩散的传播者,技术工人保证了按照新生产系统的要求形成新的综合生产力,并不断提出和实施各种创新改进,他们是创新过程的执行者,营销人员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迅速捕捉市场信息,他们是创新市场机会的发现者,在整个创新过程中,企业的组织不断完善,保证成员各尽其职,相互理解基础上的和谐气氛以及充分发挥个人创新积极性的平等竟争环境对创新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创新活动在评价上较为模糊,对创造性劳动的准确评价计量较为困难。因此对创新人员的奖励不能偏废,不能只注重对后期人员奖励而相对忽视对前期人员奖励,只有建立合理的评价创新绩效,才能充分发挥企业成员的创新积极性。企业创新由领导层最终决策,但影响领导层作出最终决策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企业发展战略在一定时间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它从整体上决定了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发展愿景,以及为制订企业的创新战略提供了发表和依据;二是企业创新决策机制,从组织学上看,创新决策机制与不同的组织结构特征间有强相关性,而柔性和灵活性组织比机械性组织结构更能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创新力,最根本的是不断改善企业内部组织环境和创新激励制度,提高成员的素质,同时在掌握充分信息量的基础上形成合理创新决策。因此,组织结构是形成和提高企业创新力的保障。
(四)技术影响因素
技术是企业创新的根本手段,创新的过程主要是技术变化及其实现的过程。技术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企业整体技术水平、技术结构。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包括物化技术和组织管理技术,其直接影响企业创新的全过程:企业快速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使企业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创新机会;较高R&D水平,保证企业能较低层次,较高层次上自我创新;广泛而灵活的销售网络为新产品的成功上市奠定坚实基础。合理的技术结构和技术力量配置,使企业的创新力得到充分发挥。创新的技术结构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创新活动技术构成,创新既要有主要技术对象,同时也需要相关辅助技术的改进配合,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满意的效果。第二,创新活动技术力量配备。创新本身就是一种经济概念,创新活动的投入产出引起企业内部利益分配变动,并由此决定了企业有关经济因素对创新力的形成和影响。企业创新投入资金不论是贷款还是自筹,可供投入资源增量和可调整利用资源存量等经济实力都直接决定创新规模强度,而创新规模强度又对创新决策优化与实现效益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挑选各方面的精干人员参加,通过严格分工协作,形成强有力的创新班子。总之,企业整体技术水平、技术结构都直接影响到企业创新能力。只有充分挖掘和不断提高企业技术潜力,通过合理的技术结构,发挥各方面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才能为企业创新力的提高提供技术保障。因此,技术状况是企业创新力形成和发展的平台。
(五)外部环境与制度影响因素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其一切活动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同样,企业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创新能力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市场联系最密切,其成功和外部环境密切关联。企业的外部条件包括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市场与法制环境、教育培训环境、情报信息与服务环境,以及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环境企业的产权结构、经营制度、要素配置、利益分配等。同一制度模式下,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决策者所执行的政策体系可能会相差很大,对于企业创新来说,制度环境不仅规定了要素运动原则,更重要的是决定了具体的运动方式。利益分配政策决定了企业与国家、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创新效益分配方式和具体分配数额比例,是切实关系到企业和职工切身物质利益的根本政策。利益分配政策直接制约着企业创新系统的主体——人的行为。设立专门的风险投资机构、对高新技术项目投资给予优惠、国家财政拨款筹建新技术开发园、对风险性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等,都为企业创新提供较为宽松的环境,以促进创新成果扩散和产业化。是否有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企业在同等创新条件下是否享受同等的政策待遇、是否有公平的技术知识产权与贸易保护法律体系,也极大左右企业创新热情和创新能力。因此,外部环境与制度是提高企业创新力的孵化器。
(六)教育培训和国家创新影响因素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但有一点则是共同的,就是对技术研究与开发的人才需求快速增长。80年代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大量传统产业技术和资本涌入发展中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还引进了大量先进技术设备,如何消化吸收这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是它们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这方面,多数国家都经受着研究与开发人才不足的困扰。中国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面向市场的自主创新,一方面许多企业存在着大量人才积压,另一方面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研究与开发人才严重不足,影响了企业创新进程。一个国家的全民教育水平高低,决定了企业就业人员文化技术素质水平,而人员的知识能力是企业创新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教育培训可以保证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的出现,同样对于国家创新系统来说,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是重要的要素,它主要为企业提供最新科学知识和技术发展信息,接受企业委托,帮助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等。因此,教育培训和国家创新水平是提高企业创新力的强大后盾。
总之,企业的创新力形成和提高不仅是一个在企业内部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从企业外部吸收信息和知识的过程。除了企业的内部因素外,企业的外部因素也是创新成功与否的重要原因。与外部组织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一个企业获取相关信息、资金和知识等资源的能力,影响着企业的创新绩效。因此,企业在创新力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其影响因素,通过建立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内外关系网络以获取所需的各种资源,提高企业的创新力,培养企业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