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路径范文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路径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路径

【摘要】总理指出,湖北省要利用好科教实力在内的五大优势,做大做强湖北经济。近年来,湖北省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增强。但是也存在产业规模小、骨干龙头企业竞争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度不高等不足。本文认为,湖北省要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规模化进程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规模化演进路径

2009年3月,总理参加湖北省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武汉是中部地区最重要的城市,应对金融危机时,更加需要利用好区位优势、工业基础好、交通枢纽、商贸中心条件和科教实力雄厚等五大优势,在中部崛起中要起带头作用。

近年来,湖北着力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等重点领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四大行业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增强,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尽管如此,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例如产业规模小,我省高技术产业规模只有广东、江苏、上海等发达地区的1/3;骨干龙头企业竞争力不强,知名品牌不多,未形成分工协作的产业链,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度不高。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投资人不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因此,如何利用好和发挥好湖北省的五大优势,如何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争得先锋,如何做大做强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

一、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规模化的机制

1、比较优势理论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斯密创立了绝对贸易理论。他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利益的驱动下,主观上为自己利益的微观经济主体可通过分工和贸易利用自己的绝对优势客观上为社会工作,从而实现自利与互利、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相互联系。社会各经济主体按照自己的特长实行分工,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国际市场进行贸易,从而实现各自的绝对利益。大卫·李嘉图针对绝对比较优势的缺陷,提出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论经济力量是强还是弱,技术水平是高还是低,无论有没有绝对优势,都能够确定自己的相对优势,然后利用自己的相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使国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从而使得贸易的双方都能获利。

新任湖北省省长李鸿忠说,湖北在区位上承东启西,既有经济后发达地区资源丰富、劳务成本低的特点,又有像省会武汉这样比较发达地区,交通便利,科研实力强,工业基础的条件完备。尤其指出了,湖北省已有普通高校八十六所,各类科学研究和开发机构一千三百多家,湖北省的国家重点试验室在全国排到第三。五年来,湖北省累计登记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三千七百九十九项,实施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二十项,获国家科技奖励一百一十三项。作为中国科教大省的湖北,已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到科技成果产业化,覆盖了国民经济各行业、比较完善的科研开发体系。近年来,湖北省和武汉市依托科教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比较优势产业并取得了较好的业绩。湖北着力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等重点领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四大行业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增强。武汉东湖高新区打出“光谷”品牌,光电子的配套能力明显增强;襄樊高新区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区内新能源与高效节能产业、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的主体地位也进一步突出。

2、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理论

集聚在不同的层面上,竞争优势有不同的内涵。微观上,是企业内部的活力和创新力,即企业竞争优势;有学者把竞争优势定义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在市场份额、利润或增长率等方面超越竞争对手,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中观上,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各环节的创新带来的高附加值是产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即产业竞争优势;宏观上,区域从全局的高度,根据本区域的范围可以调度的资源,将局部优势整合为综合竞争优势,即区域的竞争优势。

在湖北省委、省政府做出举全省之力、集全国之力、借世界之力,建设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重大决策后,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截至2007年,湖北省初步形成了4大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群,湖北省的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已增至7家。共实现增加值243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0%。这些产业群分别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和制造业信息化为核心。其中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居全国第8位,电子信息产业居全国第10位。经过几年的发展,东湖高新区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研发基地、最大的光电器件生产研发基地、最大的光通信产品研发基地。2007年,高新区光纤光缆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了50%,光器件提高到40%,激光设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地理信息软件达到60%。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点和地方经济新的增长源。

二、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规模化的方法

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成长性和高增值并且对于其它产业具有广泛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有利于增加就业,拉动整体经济增长,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规模化是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未来竞争成败的重要衡量指标。

1、品牌聚集

湖北省在国内具有科技、教育与产业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潜力巨大。发展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规模化,要重视地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实行品牌战略。

(1)地域品牌。地域品牌一方面是一种经济文化象征,另一方面也是该地域的信息载体,是一种无形资产。“武汉·中国光谷”作为一个地域品牌,对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首先,“武汉·中国光谷”作为地域品牌,具有便利效应,可以提升武汉的知名度。其次,具有聚集效应或吸引效应。可以在武汉聚集相应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提高武汉市对于特定高新技术企业的吸引力。总之,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域品牌会使投资者了解武汉的投资环境,使他们作出投资地域的选择,这样就能更好地吸引国际和国内资本。塑造品牌已成为聚集投资者吸引客户的重要手段。

(2)企业品牌。名牌企业是产业或行业中的核心企业,它聚集了同类企业的众多优势,因此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一个地区的名牌企业多就意味着这个地区的产业聚集力强、投资环境好、人气旺。名牌企业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互相促进的关系。目前,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武汉·中国光谷”已经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的优秀的企业进驻其中。光谷已累计引进外资逾15亿美元。IBM、家世界、住友等世界500强企业已在光谷进行投资,光谷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此外,湖北省高新区还培育出了一批在全国以至在世界都有影响的名牌企业。华工科技、武汉楚天激光等一批核心企业主要产品的竞争力已不断增强。2007年,武汉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光电子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规模化趋势日益显现,影响力日益扩大。

2、产业链聚集

湖北省和武汉市应该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发挥优势,实施梯度转移对接战略。吸引国内外的资金、技术、产业和人才在中部地区迅速形成一定的聚集效应,构筑腹地经济圈,使国家经济地理的中心区域逐步成为经济地理的产业重心地带。

(1)将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与促进武汉支柱产业和优势行业发展相结合。确定符合湖北省经济发展战略方向的主导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导向,构建实业性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钢铁、电子、汽车、石化以及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构造先导性产业集群。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建立起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方便快捷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体系、从而为城市产业升级奠定基础。优先承接有利于上述产业发展的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并对不同产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2)将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规模化发展与国内国际产业转移、升级和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建设相结合。基于科教实力基础之上的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正在不断朝着规模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而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步伐不断推进和加快。与此同时,国家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加快实现产业升级的要求犹在耳边。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处理好产业转移来的企业与高新企业的衔接问题,打造一条以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核心的,以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的辅助和配合的,共同提升产业升级的“光谷产业链”。“光谷产业链”既是指以光谷为代表的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核心的产业链,同时也是指以光谷模式为发展目标的新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产业链。

3、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创新相结合

对比国内经济领先城市,不难发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高新技术的优势往往伴随着金融资本市场的发达兴旺。如国内的上海和深圳。湖北省和武汉市要想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规模,必须借力于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

(1)开展期权激励试点。选择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制定期权试点方案,以期权作为对企业管理层和技术骨干的激励。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资产出资人代表通过与企业管理层签订经营责任协议,约定在规定时期内,对受委托经营的国有资产实现增值,其中超过预期收益一定比例的增值资产可转化为管理层、技术骨干的股权,先行试点,加快推广,以充分调动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经营者和技术骨干的积极性。此举是为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规模化奠定人才基础和后备力量储备。

(2)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相结合。进一步加强省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联合设立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平台建设,增强平台融资能力,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直接投资力度。整合现有政府资金,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设立湖北省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基金,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短期融资服务,扶持一批种子期创新企业,支持一批具有上市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和企业孵化器。各商业银行要创新融资方式、创新信贷产品,推出一批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金融产品,并扩大银行授信额度,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新晨:

【参考文献】

[1]AppleyardD.R.FieldA.J.:InternationalEconomics[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魏江: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与技术学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苏琳:构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访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J].世纪行,2007(8).

[4]潘燕萍、薛楠: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水平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2).

[5]黄兆银: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品牌战略[J].科学进步与对策,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