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制造企业服务化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背景的到来,传统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独立状态被打破,服务型制造成为了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手段。文章通过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的现实背景、理论基础以及情境因素进行梳理,分析出制造企业服务化的资源获取能力及情景保障因素。
关键词:制造企业服务化;构型理论
一、服务化——制造企业新趋势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其中明确提到“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2016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工程院印发《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中指出:“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这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独立的观念。全球化视角下,服务的角色在发达经济体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德国学者更多的关注于工业4.0的讨论中,英国公司聚焦于服务化及其循环经济,而美国的制造行业则谈及服务化和物联网的服务创新,这些都显示出服务创新在全世界的制造企业中都变得越来越重要。具体到个体企业,劳斯莱斯航空航天的小时动力模型(Power-By-the-Hour)、施乐的文档管理方案(documentmanagementsolutions),以及阿尔斯通的火车生命周期服务(Train-Lifeservices),都体现出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趋势。制造企业可以通过服务创新强化自身的竞争战略,即寻求能够重新定位其产品并用持续的可创造价值的关系,来替代单一产品销售模式的解决方案。服务化(或服务创新,创造产品服务系统)不单单是指向顾客提供服务,而且还包括新技术的采用和全球范围内的组织转型。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服务化有助于快速回应顾客的需求,并提供可持续地增长机会。牛津经济研究院的行业调查囊括了由航空到医疗设备的多个行业,收入规模都在十亿美元以上(PTC2013)400个高级管理人员,分析结果显示:以服务合同或产品作为服务作为竞争优势的公司比例,在未来三年将上升150%。截止到目前,政策制定者和学者们都更多地将服务化视作一项会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转型行为,但服务化转型真的适用于所有制造企业吗?由劳斯莱斯、施乐所提供的服务类型,以及能够产生收入的维修维护大修协议内容,都直接地与资产效用、可靠性和业绩有所关联。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需要专注、灵活性以及使得整个组织合作的意愿,这些都与企业自身的资源获取能力直接相关。服务化转型实施过程中,公司的哪些资源获取能力有助于服务化顺利实施?这些问题对于理解制造企业服务化的作用机制至关重要,其解决也有助于企业实践经验的总结。
二、构型理论——制造企业服务化的理论基础
近几十年,关于制造业和服务之间的讨论层出不穷。服务化是一种组织能力的创新,以实现由产品销售向整合产品的销售和提供使用中传递价值的服务的转变(Bainesetal.,2009)。构形理论(Configurationtheory)为战略转型的效果提供了理论框架,具体而言,服务化业务的增加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意味着一种重要的战略转型形式,尤其是当服务化成为制造业市场产品提供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并基于服务形成竞争优势的时候。依据构形理论的观点,战略转型及其绩效之间的关系探讨需要对影响公司定位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而这些复杂因素(包括公司战略、资源及其知识)的特定组合就被称为“构型”(Meyeretal.,1993)。构形理论的基础假设,是通过分析构型而非寻求适用于所有公司的变量关系来理解利益关系,这是由于公司资源的配置方式决定了其能否执行其战略目标。与构型理论相一致的是,已有研究都显示出战略转型的成败依赖于组织环境变量(Turunen&Finne,2014)。同时,Gebauer(2008)也指出,战略转型的成功并不仅仅是单一因素的影响,而是一系列组织特征与战略的合理契合共同实现的。CeciandMasini(2011)也认为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战略的正向绩效不仅仅依赖于单一的战略构型元素,因此,战略构型为分析服务化转型提供了合理的理论框架,有助于考察多种情境因素下的公司环境变量。KraatzandZajac(2001)认为,正在进行中的战略转型并不足以提升企业绩效,也就是说,服务化转型的战略重构并不能直接带来收入增长。但是,战略转型对公司绩效的正向影响,仅有在该战略与组织情境相匹配的情况下才存在,这也与构型理论的观点相一致。
三、情景协同与资源整合——制造企业服务化
战略构型理论的观点指出,企业好的经营业绩依赖于战略与组织特征之间的合理匹配,协同程度越好的企业绩效越好,并不存在一种理想战略必然能够带来企业业绩的提升。因此,构型理论强调企业战略与内外部情境因素之间的协同关联,不同的资源配置类型都可能会得到正面的业绩效果(Vorhies&Morgan,2003)。具体到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转型的问题上,公司的资源整合能力成为推动该企业战略转型效果的正面力量,也需要考虑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情境变量。公司内部情境因素中,资源的获取与整合能力是影响服务化转型的重要因素,而董事网络的特征属性是影响企业这一能力的核心变量。董事与外部企业的关联是搭建企业内外资源互通的重要渠道,董事网络能够为企业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源,因此,具有广泛网络关系的董事会成员是战略设计与实施的重要保障。同时也应该看到,董事网络也并不是越丰富越好,由于其获取成本的存在可能会造成企业的信息冗余和资源分散,进而不利于企业决策(李德辉等,2017)。由于不同的服务化转型类型对企业资源的整合需求有所差异,而董事网络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因此,董事网络能够在对资源整合需求较高的服务化转型中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但同时,董事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对资源整合需求较低的服务化转型而言,董事网络不仅无法推动其转型效果,还可能由于其固化的观念削弱服务化转型的效果。相对于直接提高公司资源整合能力的董事网络,国际化战略由于其经营业务的复杂性,往往会带来公司整体竞争优势的提升。制造企业资源的异质性对提升国际化战略的效果具有显著作用,而企业的网络嵌入与国际化战略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董事网络与国际化战略在提高公司资源整合能力和资源整合效果上都具有推动作用,有利于对资源整合能力需求较高的服务化转型的实施。终极控制人性质是研究我国企业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因为不同产权性质下的企业具有明显的差异。具体到服务化转型的问题上,不同类型的服务化转型对资源整合需求有所差异,而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资源整合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国有企业的大股东缺位现象使得其内部人控制问题更加严重,此时管理层的意志表达更加明确,有利于董事会强力推动转型业务的开展。而非国有企业由于没有任期的约束,也有利于从长远角度推动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在推动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虽然都致力于开展服务化业务,但其内在逻辑大有不同。公司的外部情境因素中,所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将会对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作用发挥。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拥有更加丰富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第三方服务资源,外部资源的便利性对于资源获取能力的作用发挥也会产生间接影响。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较为丰富,这就与董事网络的资源获取能力之间形成了互补关系,即处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即便不依赖于董事网络也具备一定的资源获取能力和整合能力。而在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则更需要以来董事网络所带来的资源整合能力提升。同时,为了更好地分析不同业务相关程度的服务化转型效果,不同细分行业之间的产品具有显著差异,行业特征也会对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效果产生影响。例如,通用设备制造业,由于其产品的多功能性特点往往具有更好的资源整合能力,通用设备制造业则有利于推动对资源整合能力需求较高的服务化转型。因此,董事网络、服务化转型与公司所处的内外部情境之间的“构型”是否合理,乃是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理想状态下,董事网络能够提升制造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企业的内部战略与外部市场之间互相协同,共同推动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进程,进而提升我国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8]李德辉,范黎波,杨震宁.企业网络嵌入可以高枕无忧吗——基于中国上市制造业企业的考察[J].南开管理评论,2017,20(1):67-82.
作者:尚志文 单位:天津泵业机械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