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科技企业服务体系的研究范文

科技企业服务体系的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科技企业服务体系的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科技企业服务体系的研究

一、服务型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

1.更加强调服务意识的增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加快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成为科技创新大国。我们要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最大限度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造。要不拘一格、慧眼识才,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为他们奋勇创新、脱颖而出提供舞台。

2.更加注重服务能力的提高。传统的科技创新体系,注重理论研究,对实际的产业发展需求关心不够。一份科技部安排的研究课题报告显示,由于受到缺乏内在动力机制、缺乏外在经济载体、社会投资机制不畅等三个“瓶颈”制约,近年来我国科技成果真正实现转化与产业化的还不到10%。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反映出科技创新体系的服务能力不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不够。很多的科技创新机构研究问题由团体的喜好决定,问题解决很重要的是依赖科学的学科资源。这种知识生产模式侧重于基础研究,较少关注研究的产业化应用。服务型科技创新体系,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的提高,是应用语境下的知识生产方式,它是应用推动机制,解决问题与成果的某些特定应用有关。

3.更加注重服务制度的创新。传统的科技创新体系,由于注重理论创新,因此在制度设计上,主要是围绕如何激励理论创新而进行的。发表多少篇论文、获得几项专利、出版多少本书、承担或主持多少科研项目成了影响高校教师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的主要依据,这种制度导致研究者往往重视论文、专著、专利的数量和质量。制度问题往往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服务型的科技创新体系更加注重体制、机制的创新,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规范体系实现科技创新体系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从而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服务型科技创新体系的所有创新活动都有赖于制度创新的积淀和持续激励,通过制度创新得以固化,并以制度化的方式持续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服务型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举措

1.提升服务型科技创新体系的地位。在整个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企业是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各方面的资源也在不断地向企业集聚;另一个重要的创新主体即高校存在被忽视或被边缘化的现象。忽视高校的创新作用,过于强调政府资源往企业集聚,将使高校科研人员失去服务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一支核心的创新力量,若其作用得不到有效体现和发挥,实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的一大损失。由此,要构建服务型科技创新体系,首要任务就是通过资源配置和政策倾斜等机制激发高校的创新动力和活力,以服务型科技创新精神为引领,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各方面的建设工作。

2.明确服务型科技创新服务对象和定位。服务型科技创新研究应为与企业发展需求紧密相关的应用型研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共性技术问题。根据在具体工作中的观察,我们发现,不少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目的是申报政府项目,获取经费资助,而非在技术上占领行业制高点,提高市场竞争力。不少企业对长期发展考虑得较少,往往提不出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难题,当前遇到的问题多数自身可以解决。因此要引导高校开展有较好市场前景,五年内能够实现产业化,对当前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的研究,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用科技创新引领企业的发展、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3.创建和培育服务型科技创新基地。服务型科技创新基地的完善和建立,是促进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必经之路,在科技服务事业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要构建一个新型的产学研联合平台,利用高校的研发能力,紧密联合从行企业进一步建设服务型基地,科学合理的运作机制和联合产出的资源配置方式,是确保集团利益最大化的关键所在。通过产品开发和科技创新,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产品的深刻内涵,在加速企业发展,产业集群打造的同时,积极推动中国传统产品的复兴与发展,并通过产品出口,让中国的文化产品走出去。以大学科技园为知识和技术创新源,以高新园区软件园、生态科技创新城等知识型园区为高科技产业载体,以开发区、工业园区、农业科技园等国家级园区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基地,形成创新源、核心层、紧密层和辐射圈等有机联系的城市创新空间网络,进而促进城市化功能和质量提升。强化园区对创新要素集聚优势,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为全域城市化提供先进产业生长点。推动园区与各类产业园区互动发展,用科技创新牵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提高园区城市化功能,营造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的生活工作环境,使之成为全域城市化样板并发挥示范效应。通过项目攻关、知识产权共享,使参与企业逐步看到技术研发带来的效益,逐步引导企业出资与高校共建研发中心,为企业的成长不断输送新鲜血液和养分;研发中心通过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会人员参与科研及产业化,并逐步衍生发展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科性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反哺于科技创新基地,形成良性发展的运行机制。

作者:刘永鑫陈曦张晗单位:辽宁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