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零售企业配送中心作业实现范文

零售企业配送中心作业实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零售企业配送中心作业实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零售企业配送中心作业实现

摘要:文章针对连锁零售业的特点,探讨使用RFID技术实现配送中心作业敏捷化的基础,实现敏捷化作业的具体操作,以及实现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RFID;零售企业配送中心;敏捷化

零售业领导着物流变革。连锁零售业需要对有效顾客的多品种、小批量、多频次的需求进行敏捷化响应。因此,对物流作业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物流配送是实行连锁零售经营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发展物流配送,就谈不上真正的连锁零售经营。而配送中心是发展物流配送的关键。连锁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是连接生产者、批发者、与消费者的桥梁与纽带,在经营中发挥着十分特殊的作用,它是零售企业购销一体化的关键环节。

由于在配送中心运作中,每天都要发生数以万计、百万计的交易。传统的手工处理方法,以及相对落后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要。因此,配送中心迫切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精确、可靠及快速的采集和传送。

物流信息采集技术作为物流信息进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入口,其速度和准确度如何,成为制约物流信息管理和物流管理的重要一环。而目前,国内配送中心大多采用的是条码技术作为仓库管理中货物流和信息流同步的主要载体,条码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着许多无法克服的缺点。因此,在这种环境下研究基于RFID的连锁零售企业配送中心作业敏捷化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敏捷化实现的基础

从敏捷的本质来看,它是在时间窗口内通过供应链一体化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地满足有效顾客需求的能力。要实现敏捷化,仅靠单个企业资源是不够的,它需要整合供应链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协同运行,通过满足有效顾客需求实现顾客价值的最大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链上各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在连锁零售企业配送中心中采用RFID技术促使其作业敏捷化的基础是对Q其供应链进行优化,使其成为敏捷供应链。敏捷供应链是在不确定性、持续变化的环境下,为了在特定的某一市场机制中获得价值最优化而形成的基于一体化的动态联盟和协同商务的敏捷化供应链。敏捷供应链由核心企业、供应商伙伴关系、顾客关系三个核心要素构成。就连锁零售企业供应链而言,核心企业指的是配送中心,顾客关系指的是门店与配送中心的关系,供应商伙伴关系指的是配送中心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关系模式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连锁零售企业配送中心是这条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核心企业是构建敏捷供应链的关键。配送中心内部作业敏捷化则是核心企业良好运作的关键。因为,没有内部作业的敏捷化就不可能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延伸到企业外部,建立与其上游的供应商关系,与其下游的顾客关系,最后就不能构建敏捷供应链,达到敏捷响应顾客需求的目的。

要达到敏捷化的效果,没有供应链的可视化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企业不能有效提高供应链运行的透明度和运作的可视性,就不能实现供应链的有效集成,就不能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行。因此,必须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可视度来促进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在供应链上的敏捷化实现。将RFID技术运用于整个供应链各个节点上,就可以提高供应链运作的可视性。利用及时准确的信息交流协调供应链进行应变,保证供应链高效运行。

二、基于RFID的配送中心敏捷化的实现

物流是供应链的保障,物流的低效率主要产生于上游与本环节,本环节与下游以及本环节内部处理三个衔接处。因此,从物流层面上讲,敏捷化可以理解为:终端需求的敏捷响应;配送中心内部作业快速、通畅(核心企业内部处理环节);采购、补给的敏捷化。RFID的技术优势无疑是解决这三个方面敏捷化的关键所在。

(一)配送中心内部处理环节

1、入库作业。供应商将贴有RFID标签的货物送到配送中心,货品经过装有阅读器的大门时,物品数据将全部被自动采集,并传回电脑系统与电子进货单进行核对。如果相符,则确定验收。验收完毕后,携带阅读器的运送车自动对货物进行整理分拣,根据管理中心计算机的指示将货物运送到正确的位置,或进行存储(为了取得批量进货的折扣,配送中心常对一些商品采取大批量进货,这些商品必须在配送中心仓库中储存一段时间,以后分批出货),或进行加工(例如拴上服装的标签并套上塑料套;鲜活商品、蔬菜、水果等要在配送中心切割、称量、洗净、装袋等),同时将管理中心的存货清单更新,记录下最新的货品位置。如果供应商送来的货物与清单数据不符,阅读器就会自动提示,并及时要求与供应商联系交换。

2、出库作业。通过货架上的阅读器,电脑可以预先标出所分拣物品的位置,操作人员手持阅读器或驾驶带有阅读器的自动分拣车去货架分拣货物。当货物被取出后,通过货架阅读器刷新货架上的数据。当一个店铺的要货选拣完毕后,配送中心有时要将商品进行重新包装,使之适于运输、送货。同时配送中心在将商品送给连锁店之前要做好上架前的一切准备工作,以利各门店的货架陈列,如将店内码和价签贴于商品的销售包装或中包装上,按每个店铺的不同要求对商品进行加工,如将散装商品进行定量罐装,将大包装改成小包装等等。最后将各物品组配后放上托盘,并对托盘上的标签进行数据记录,货品分拣出库。当经过装有阅读器的大门时,阅读器将自动读取托盘标签上的数据,并且与电脑中的清单核对,确认后放行。在确认门店收到货物后,此批货物正式从电脑中出货。

3、盘点。零售企业配送中心业务流量大,如用人工盘点,则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且盘点的准确性也往往得不到保障。采用RFID盘点,对于已上货架的物品,可以通过货架上嵌入的阅读器进行数据采集;对于还未上架的,工作人员则可以使用手持式阅读器进行数据采集。由于RFID具有同时多数据读取的特性,所以每次数据采集时可以明确货品的数量,保质期,货位等一切信息,将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二)需求的敏捷响应

顾客在超市购完商品结账的时候,只要将导购车推过指定的通道,消费总额的账单立刻出现在收银台的电脑上,所用金额也自动在顾客在该超市办理的消费卡上扣除。此时,带有标签的货物会再经过最后一次扫描,同时更新超市库存。库存达到某种水平时,系统可以报警,提醒门店负责人需要向总部发送要货清单。同时,超市管理系统还能根据顾客登记的资料,了解顾客光顾超市的频率、间隔、商品喜好,对顾客进行分类,从而对商品的种类与数量进行调整。

(三)采购补给的敏捷化

采用RFID技术就可以将原有的“按照顾客订货单实施送货”的形式转变为“依据顾客需要量而有计划地补贷”的形式,即连续补货。连续补货计划制定过程如下:

1、每天了解库存量和出库量的实际情况。通过门禁,货架以及手持的阅读器可以实时采集货品信息并传入电脑,可以使管理者即时了解库存量和出库量的实际情况,无须进行人工盘点。

2、根据前一周的出库实际情况,来预测下周配送中心的日出库量。

3、预测库存量及出库量,并制定合适的库存量及下周补货计划。

采用连续补给可以避免配送中心的断货现象。它不依赖于订货,供应商和零售商按计划补货,不仅减少了库存,还避免了断货。

(四)退货处理

配送中心的商品运输以及门店销售中都会引起货物的损耗,而且损货率较高,造成退货频率和数量比较大,同时零售商品的更新换代的频率非常高,如季节性商品等,所以退货处理成为零售企业配送中心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配送中心首先与供应商制定退货协议,根据此协议进行退货处理。对于损坏的物品,能加工处理的进行加工处理,不能的则退还给供应商或销毁。对于其他商品,利用RFID的技术特点设定临近保质期自动报警程序:货架上的阅读器可以时时扫描货物的保质时间,一旦临近保质期,系统将提示管理人员将该类货物下架,同时将此类物品移至退货区进行统一处理。

(五)运输

借助GPS定位系统与RFID技术可以大大加强运输的可视化程度,实现了对货物配送运输的实时监控,确保货物能够准时、完好地送达目的地。对物流公司来说,物流全程跟踪可以使其对货物和车辆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提高公司总体调度水平,达到全局最优;对客户来说,物流全程跟踪可以使其对自己的货物状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辅助客户根据物流状况对生产活动进行合理安排,大大节约客户的资金和时间。

三、实现中存在的问题

来自全球最新的消息,某些品牌的标签单件价格已跌至8美分以内,应用RFID技术的成本问题正逐步得到缓解,这必将进一步激发RFID应用的普及。

然而,实际运用中还要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是RFID芯片的标准问题。国际上各个标准使用的无线频段、信息位数和应用领域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使用的频率、编码、存储规则,以及数据内容等都不尽相同,解读器和标签不能通用,企业与企业之间就无法顺利进行数据交换与协同工作,从而把RFID技术的应用局限在了企业内部。

其次是RFID的安全问题。由于RFID的工作原理,导致工作时无法避免的遇到诸多问题,例如隐私保护问题、信号的干扰、中间人窃听等。

第三是缺乏应用需求的拉动。国外零售业对RFID技术应用比较普遍,国内的零售企业却需求不足,这是因为他们的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还有向下压的空间,大多数零售企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规范化运作的经营管理体制,他们对供应链精确管理的需求并不是非常高。

第四是建立适用RFID的敏捷物流信息系统成本问题。一旦使用于RFID后,采集到的数据量会相当庞大,需要企业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这就需要相应的专门软件来管理和处理这些数据。信息系统的集成工作颇具挑战性,开发价格相对较贵。

利用RFID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无线数据通讯等技术一起可以构造一个全球物品信息自动识别和实时共享的“物联网”,也就是常说的EPC系统。RFID技术是条码技术应用的延伸和拓展,将成为继条码技术后,再次变革商品结算、物流配送及产品跟踪管理模式的一项新技术。但是,只有考虑贯穿整个供应链物流和RFID信息流动情况,才能更好的体现RFID技术在配送中心乃至整个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上的作用,才能体现RFID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汤浅和夫编著.图解现代物流-IT物流.[M].文汇出版社,2002.

2、王光辉,王云涛.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2005(1):15-17.

3、徐丹,王铁宁.RFID在物流配送中心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2005(5):36-38.

4、徐章.企业供应链的优化[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徐章.敏捷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的价值实现.[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